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妍,任燕妮,唐海琴
(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20 世纪90 年代,创新一词就被中国引入了科学界,后来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协同创新源于协同学,协同学(Syuergetie)意为“协调合作之学”[2]。协同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驱动,协同创新特别是产业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所在[3]。国内学者关于协同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余泳泽等[4]采用2002—2009 年省级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测算在创新要素集聚下中国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景玲等[5]从创新资源投入与产出角度来考量广西壮族自治区协同创新的协同度高低。陶长琪等[6]研究了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机制,基于制度质量的角度,明确了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历程,表明了新旧动力转换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刘思明等[7]运用2009—2016 年40个主要国家的数据,编制创新驱动力指数,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蓝乐琴等[8]从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2 个方面阐释了要素配置变革的演化差异,同时概述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3 种类型,进而通过对“机会窗口”理论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发展创新驱动经济的区域战略选择。
目前,国内针对特定地域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且多是针对热点地区产业协同的研究。安康地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东西结合部前沿,是关中、成渝与武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9]。研究如何通过协同创新来驱动安康市经济的发展,寻求与其相适应的协同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对推动安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安康市紧紧围绕“五个扎实”赶超的要求,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为目标,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市政府把生态产业放在首位,以产业集群和资源密集型为重点,加快构建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园区承载为支撑、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借此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问题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对推动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安康市文化教育事业与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发展对地方高校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近年来,学校通过人才强校战略,推动了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同时也使地方经济快步向前。
遵循目的性、科学性、可测性、动态性等指标选取原则,以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基础,构建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所选取的数据来源于2009—2018 年《陕西统计年鉴》《安康统计年鉴》《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鉴于各类定量化方法的优缺点对比,结合安康市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目的,选取复合系统协调性评价模型作为定量化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设定复合系统S由m个子系统所组成。即有S=f(S1…Sm),而Sj、j∈(1…4)在子系统Sj中,序参量eij取值ej1…ejm;而αij与βij为eij取值的上、下限。在此要注意eij的取值不宜过大或过小,确保有序度满足上述要求[10]。即有子系统Sj的序参量:
此外,子系统的整体效应还会受到各序参量之间组合方式的影响。为了能更准确地表达各子系统指标数值对系统的影响,本研究运用几何平均法进行集成。由此便有有序度:
式中,Uj(ej)为序参量ej的系统有序度。设初始时间为t0,则子系统Sj参量有序度为m)。则有在t1-t0时段内,符合系统S的协同度为:
为了更好地评定各子系统之间协同度的高低,且使得各项研究更为直观。本研究查阅并借鉴了相关资料,将协同度进行了评价标准划分(表2)。
表2 复合系统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标准
立足于安康市全市的角度,构建创新资源投入子系统和绩效产出子系统,考察二者间的协同度,用以测定安康市协同创新通过资源转化驱动经济发展的能力高低问题。
将协同创新这一复合系统划分为政府、科研、产业、高校4 个子系统,再将各指标划分为资源投入与绩效产出,将相关原始数据进行标准量化处理后直接代入式(1),得到安康市复合系统各子系统序参量(表 3)。其中,e11、e12、e14、e15、e22、e27、e28序参量逐年降低,表明其对子系统的贡献越来越小;e24、e25、e26序参量逐年增加,表明其对子系统的贡献越来越大;e21、e23序参量先降后升,表明其对子系统的贡献先减后增;e13序参量除2012、2018 年骤降外,其他年份基本未变,对子系统的贡献也基本未变。
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将表3 的数据代入式(2)中,从而得出安康市复合系统各子系统有序度(表 4),其中e11、e12、e14、e15、e22、e27、e28有序度逐年降低,表明其对系统有序的作用越来越小;e24、e25、e26有序度逐年增加,表明其对系统有序的作用越来越大;e21、e23有序度先降后升,表明其对系统有序的作用先减后增;e13有序度基本未变,表明其对系统有序的作用也基本保持不变。
表3 安康市复合系统各子系统序参量
表4 安康市复合系统各子系统有序度
此时,将2009 年设定为基准点t0,并将各子系统有序度的数值代入式(3),得到安康市协同创新资源投入与绩效产出复合系统协同度(表5)。
表5 安康市协同创新资源投入与绩效产出复合系统协同度
由表5 可知,2009—2018 年安康市协同创新资源投入与绩效产出复合系统的协同度为不协同-初级协同-不协同-初级协同,经历先升后降再折升的过程,这与其经济发展情况基本同步。除此之外,复合系统的协同度一直比资源投入和绩效产出系统的协同度低,间接表明安康市资源投入与绩效产出系统整体的协同度较低。事实上,近十年来,由资源投入和绩效产出二者所构成的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均未超过0.700,在二者协同水平最低的2015 年协同度为0.122,最高的2017 年协同度为0.660。研发支出和研发强度仍需加强,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除此之外,经济持续增长也影响着创新资源的投入,创新资源投入子系统近5 年的走势与GDP 走势基本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经济发展与协同创新之间相互促进。
目前,安康市在协同创新模式的应用方面,对技术创新平台模式、联合开发模式、创新技术联盟模式及集成一体化模式应用较为广泛。对此,将这4 大应用模式从企业个体和行业2 个应用层面进行了划分(表6)。
表6 安康市协同创新模式应用成果
安康市在科技创新成果获取方面多采用联合开发模式,企业与研究所或高等院校共同进行科技创新工作的研究,而不是直接将成果产业化。其合作主体多为校企联合和产学研结合,合作形式较多,目前这一模式取得的科技成果最多。在行业层面,创新模式多以技术创新平台模式和创新技术联盟模式为主。技术创新平台模式协调创新的构成主体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大多是以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为导向,多以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产业研究中心等形式存在。创新技术联盟模式的各主体多以签署协议的方式进行合作,各取所长,各有分工。
1)产业特点。协同创新的触发点就在于传统优势产业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11]。2 类产业的协同创新分别通过转型、技术改造升级和扶持培养来实现。明确安康市的产业现状是协同创新路径提出的现实基础,基于此,可提出协同创新理论与产业实际相结合的协同创新路径。
安康市的优势在于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环境,有许多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产业,其中硒是最具地方特色的资源。首先,安康市政府将硒确立为支柱产业,加大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富硒食品特色产业化发展的道路[12]。其次,安康市生态旅游现已成为安康市的支柱产业。优美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水体景观及独特的民俗文化,为安康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旅游开发条件,也成为推动安康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最后,安康市高新区在全国169 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65 位,是秦巴山区惟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是安康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安康门户区、现代化城市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创新创业示范区。近年来,安康市高新区着力建设7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安康市经济发展较为可观,但在其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安康市产业化程度低,集群化发展缓慢。安康市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较少,导致地方特色产业的生产与供给主体多为小厂家、小企业,龙头企业多为产销企业,专业分工不明确,致使当地的产业生产结构混乱,生产效率低,收入不高。且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降低了产业参与集群的主动性,难以带动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其次,品牌意识淡薄,品牌效应不强。安康市虽然有一些知名品牌,但在全国范围内仍不知名,利用品牌效应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特色产业与知名品牌的互动发展难度较大。最后,产品单一,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如茶产业链延伸不够,衍生产品较少,精度和深度不够。
2)路径探索。以协同创新理论为依据,结合安康市产业发展实际,提出“点-线-面”的协同创新驱动路径。即以优势产业为锲入点,对关键企业进行培养与扶持,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在领头羊企业的带动效应下,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协同创新主体集聚,经过业务链或资金链、技术链的连接形成产业链条。同时,通过上、下游产业整合,形成跨地区的产业链;将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功能进行交融,彼此界限模糊,有效带动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成立科技小组,加大市级层面的统筹力度,研究制定有力保障和支持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聚集安康。整合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争取省级重点项目投资支持,探索创新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的金融改革,加强银企协调,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2)打造特色高新产业园区。根据安康市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地各方面的资源,着力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特别是对富硒产业的研究开发,积极引进高端服务产业聚集,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中心,加强产业整合,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挖掘绿色资源潜能,发挥地缘生态优势,着力发展契合安康市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
3)壮大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对一定规模企业的政策扶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积极进行组建并着力推动其发展,以此来推进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集约化进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其他各产业、厂家的带动作用,促进其快速发展,完善产业链纵向协作机制,真正实现产业链的有机整合。有利于产业链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全过程沟通与协作,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型人才。坚持吸纳与培养并进,加强干部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干部队伍驾驭新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安康市的人才输入做好保障。着力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加快建设科技研究中心、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为吸纳的人才提供舞台。打造创新平台,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来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