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当主播提出要做“不心动挑战”的时候,我一度怀疑她们是公器私用——打着工作的幌子,举全编辑部之力为自己搜罗各式各样的小哥哥们……
你们不对劲!
不过,当我(被)冷静下来之后,才发现这个“赏心悦目”的挑战,还是有点东西的。
说好的不心动,你却不知不觉地嘴角上扬了?
在抖音,“不心动挑战”的话题下有着简单的介绍,大意是依次观看不同的视频,测试自己能否忍住不心动,心动的话就要接受惩罚。该话题目前的播放量高达77.1亿次。在其他平台,也有着不错的流量表现。
最常见的就是男生版和女生版,大概率都是一些高颜值的小哥哥、小姐姐。之所以说是“大概率”,是因为偶尔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视频混在其中。比如看着看着,画面里突然出现如花回头杀这类经典桥段也是可能的。
当然这也只是笼统的划分,具体操作下来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谁看?
可以是自己,也可以和对象、好友、同事、家人一起挑战。为了出效果,往往会制造一些“冲突”。比如性别冲突,男生女生一起看;年龄冲突,一家三口或者三代人一起看,有明显年龄跨度的组合看到视频后的反应自然也会各有不同;岗位冲突,跟领导或者不同岗位的同事一起看;等等。
看谁?
除常规的按性别划分外,还有按风格划分的,比如治愈系、霸道系、古装系、网红系、日韩系、二次元等。也有明星个人向,就是依次播放同一明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个人视频,有着比较明显的粉丝向。
不过,该挑战最终还是把魔爪伸向了人类之外,比如一些暖心小动物。躲得过帅哥美女,却躲不过猫狗萌宠。
挑战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毕竟谁也躲不过真香定律。再者说,也没人真个喜欢从头到尾面无表情的“非静止画面”。
至于惩罚措施,常见的有吃柠檬、苦瓜、芥末、耳光(视频效果)、充气锤……还有真心话和大冒险等。
说到这里,想到了主播近期做过的“史上最难吃零食大测评”,倒是可以趁机再把夺得魁首的产品拿出来安排一下了……
在玩法方面,还有一些延伸,比如声音版,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还有比较惊险的“盲选”,即同时展示多个定格画面,通常只有身体的局部,比如侧颜、背影、手、腿等,然后让挑战者凭感觉选出让自己心动的一位。讲真,这个玩法的水很深,不一定把握得住。
事实上,商家无处不在的种草行为,也是面向消费者的不心动挑战。
比如直播带货,一款款产品轮番轰炸;比如节日促销,各式折扣层出不穷;比如开箱种草,总有一件产品、一句文案打动你;比如探店打卡,不服就到现实碰一碰;就算是坐个电梯,也逃不过广告的卖力洗脑……
就问你敢动不敢动?
在刷挑战视频的时候,也会发现“不心动”有着相似的原因:“好像长得都一样”“是很美,但还没到心动的地步”“很好,但不是我的菜”“就这?辣眼睛啊”……
对号入座,大部分品牌打造的卖点其实也是这种状态:千篇一律、平平无奇、定位混乱、用力过猛。
这样可不行,你得支棱起来啊!
解决办法就是可感知的差异化。听着是不是很耳熟?因为这一点我们在2020年营销版杂志9期封面专题《我知,故你在》和10期封面专题《若要可感知,除非有所为》里着重进行了阐释,没有记住的可以再找出来复习。
始于颜值:颜值即正义,只要产品长得好,三观跟着五官跑;
忠于才华: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陷于动物:所谓“人不如猫”,没人挡得住可A可萌的动物攻势;
落于活动:商业活动不落地,价值感知无所依;
成于系统:可感知是一个系统活儿;
归于差异:差异化的价值支点是破局必备。
当然,前提还是产品与目标人群相匹配,如果产品不是消费者喜欢的类型,再怎么折腾也是白搭。
如今,消费者被海量的商业信息围拢,甚至可以说,消费者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商家的不心动挑战。基于此,消费者的品牌免疫力、广告抵抗力也在提升,品牌想脱颖而出,让消费者心动并行动,就必须更新玩法,来点不一样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