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停订工作的改进建议*

2021-05-19 08:44:14卢玉红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资源

卢玉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都 611137)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源中心,负责建设学校的文献资源体系,承担着为高校读者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任务,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环节。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广泛普及的当下,高校读者的阅读习惯向数字化阅读倾斜,数字资源需求强烈。相较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在利用方式、使用成本、传播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1],已逐渐成为支撑学校教学及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文献类型。因此,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都在不断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投入经费呈逐年上升趋势[2],数字资源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随着数字资源市场的繁荣,数字资源内容、功能和服务呈现多样化,同时高校读者的文献需求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为了保证图书馆数字资源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结构,提升数字资源与读者需求的适配度,各高校图书馆都积极开展数字资源建设评估工作,为数字资源采购决策提供支撑,实现数字资源的优胜劣汰,与学校实际情况和读者需求不相符的数字资源将被停订。

国内“双一流”高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整体建设状况和服务意识较好,且地域分散,学科各有侧重,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将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调查样本[3],通过对其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和微博进行调查,搜集各图书馆发布的数字资源停订信息。截至2021年1月31日,共搜集到76条停订信息。通过对“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停订工作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改进数字资源停订工作的有益建议,为其他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处理此类问题提供参考,帮助图书馆最大限度地降低数字资源停订给读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及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

1 数字资源停订的原因

在76条停订信息中,有54条告知了停订原因,占比71.05%,具体情形见表1。在写明停订原因的54条信息中,有22条停订原因是多重的,占比40.74%。这主要是由于数字资源是否停订需要图书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评估,因此停订原因往往是多重的。

数字资源停订原因大致可分为资源采购经费与使用成本、资源使用效果、资源内容与功能、资源服务、采购方式及其他原因,其中前两者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两个因素。

表1 数字资源停订原因汇总

(1)资源采购经费与使用成本。近年来,图书馆数字资源购置经费虽然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在高校整体经费缩减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增长无法保证能够一直持续下去,且往往经费的涨幅跟不上数字资源订购费用的增长[4]。受图书馆资源采购经费预算的限制,如果某数字资源使用成本过高,且图书馆可以获得较低价格的替代资源,就有可能会停订该数字资源。有23条停订信息中明确提及停订原因跟采购经费与成本有关,占比42.59%。其中提到资源价格高的有3条,提到图书馆经费缩减或紧张的有7条,提到资源使用成本高的有13条。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曾详细比对了停订资源在该校的单篇下载成本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集团下载成本,证明停订资源使用成本过高。

(2)资源使用效果。图书馆采购数字资源是为了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因此数字资源使用情况是图书馆决定续订或停订数字资源的重要指标。某些数字资源使用量过低,就需要及时停订以改善图书馆经费使用效率。有22条停订信息提到停订原因为资源使用量低,占比40.74%。湖南大学图书馆在告知读者停订信息时,还进一步说明了使用量低表现为该资源的全文下载量少于1 000次/年。

(3)资源内容与功能。某些数字资源虽然使用量并不是特别低,但随着数字资源市场的不断繁荣,当面临内容与功能更优质低价的数字资源竞争时,该数字资源就可能会被停订。加之读者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当数字资源内容与功能不能满足新的读者需求时,图书馆也会作出停订该资源的决定。同时数字资源自身由于知识产权问题导致无法正常提供服务也是图书馆不得不停订该数字资源的一大原因。有7条停订信息的停订原因和资源的内容与功能有关,占比12.96%。

(4)资源服务。数字资源的使用模式和技术支持等因素也会导致数字资源无法正常满足使用需求,造成数字资源的停订。有5条停订信息显示停订原因与资源服务状况有关,占比9.26%。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因资源不在国内提供服务而作出了停订决定,南京大学图书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因资源的访问方式不符合需求而决定停订,吉林大学图书馆因为服务商停止运营而停用相应资源。

(5)采购方式。为了能以规模优势争取到较大幅度的订购费优惠,降低购买风险,国内高校图书馆会采用集团采购的方式引进数字资源[5],如果集团采购终止或者未完成,也会造成数字资源停订。有9条停订信息显示停订原因与此有关,占比16.67%。南开大学图书馆和天津大学图书馆因为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TALIS)做出了停订决定而结束了对相应资源的使用,兰州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因DRAA组团未成功而停订过数字资源。

(6)其他原因。武汉大学图书馆因谈判不成功停订过资源,但没有说明导致谈判不成功的具体原因。

2 数字资源停订的处理

2.1 征求意见

数字资源是否停订需要经过充分论证,综合考虑图书馆经费状况、资源内容与服务情况、读者需求与使用效益等多方面因素。虽然这是图书馆的决定,但图书馆购买数字资源的目的是为读者服务,因此在作出停订决定前应该充分征求读者意见。在搜集到的76条停订信息中有20条征求了有关机构和读者的意见,占比26.32%。东南大学图书馆在停订ebrary数据库的通知中明确告知征求了经济管理学院的意见;浙江大学图书馆在停订wind数据库的通知中明确告知征求了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主要使用者的意见;其余停订消息中对征求意见的表达都较为模糊,只告知征求了意见,但没有具体说明征求意见的对象。

2.2 发布信息

有学者指出,学校读者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状况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6]。目前图书馆采购数字资源主要是购买“获取”服务[4],停订意味着放弃使用权,这将导致学校读者无法获取相应的资源或服务。为了保障读者权益,且让读者最大程度地了解图书馆作出停订决定的原因,增加数字资源建设的透明度,图书馆有义务主动且详细地告知读者数字资源停订消息并提供替代资源或服务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等现象的出现[7]。

图书馆数字资源停订信息的发布有主动发布和被动告知两种情形。被动告知是在读者发现资源不能正常使用进而联系图书馆进行询问的情况下发生。根据调查,有25所高校图书馆发布过数字资源停订信息,其中有20所为主动发布,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是读者在互动留言中问到特定数字资源时才被动地告知读者停订信息。四川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则同时存在主动发布和被动告知的情况。如湖南大学图书馆主动发布过万律中国法律数据库等资源的停订消息,也在读者通过微博询问台湾中文学位论文在线数据库情况时才被动告知读者该资源已停订。

图书馆发布数字资源停订信息的渠道主要有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和微博。在76条停订信息中,有66条通过单一渠道发布(占比86.84%),其中有61条是通过门户网站发布的。另外,有6条信息通过两种渠道发布,占比7.89%。只有4条信息是3种渠道均发布过,占比仅5.26%。就调查结果来看,门户网站是各高校图书馆发布数字资源停订信息的首选平台,微信和微博的使用率远低于门户网站,3种渠道之间的信息同步性较差。

2.3 提供替代资源和服务

资源停订会导致读者无法获取相关资源和服务,为了保证读者的文献需求得到满足,图书馆有必要为读者提供可替代的资源和服务。有33条停订信息提到了此类内容,占比43.42%。其中,有14条提供了可替代资源的信息,16条告知读者可通过相应文献传递或馆际互借服务来获取相关资源,另外3条同时提供了可替代资源、文献传递或馆际互借方式的信息。

3 数字资源停订工作的改进建议

3.1 提升数字资源采购决策中的读者参与度

图书馆通过数字资源采购工作引进数字资源,进而搭建起符合学校读者需求的数字资源体系。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工作需要作出资源续订、停订、新增等决策,应遵循民主、公开、科学的原则。数字资源的服务对象是读者,为了保证资源采购过程的规范和严谨,图书馆应该邀请学校读者参与到数字资源采购决策中,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听取读者的意见[8]。

图书馆可以通过召开数字资源采购意见征集会,提前发布拟停订数字资源征求意见公告或者发放数字资源续订调查问卷等方式来收集读者意见,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以支撑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决策[9]。除此之外,有的数字资源专业性强或受众面小,图书馆在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还应积极联系学院、学科专家进行意见征集,让学院和学科专家从专业需求的角度来对数字资源进行评估。征求读者意见并决定停订后,在停订信息中应该详细说明征求意见的群体、途径以及结果,体现数字资源评估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靠性,也有助于获得读者的理解,提升读者满意度。

3.2 重视数字资源停订告知工作

及时主动地告知读者数字资源停订信息是图书馆的义务。调查发现,依然存在被动告知读者停订信息,或在图书馆年报中提到了当年停订资源但是没有发布停订信息的情况。这种因为忽略或者抱着省事的态度而不主动告知资源停订信息的做法会让读者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产生质疑[10]。

图书馆应转变“能不告知就不告知,读者不询问就不告知”的观念。可将数字资源停订信息的公开工作纳入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中,让其成为常态化工作,并定期对数字资源停订信息公开工作的及时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科室和员工考核挂钩,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树立图书馆主动服务、尊重读者的正面形象。

3.3 主动详细地告知停订原因

在本次调查的76条停订信息中,有22条没有告知停订原因,有的信息中即使包含停订原因,也只是简单地表述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或“根据使用情况作出停订决定”等,并没有进一步详细解释具体原因。这种隐晦、含蓄或模棱两可的表述会造成读者无法了解停订原因的全貌,影响读者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11]。兰州大学图书馆就曾因为停订数字资源时原因解释不充分而引起过读者的误解,不得不再次做出详细说明[12]。

图书馆在告知读者数字资源停订时应主动说明原因,且尽量避免模棱两可或信息量较低的描述出现,多用数据说话。例如,在说明资源经费紧张时,可告知读者经费下降比例;在说明资源使用量低时,可与集团使用量或同类型资源使用量进行对比,或对比多年使用数据,做到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这样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

3.4 加大对替代资源和服务的宣传和指导

停订数字资源会导致读者无法获取相应文献,因此在停订资源的同时提供可替代资源和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次调查中,有43条停订信息中没有提及替代资源和服务,占比56.58%。在提供了相应替代资源和服务的信息中,大部分只是简单地罗列本馆可替代资源或服务的名称,不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和使用,可替代资源也多以本馆购置的商业资源或纸本为主,较少涉及其他途径的可获取资源。

告知读者数字资源停订消息的同时,图书馆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考虑为读者提供替代资源和服务。①本馆购买的可替代资源。如果本馆有可替代的同类型资源,可以明确告知读者可替代资源的信息,以及可替代的内容,并为读者提供访问链接。②开放获取资源。图书馆平时应加强对优质开放获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当这些资源的内容与停订资源存在重合时,可为读者提供简介和访问链接。③公共图书馆资源。公共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也可以成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补充,当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能够替代高校图书馆的停订资源时,高校图书馆可明确告知,并提供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方法,例如,如何办理读者证或注册访问账号流程信息等。④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很多高校图书馆购买的资源或平台中自带文献传递功能,如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字知识服务平台、超星百链、读秀等。当这些功能可用时,图书馆可将链接和使用方法等信息提供给读者。另外,图书馆可鼓励读者积极通过CALIS、CASHL、NSTL、CADAL等方式进行文献资源共享与获取。图书馆可在停订信息中告知读者这些途径的具体使用流程和补贴政策,便于读者选择。⑤馆藏纸本。如果图书馆订购的馆藏纸本中包含有停订数字资源中的内容,可以为读者罗列出馆藏纸本的入藏情况,便于读者查找使用。

3.5 拓展数字资源停订信息发布渠道

就调查结果来看,42所高校图书馆均主要依赖门户网站来发布停订信息,微信、微博使用频率很低,且有的图书馆在多次发布停订信息时选择的渠道不统一。数字资源的停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发布渠道利用不充分、不统一会导致信息覆盖面变窄,不利于读者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并作出应对。

图书馆应积极利用各类信息发布渠道,及时主动地推送停订信息。受众面广、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网络渠道是首选,图书馆可在门户网站上通过数字资源动态专栏或数字资源停订信息漂浮窗来公开停订信息。其次,要把官方微信、微博,甚至BBS都利用起来,同步发布停订信息,扩大信息传播覆盖面,并且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渠道的信息交互功能,做好关于数字资源停订的答疑解惑、舆论引导工作,保障沟通渠道的畅通。除了上述网络渠道外,图书馆也可以把在馆内外张贴数字资源停订公告或通过馆内外数字屏滚动播放数字资源停订信息的方式作为辅助手段来配合网络渠道开展数字资源停订告知工作[13],最大程度地扩展数字资源停订信息的扩散范围。最后,图书馆需对多重渠道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各渠道之间信息共享互通、同步一致。

4 结语

数字资源停订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环节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情况,本文通过网络搜集、整理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停订信息,一定程度反映了高校图书馆这项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是通过网络收集信息,有的图书馆没有发布数字资源停订信息,可能是因为多年来没有停订过数字资源,有的图书馆可能前期经过了严谨的资源停订评估,但在停订信息中没有表现出来,因此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将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数字资源停订工作的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答数字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飞跃图书馆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