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以山东为例

2021-05-19 03:33:54吕玫萱王洪生
科技与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山东融合农业

吕玫萱 王洪生 夏 群

(1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2 新泰市科学技术局,山东 新泰 271200)

1 文献综述

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当前,中国农业面临成本增高[1]、产品类型不丰富等问题,农业弱质性决定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2],同时农产品比较利益下降致使农户增收难[3],农村三产融合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价值链,推进多功能农业发展[4],扩大农村生产可能性边界[5]。2019年国家质量兴农战略明确,新时期推动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要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通过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就地就近转化增值[6]。现阶段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存在跨产业分工合作不成规模[7]、各融合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8]、未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等问题[9]。因此,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构建体现区域差异化特征且操作性强的发展评价体系对农村三产融合水平进行测度。

随着国外对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推进,我国学者逐步从多方面展开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概念界定方面,主要从产业融合目的、过程及结果等角度进行定义。发展模式方面,主要模式路径有: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产业交叉型、高新技术渗透型,以地方特色案例研究为主。产业融合评价方面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从评价体系指标选取理论研究来看,何立胜(2005)认为农村三产融合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可实现农业与其他产品在生产、市场等方面更好地融合[10],朱信凯(2017)认为农村三产融合立足于农业,强调一产与二三产的融合要实现深度的分工合作,而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11];从评价方法来看,有研究通过AHP综合评价法[12]、主成分分析法[13]对比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此外熵值法也可以从多方面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4]。

已有研究多以具体案例经验方法对地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进行研究,鲜有针对山东农业产业融合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出口贸易额占全国出口总量四分之一,却存在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且地区差异性强。近年来,山东积极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以推进农业三产融合,因此测度山东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探究农业三产融合中的短板和不足,对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山东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分别进行横向、纵向综合评价,为山东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提供经验借鉴。

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系统性、可操作性、地区差异性和可持续性等基本原则,结合农村三产业融合内涵,以山东农村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山东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业与关联产业融合程度、产业融合发展社会经济效应两个初级指标,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业态多功能性、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情况、农民增收与就业情况、社会服务效应5个一级指标。最终选择13个指标,如表1所示。

2.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山东金融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山东17地市①统计局的统计年鉴(2008—2018),对于极少年份缺失数据按年均增长率填补。

3 实证分析

本文根据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测算,得出指标权重(见表1),再通过综合评价法确定2008—2018年山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得分,二级指标得分见表2。在对山东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进行纵向研究的基础上,又对山东17地市2018年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进行横向研究,各指标得分见表3。由于不同指标单位不同,数量不同,因此本文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处理后数值均位于0~1之间,数值越大,指标越优。

表1 山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及各指标的含义

表2 山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二级指标得分

表3 2018年山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得分

3.1 山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评估

根据总体综合得分情况来看(见图1),山东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从一级指标贡献率来看,2018年农业业态多功能性和农民就业与增收贡献率较大,分别为0.210和0.198,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山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综合得分可看出,山东省三产融合水平由2008年的0.137增长为2018年的0.713,增幅较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高。进一步分析年增长率可发现,每年增长为17.93%,保持稳步上升趋势。但2008—2017年间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增速由2009年的52.31%下降到2010年的37.02%,2011年又回升至50.65%。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内各产业面临冲击,经济低迷,使得山东三产业融合发展增速降低。山东为农业大省,产业结构单一,自2016年起农业产能过剩严重,致使农产品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导致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持续下降,2016年出现-17.71%的负值。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中指出,山东应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年我国第一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正式文件《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出台,山东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增速在2018年有所回升。

图1 山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综合指数变化趋势

从一级指标变化情况看,5个指标均呈现良好增长的趋势,农业业态多功能性得到拓展,与服务业实现较好融合,三产业融合对农民就业与增收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农业业态多功能性得分增长幅度最大、农业产业链延伸得分上升幅度最小、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得分呈现波动式增长、社会服务效应得分虽增长幅度不大但增长率较高。

从部分表现特殊的二级指标变化情况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得分呈现倒U型趋势,2015年达到最高,这说明山东推进农业智能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有利于减低农业劳动力成本;农业从业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比重的得分呈下降趋势,农业劳动力减少是当前农村农业发展面临的较大威胁,但在保证食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发展现代化的表现。

化肥负荷系数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业均呈现增长态势,说明中国推行的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山东取得较好的成效,且省内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涉农贷款年增加额得分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得分较低,说明山东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依旧较低,普惠金融还需进一步贯彻落实。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但增速逐渐放缓,2016年中国经济呈现的放缓态势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表现较好,2018年得分是2008年的26.4倍,可见观察期内,山东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3.2 山东17地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比较

3.2.1 山东17地市农村三产业融合水平综合得分

山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存在地域差异,呈现东部西部高,中部低的特征。其中,潍坊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德州、聊城;莱芜市综合得分最低,与最高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潍坊借助丰富农业资源优势,成为国内重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各地产业特色明显,形成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增长值常年位居全省第一。从具体指标得分来看,潍坊化肥复合系数占比得分较低,仅为3.7%,需进一步强化农业环境保护,推进农业资源保护。

钢铁在莱芜产业结构占比最高,且莱芜在经济总量、人口、区划面积也是山东原17地市中最少的,其农业产业链延伸以及业态多功能发展较弱。作为山东的“钢城”,莱芜钢铁产业实力较为雄厚,可解决莱芜多余剩余劳动力,因此乡村非农就业比例占比得分最高。德州综合排名第2,其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业态多功能性和社会服务效应分别排名第1、第1、第2,但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与就业分别排名第12和第15,说明其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极度不均衡。

3.2.2 山东17地市农村三产业融合水平各指标得分

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业业态多功能性得分排列相同,最高的是德州,最低的是莱芜,分别为0.260和0.028分。德州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4月,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86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在全省排位靠前,带动农林牧渔服务业经济发展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此外,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较多,农业从业人数占比较高,因此其农业产业链延伸得分最高。德州在2018年上半年推出耕地质量提升、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等项目,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同时增加水肥一体化土地面积,因此,2018年德州化肥负荷系数得分最高,农业业态多功能性发展较好。

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得分最高的是青岛,最低的是东营。青岛农村金融服务,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青岛涉农贷款年增加额得分最高。在第三产业GDP占比总GDP的比值中,青岛得分仅次于济南,得分较高。东营涉农贷款年增加额、第三产业GDP占比均排名第17,说明其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进行较慢,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

农民增收与就业得分最高的是淄博,得分为0.153,得分最低的是临沂,得分为0.012。临沂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医疗卫生等高科技产业,同时发展物流产业,农业占比较低。此外,临沂地区农业劳动力中缺乏职业农民而以务工人员为主,因此农业收入比重低。临沂乡村非农就业比例为24.34%,由于其农村发展较为落后,农业发展产业化水平较低,对农村就业带动能力较弱。

社会服务效应得分排名首位的是聊城,得分0.258,济南排名第17,得分仅为0.005。聊城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和造林总面积均排名第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3,排名第2,而济南高达2.81,排名第17。济南作为山东省会,优先承接发展芯片制造、工业、人工智能等领域,农村农业发展较为薄弱,因此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济南城乡贫富差距居山东第一位,因此农业社会服务效应得分不高。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时间序列来看,2008—2018年山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在农业社会服务效应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仍较为严重,17地市间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东西部高,中部低的特征。因此各地应立足自身优势,弥补不足,推进山东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当前山东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增速放缓,地区间差异较大。因此,强化顶层设计,为各地区提供有效发展机制体制,是推动山东三产融合高速发展的基础。此外,各地应灵活制定政策配套措施,加强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证顶层设计的落实。

其次,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在山东农业智能化发展基础上,利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尊重地区差异的前提下,构建高效全覆盖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推动多区域协调发展。还可通过省级示范基地打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发挥典型带动的引领作用,构建灵活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最后,探索农村产业融合新业态。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和社会服务效应是山东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短板,因此要加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度,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提升社会效益。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农村劳动力专业化,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

猜你喜欢
山东融合农业
图说山东
新航空(2023年9期)2023-09-18 18:59:16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4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