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思维应对交通安全新挑战

2021-05-18 02:41
汽车与安全 2021年2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交通法治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能,也是考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指标。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推动道路交通治理工作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创新是必须始终坚持的理念和行动。

变是不变的时代主题。我们当前面临的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发展、大变革的道路交通。我们需要更好地应对有限道路资源供给和出行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把握确保出行安全与提高通行效率之间的平衡,更好地促进交通参与者文明素质与道路交通发展阶段的契合,这些考验和挑战在交织叠加的同时也在因时因地而变。但越是复杂艰巨、头绪繁多、变化频仍,越是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用改革创新加强和改善道路交通治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得益彰。

治理基于实践,创新尤需务实。近年来道路交通治理成效的背后,一个显著特质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基层首创,在激发创新活力的过程中求解问题。例如,在城市,依托“智慧城市”“城市交通大脑”等技术应用,交通指挥调度水平和路网资源利用率持续提升;在农村,加快建设集宣传教育、信息采集、隐患排查、事故快处等多项职能于一身的交通安全劝导站,让农村群众出行安全得到多一层守护。这充分表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鍵就是要善于从新方位拓开新思维,以新思维引领新举措。

应对挑战,我们需要更主动地运用平台思维。道路交通治理是一项社会化、体系化的工程,涉及方面多、范围广。要让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各方在协同共治中发挥各自作用,搭建平台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对于交管部门来说,尤其需要推动建立党委政府主导、各方积极参与的治理平台,打通部门之间、部门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壁垒,更好地联动一体化。从各地探索来看,“警保联动”“警企联动”“警社联动”等有声有色,合作平台在探索过程中做大做强。下一步,应当继续拓展和深化治理平台的建设和运行,优化制度机制,让各方资源和要素在平台上从组合走向聚合,从“物理反应”催生“化学反应”,实现治理效能倍增。

应对挑战,我们需要更广泛地运用网络思维。“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经在交管领域放管服改革中彰显出显著作用,大幅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当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之中,各地交管部门推出的移动端app成为便民新利器,让群众足不出户、“指点”生活,也解放了宝贵的警力资源。进入万物互联的5G时代,无论是基础信息采集,数据研判应用,还是办理车驾管业务服务体验等,都有望迎来质的提升。对此,要主动拥抱顺势而为,利用新一代通信技术构建覆盖更广泛、联通更紧密、互动更即时的综合管理服务网络,进一步撬动道路交通治理新格局。

应对挑战,我们需要更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近期,北京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打击“老年代步车”乱象。各界对此的一致点赞,既是对公共安全得到维护的赞许,也是对法治权威得以彰显的认同。破解交通顽疾,最有力最长效的治理就是法治。近年来,从实现“酒驾之治”到查处“野蛮驾驶”,从推进车驾管改革到受理群众“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法治日益深入人心,“警不在,法仍在”的氛围日益形成,为法治交通建设夯实了基础。未来的道路交通治理创新,依然要以法治为依凭,用法治来保障,在法治框架下凝聚共识,形成更大治理合力。

应对挑战,我们需要更深入地运用生态思维。某种意义来说,现代道路交通是一种生态系统,有其特有的构成和运行规律,人、车、路、环境等诸要素,都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广泛联系、共荣共生。因此,应当从传统的外部强力管控,转向致力于推动建立各类交通主体之间稳定和谐的关系,形成道路交通治理共同体,促成内生良性循环,共同塑造良好的道路交通整体环境。当前,“礼让斑马线”、抵制酒驾、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等蔚然成风,或可视为这方面的萌芽。我们要以更长远的视野和更扎实的举措,同心戮力,久久为功,在法律刚性规范和道德风尚滋养下,加快培育文明交通的参天大树,结出更多安全畅通的善治之果。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交通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技术探讨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永昌县人大常委会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