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楼板结构性能检验方法的研究

2021-05-18 09:33闫熙臣白亚琼常卫华
工程质量 2021年3期
关键词:楼板挠度宽度

杨 意,闫熙臣,白亚琼,常卫华

(1.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二检测所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0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一线城市建筑密度趋于饱和,大量的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涌现。当工程缺乏改造设计依据,或对单个构件或结构局部承载能力存在质疑时,目前最直观也是最常见的就是采用原位加载试验的方法对混凝土构件结构性能进行验证。

本文通过对比 GB/T 50152-201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1](以下简称“标准 50152”)、GB/T 50784-201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2](以下简称“标准 50784”)和 GB/T 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3](以下简称“标准 50344”)三本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条文,结合实际案例,从试验类型、试验流程、荷载组合、检验计算和检验结论五个方面深入探讨各个环节对试验准确性造成的影响。

1 试验类型的选择

1.1 实际案例工程概况

北京市某高层建筑机房加固工程,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14 层局部使用功能拟发生改变,采用粘碳纤维布的方法进行补强处理,加固后该楼层设计使用活荷载为 8.0 kN/m2。为了解加固后承载能力,抽取加固改造区域的一块楼板进行了原位加载试验,该工程为典型的加固后原位加载法荷载试验。

1.2 试验类型分析

目前该楼正在使用,为避免结构出现不可恢复且影响使用功能的损伤,本次试验仅验证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结构性能。

常见的承载能力检验工作中,对于既有建筑的原位加载试验,通常会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试验,而对于科学验证性试验或预制构件厂常见的结构性能试验,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后应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试验。

2 试验流程

试验流程由百分表的架设、加卸载程序、挠度检测和裂缝宽度检测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加卸载程序是整个试验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2.1 百分表的架设

根据现场情况以及设计试验要求,14 层局部加固改造区域的楼面,整块板布置 9 块百分表,分别布置在板两端及跨中,百分表布置示意图如图 1 所示,图中 1# 至 5# 点为挠度计算观测点位,① 至 ④ 点为支座位移验证性观测点位。

图1 百分表布置示意图

采用脚手架作为表架支撑,利用大量斜撑进行固定,以保证在实验过程中仪表的稳定。

另设一套脚手架支承体系作为保护性支座,两套脚手架相互独立,正常试验过程中不得相互接触或借力,避免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2.2 加卸载程序

依据标准 50152 第 5.2.12 条,结合现场条件,并综合成本考虑,本次试验采用流体(水)进行均布加载,加载方式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图2 加载方式示意图

本次试验分五级加载,加载前对楼板进行全面宏观检查,查看楼板现有裂缝,详细记录现有裂缝分布情况,绘制示意图并对裂缝宽度进行记录。分级加载前进行预加载,检查支座平稳、仪表和加载设备正常工作后,对百分表进行归零。前四级每级静停 10 min 后读表及观察裂缝宽度,并观察记录裂缝发展情况,第五级静停至少 1 h 后读表及观察裂缝宽度,且每隔 15 min 测取一次荷载和变形值,直到变形值在 15 min 内不再明显增加为止。

收集数据后分级卸载,并在每一级荷载和卸载全部完成后测取变形值。

加载过程中,对加载区域的楼板存在的裂缝以及楼板挠度进行实时监控,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加载:

1)控制测点的变形、裂缝、应变等已达到或超过理论控制值;

2)结构的裂缝、变形急剧发展;

3)挠度达到跨度的 1/50 的承载力标志;

4)出现受拉主筋处裂缝宽度达到 1.5 mm 的承载力标志;

5)出现钢筋应变达到 0.01 的承载力标志;

6)出现构件受拉主筋断裂的承载力标志;

7)出现弯曲受压区混凝土受压开裂、破碎的承载力标志;

8)出现受压构件的混凝土受压破碎、压溃的承载力标志;

9)发生其他形式的意外试验现象。

2.3 挠度检测

采用水准仪对所测楼板初始挠度进行检测并记录。

每级加载并按要求静置后,通过百分表读数,计算楼板当前挠度值,并与挠度检验允许值进行比较。

依据标准 50152 中第 9.3.2 条、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50010”)中第 7.2.1 条及第 3.4.3 条[4],结合楼板的钢筋配置,得出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θ,并进行后续计算。

经计算,判断当前等级加载、静置后所测挠度值是否大于挠度检验允许值。

2.4 裂缝宽度检测

依据标准 50152 中第 9.3.3 条、标准 50010 中第 7.1.1 条及第 3.4.5 条,查表得出所测楼板的设计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lim及最大裂缝宽度检验允许值ωmax。

经检测,判断当前等级加载、静置后所测最大裂缝宽度是否大于最大裂缝宽度检验允许值。

3 荷载组合的选取

该楼建于 2000 年,该加固改造区域拟作为机房及电池间使用,应设计要求,后续使用年限按 50 年考虑,依据标准 50152 第 9.1.4 条和 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以下简称“荷载规范”)第 3.2.5 条[5],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γL取 1.0,该区域改造后设计使用活荷载为 8.0 kN/m2。

依据荷载规范第 4.0.1 条,本次试验荷载组合中永久荷载为楼板自重 4.5 kN/m2、高 300 mm 的架空地板自重 0.5 kN/m2,下层吊顶自重 0.2 kN/m2;可变荷载为设计要求的机房使用活荷载 8.0 kN/m2。

通过规范标准的对比,可以发现标准 50152 和标准 50784 中均要求进行使用状态试验时,混凝土构件的最大加载限值取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而标准 50344 中规定可变荷载不宜考虑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1)若按标准 50344 进行试验,则该楼板加载限值应取加固后使用活荷载和目前未作用在结构上的自重荷载(考虑 1.1~1.2 的超载系数φ,本次按 1.2 考虑)之和,如式(1)所示。

2)若按标准 50152 和标准 50784 进行试验,则该楼板加载限值应取准永久组合。

依据荷载规范第 3.2.10 条,本次试验,

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如式(2)所示。

=(4.5+0.5+0.2)+0.8×(8.0)=11.6 kN/m2

式中:Sd为效应设计值;SGjk为按第j个永久荷载标准值Gj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SQik为按第i个可变荷载标准值Q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φqi为第i个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

实际加载值如式(3)所示。

式中:Sd为效应设计值;SG为永久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综合考虑该项目现场情况,为避免结构形成不可逆的损伤,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及财产损失,本次试验选取较为保守的荷载组合,按标准 50152 和标准 50784 进行试验。

经称重,蓄水池自重约 0.04 kN/m2,蓄水加载量约为 6.9-0.04=6.86 kN/m2,水的容重为 10 kN/m3,故蓄水总高度约为 0.686 m。

确定预加载量为 0.86 kN/m2,分级加载第一级至第五级加载量均为 1.2 kN/m2。

4 计算与检验

4.1 挠度检验

4.1.1 挠度检验允许值计算

依据标准 50152 中第 9.3.2 条和荷载规范中第 3.4.3 条、第 7.2.1 条,本次所测楼板跨度均小于 7 m,故挠度设计限值af均为l0/200,因该工程原始设计图纸信息缺失,经现场剔凿验证,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θ均取 2.0 进行计算。

依据标准 50152 中第 9.3 条规定,并结合委托方及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计算,本次试验楼板检验参数如下。

挠度设计限值如式(4)、式(5)所示。

4.1.2 初始挠度检测

经预加载(0.86 kN/m2),确认支座平稳、仪表及加载设备工作正常后,将仪表归零,采用水准仪对所测楼板初始挠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 1 所示。

经检测,所测楼板平行数字轴方向初始挠度为12.0 mm,平行字母轴方向初始挠度为 10.0 mm;均小于试验规范要求的挠度检验允许值。

4.1.3 各级加载后挠度检测

开始分级加载,一至四级每级荷载加载完毕以后静停 15 min,然后读取各表读数,第五级加载完毕后静停 1 h,且每隔 15 min 测取一次荷载和变形值,直到变形值在 15 min 内不再明显增加为止。完成每级加载并按要求静置后,通过百分表读数,计算楼板当前挠度检验值,检测结果如表 2 至表 3 所示。

经检测,所测楼板在分五级加载至 6.86 kN/m2(即设计使用活荷载为 8.0 kN/m2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试验加载值)的过程中最大挠度检验值均小于规范要求的挠度检验允许值,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挠度检验要求。

表1 初始挠度检测结果汇总表 mm

4.2 裂缝宽度检验

依据标准 50152 中第 9.3.3 条、标准 50010 中第 7.1.1 条及第 3.4.5 条,本次所测楼板所处环境均为一类,北京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 60 %,经查表所测楼板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lim=0.40,最大裂缝宽度检验允许值ωmax=0.25。

表2 测点累计变形实测值 mm

表3 消除支座影响后累计变形实测值 mm

经初步检查,未发现所测楼板存在裂缝。完成每级加载并按要求静置后,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所测楼板在加载过程中,全程未发现新增裂缝,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宽度检验要求。

5 检验结论

本次试验所测楼板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性能的各项检验指标全部满足规范要求,该楼板的结构性能满足使用活荷载为 8.0 kN/m2对应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检验要求。

目前该工程已按照设计使用荷载安全投入使用,各结构构件均工作正常。

6 结语

本文从荷载试验相关的规范标准出发,给出了试验中各个环节对应条文规定的差异,并结合实际案例展开深入讨论,总结结论如下。

1)当试验对象为正在使用的既有建筑中的构件时,考虑到下层空间正在使用,且后续仍需继续使用,为避免结构出现不可恢复且影响使用功能的缺陷,或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宜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位加载试验;适用性检验可最大程度模拟构件正常使用过程中受力的真实状态。

2)试验中的荷载取值宜按照标准 50152 和标准 50784 的荷载组合要求进行计算选取,但对于目前未作用在结构上的恒载,建议考虑 1.1~1.2 的超载系数。

3)试验应设定验证性点位,计算支座的位移、变形量,从而排除支座变形对试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4)卸载程序,建议遵循分级卸载的原则,可以避免荷载变化过快对所测构件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目前从事检测试验的机构和技术人员日益增多,对于规范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通常对荷载试验的试验类型和荷载组合缺乏清晰的认知,往往会以设计单位提供的荷载直接进行实荷加载,而忽略了荷载组合的选取,但对于大荷载的承重构件,错误的荷载组合取值可能导致所测构件出现不可逆的变形或损伤,甚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当承接类似的大荷载既有建筑原位加载试验时,应当向设计单位及甲方说明荷载组合的选取,并在结论中注明试验是对所测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检验。Q

猜你喜欢
楼板挠度宽度
预制叠合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Spontaneous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spasm diagnosed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A case report
基于长期监测的大跨度悬索桥主梁活载挠度分析与预警
四边简支PK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不同模量面板夹心泡沫铝板大挠度弯曲
基于形态学小波包降噪的管母挠度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