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思,梁文峻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之前,传统工艺通过民间渠道并没有出现传承方面的问题,其通常采行的“师徒制” ——“师徒相传”或“父子相传”教育方式也切合其传承特点与要求[1]。玉雕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是中国最早的雕刻种类之一,传统的玉雕教学也是师徒传承制,这种传承在于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学徒能潜心研究技术,但缺乏丰富的知识修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高等院校来说,玉雕专业是新兴的专业方向,在传统玉雕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教学工作者需要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弥补玉雕专业学生的美学及文化不足,避免将来就业受雇主需求及市场劳动力需求所推动而导致职业走向单一,发展空间有限的困局。高校的玉雕课程应注重玉雕所涉及的美学、文化等方面的引导和探索。笔者提出玉雕设计课程“双轨制”教学模式,即在职专业教师与外聘玉雕大师共同指导学生,二者合二为一,以打下玉雕产业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的初步基础,将艺术理论与技术实践相结合,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教学成果与促进玉雕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
独立学院以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求同存异办专业特色取胜,发挥地缘优势满足地区经济需求,和母体学校错位发展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地处广州市花都区,离玉雕大师集中地平洲玉器城仅50公里,开设玉雕专业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广东四大玉器市场的玉石产量约占全国市场的六成。作为传统产业,在翡翠等玉石原材料价格飞涨、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群体减缩的现状下,玉雕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及升级。面对从业人员技术精湛但创新能力不足、审美能力不高的情况,玉雕行业面临转型困难的局面,对玉雕首饰设计人才需求量大。目前,广东开设玉雕专业的学校多为高职学校和技校,主要培养企业需要、市场认可、能完全适应行业需求的玉雕人才。独立学院的本科教学目标不仅是适应行业需求,更要培养独立创新的能力,有先于行业或引领行业发展能力的玉雕人才。广东省设置玉雕方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仅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一所,作为本科开设的玉雕专业以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主要职能,同时学校一直致力于推动产业学院的建设,产业学院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产业和企业需求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建立了课程-实践-科研-竞赛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将科研项目成果引入课程,构建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玉雕专业所属的珠宝学院获批为省级“珠宝首饰设计产业学院”,旨在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等多方信息资源人才成果共享,这与平洲当地政府提出“新文化、新理念”的文创产业发展格局为导向,不断完善优化平台搭建,做好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增强发展信心,提高发展动力的政策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多方的需求将合力促进玉雕专业方向的发展。
双轨制教学是包豪斯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提出的,倡导工作室“双轨制”的教育理念,强调艺术理论与技术实践并重,改变以往艺术与技术分家的教育模式[2]。即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老师”和一位“技术老师”共同教授,为了实现艺术与手工业相结合的目的,包豪斯教育模式实行艺术理论与技术实践并重,即“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训练并不是实践课程的主旨,始终贯彻造型训练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实践中完成设计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这是实践教学的重点。与传统艺术教育相比,双轨制教学更加注重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又不否认甚至是大力强化形式美学在公众视野中的地位[2]。
包豪斯初期教学采用“双轨教学制”,这种教学制度在开始实施的实践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直到1925年后,由于具有双重能力的包豪斯毕业生开始参加教学,这种双轨制教学渐渐不再实施。包豪斯关闭后,其设计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扩散到了世界各地,从许多路线而非由一条单一路线为主导传播进入中国,并且广泛影响了中国内地艺术高校的教育模式[3],中国艺术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培养出具有双重能力的教师担任教学,近年来双轨制教学不再是艺术高校的主要教学手段,但玉雕专业有别于其他设计专业,有着其特殊性,将双轨制教学运用到新成立的玉雕专业有着特殊意义。首先,中国玉器雕刻在书画之前便已诞生,是最悠久的艺术种类之一,但“考之古籍鲜有提及,画谱画录中偶或述其事而未得其祥。”[4]也就是说玉雕艺术从诞生到当代侧重于工艺多于艺术,没有形成系统的审美体系,已经满足不了近年来玉雕的快速发展,玉雕虽然带有很强的工艺性,但艺术与手工艺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5],双轨制教学正好弥合这两方面的教学需求。其次,玉石雕刻作为中国传统工艺流传下来的主要途径是手工作坊,主要手段是“师徒制”,近现代设置玉雕专业方向的艺术院校并不多,本科以上层次的艺术高校更是屈指可数,即使设置了这个专业方向的高校办学时间也并不长,起步较晚,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不能与其他成熟的设计专业相提并论,玉雕专业建设引入双轨制教学也是其中的一种探索。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玉雕专业方向开设初期硬件和软件条件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玉雕课程授课教师虽然有系统的艺术理论教学经验和艺术实践经验,但大部分从基础课程教师中调任,故对玉雕专业性认识明显不足,不能满足玉雕专业课程教学。而玉雕大师的工作室具有完备的设备机器,专业教师和玉雕大师分别指导学生的理论和艺术实践,可极大提高学生的玉雕的工艺技能,使玉雕课程顺利开展。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的办学机制灵活,可根据专业发展的需求合理调整教学模式,为双轨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学校与玉雕大师共同培养人才,“双轨制”教学模式符合玉雕对艺术与技术的根本性要求,但教学并不是一刀切的平均分配,而是根据客观条件和现实需求各有侧重。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珠宝学院的玉雕专业课程为例,通过实践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新成立的玉雕专业方向2015年—2016年为筹建的初期阶段,2017年为玉雕师与教师共同授课的中期阶段,2018年至今为在校教师独立授课的后期阶段,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建设问题,取得不同的阶段性成果。
2.3.1 以大师工作室为主的初期阶段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珠宝学院的玉雕专业开设初期(2015年-2016年),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及实验室设备不足,与玉雕大师共同培养人才的“双轨制”教学模式更侧重于借助玉雕大师工作室培养玉雕工艺技术,同时帮助学校玉雕实验室建设。
在这一阶段,学校玉雕课程并不多,核心课程基本上由玉雕大师授课,利用寒暑假期间学生分散到不同玉雕大师工作室进行实践学习,学校专业老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构思,为其进行艺术指导。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获得多方面收获:(1)了解传统玉石原料的基本分类,掌握玉石选料、审料、开料的基本步骤,熟悉玉石原石特点以及脏绺裂等判断方法;(2)在玉雕大师工作室中欣赏工艺精湛的玉雕作品,开阔眼界,通过玉雕大师直接教授雕刻工艺技术,以其丰富的经验,让学生少走弯路;(3)学校专业老师可经常与玉雕大师针对传统工艺创新、综合艺术运用、新工艺、人才需求以及雕刻设备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对本专业建设玉雕课程和实验室有很大的启发。
虽然在初期阶段“双轨制”教学模式借助玉雕大师工作室进行教学有突出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玉雕班的学生有30人,单个玉雕大师工作室无法容纳,只能分散到各个工作室,由于每位玉雕大师的艺术理念、雕刻经验各不相同,导致本专业无法形成系统教学,教学质量不均衡。
2.3.2 大师工作室和学校共同授课的中期阶段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珠宝学院的玉雕专业开设中期(2017年),学校玉雕实验室设备逐渐完善,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玉雕课程基本转移至学校玉雕实验室。玉雕大师以外聘形式担任教学工作,学校专业老师以助教形式参与课程。与此同时,玉雕课程更加系统完整,增加了《玉石雕刻—人物雕刻创作》《玉雕技法—浅浮雕》《玉雕技法—深浮雕》《玉雕动态创作》等。《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有理论性论文也有实践性作品设计,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校,学生由专业老师进行玉雕作品设计方案指导,包括选题、素材收集、阅读文献、艺术表现形式等,在寒假期间,学生在玉雕大师指导下完成雕刻部分,最后再返回学校完成剩下的设计优化。
2.3.3 师资逐渐一体化的后期阶段
随着学校专业老师的教学经验积累,针对玉雕课程设置招入新的专业老师,学校逐渐拥有了艺术和技术一体化的师资力量。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不仅更为完善,还与不同设计课程交叉延伸,如《玉石雕及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玉石审料阶段根据其特点完成设计图,设计图除了玉石雕刻部分,还要在《金工》《JCAD首饰制图》《錾刻》等课程完成金属镶嵌部分设计图,其目的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工艺以丰富艺术设计语言,打破传统玉雕作品的单一性,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使玉雕作品呈现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学校玉雕实验室设备趋于完善,并设立了大师工作室,可与玉雕大师共同研发玉雕产品,将科研项目成果引入课程,构建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双轨制教学初期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出去学习,现在是将大师们引进来。
总体而言,学校玉雕专业课程教学以“双轨制”教学为主,随着专业教师的经验成长及实验设备完善,双轨制教学倾向于学校搭建的平台进行合作式的课程教学,不同时期双轨制教学呈动态的变化(表1):主要为课程的增加和教学场地的变化,2015级毕业之后即2019年玉雕课程设置基本稳定。
表1 2013-2015级的玉雕课程安排Table 1 Curriculum arrangement of jade carving coure for Class of 2013-2015
学生的培养成果与双轨制教学模式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双轨制教学建设初期玉雕设计课程设置相对单一,侧重工艺实践,这时期毕业的玉雕方向学生有11人成立了2个工作室进行独立创业,其中“将前卒”珠宝艺术工作室位于翡翠原料集中地揭阳,发掘当地市场不被重视的翡翠边角碎料进行创作,设计了很多新颖的创意小精品翡翠首饰,不仅受到市场的欢迎,也为当地玉石边角料设计提供了精美的案例,图1为“将前卒”珠宝艺术工作室2017年毕业前设计制作的玉雕首饰。这是学校双轨制教学模式初级阶段教学成果的“点”,这对于新设立的专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并起到了传带帮的作用,成立工作室的毕业生成为了连接市场需求和学校教学的纽带。在双轨制教学模式中期阶段毕业的学生部分直接加入到师兄师姐的工作室合作创业,孵化出新的品牌,教学成果逐渐以“点”连成“线”。
图1 学生工作室“将前卒”于2017年创作的《吉祥鸡年》系列作品Fig.1 The Auspicious Year of the Rooster by student studio Jiang Qian Zu
双轨制教学建设后期阶段,以学生的培养结果为导向,从点到线到面,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学生对玉雕的认知螺旋式上升。随着对材料和造型理解深度的加强,在个体审美逐渐完善的条件下,创造性的表现形式会不拘泥于现已有的模式,而玉雕技法也表现的更加多样化[6]。图2—图5为2020年2016级玉雕班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可以看出作品题材丰富、玉雕结合多种工艺技法表现。增加玉雕专业方向后,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表2),就业方向更加多元化,第一届玉雕班毕业的学生为30人,部分学生创建了设计工作室并后续自己创业注册了公司,部分学生留在实习的大师工作室或者其他和玉石相关的首饰设计公司,1人留校在玉雕实验室任教。后期阶段选择创业的学生大都去了师兄师姐的公司实习,一部分成为合作伙伴,一部分自己开了工作室,起到了一个就业帮扶的作用。后期就业方向更多元化,其一,学生就业的设计公司不仅是直接做玉石雕刻,也有风格偏中式审美的非玉石类的首饰设计公司,而玉雕班学生具备与这类型公司所需求的审美素养。其二,互联网电商公司的兴起,网络电商公司需要对玉石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的毕业生加入其中。2020年毕业的2016级玉雕班有1名学生考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设计(珠宝)专业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
图2 庄嘉蕴玉雕作品《饱嗮》 指导老师梁文思Fig.2 Jade carving works Satiety by Zhuang Jiayun, instructor Liang Wensi
图3 陈天昊玉雕作品《X光下的手》 指导老师荆桦Fig.3 Jade carving works Hand under X-ray by Chen Tianhao, instructor Jin Hua
图4 易尤玉雕作品《记忆的重现》 指导老师李园Fig.4 Jade carving works The Reappearance of Memory by Yi You, instructor Li Yuan
图5 罗紫妍玉雕作品《脂肪拘留所》 指导老师文海Fig.5 Jade carving works Fat Detention Centre by Luo Ziyan, instructor WenHai
表2 近四届毕业生就业率Table 2 Employment rate of graduates of the past four years
教师配置多元化是双轨制教学模式的优势之一,来自各大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其原专业背景有雕塑、中国画、壁画、以及首饰设计,他们具有较强的艺术理论,对各种艺术创作理念、艺术思维方式、艺术流派有着广泛的掌握,通过自身专业背景并探索出独特的玉雕首饰设计风格,再将其经验融入到教学中,促进学校玉雕专业教学水平的大力提升。双轨制教学建设初期阶段下培养的部分优秀学生留校任教成为新的师资力量,通过对原专业老师的培训和新教师的引进,该专业逐渐形成艺术和技术一体化的师资力量。图6—图8所示部分教师玉雕作品,其中谢任博为2013级玉雕方向的学生,2017年毕业后留校担任玉雕实验室教师任教至今。
图6 梁文思玉雕作品《家》Fig.6 Jade carving work Home by Liang Wensi注:获2017年“天工奖”优秀奖
图7 翁振伟玉雕作品《奥菲莉亚》Fig.7 Jade carving work Ophelia by Weng Zhenwei注:获2019年“天工奖”优秀奖
图8 谢任博玉雕作品《教科书》Fig.8 Jade carving work Textbook by Xie Renbo注:获2017年“子冈杯”铜奖
至今,双轨制教学模式的玉雕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但仍然有不足的地方,还需要继续完善和持续发展。学院对于专业的规划将继续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珠宝企业的联系,依托多方资源构建产业研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同时以产业学院为平台,推进“引起入教”,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另一方面依托省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完善首饰传统工艺试验室,增加综合材料工艺试验室,搭建珠宝首饰先进制造技术科研平台,升级玉雕试验室硬件设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3.1 加强玉雕课程美学、文化等方面的引导
双轨制教学模式的运行,学校的作用不仅是在技法理论课程中讲授美学,更应该偏重各种技法的学习和训练。实际教学中有创新意识的玉雕作品不少,但文化内涵丰富的作品并不多,如何引导学生向玉雕所涉及的美学、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是接下来要着重思考并解决的问题。目前已有的交叉课程来看,纯艺术形式的课程与工艺课程进行交叉有所欠缺。教学中已开设的纯艺术课程有《雕塑基础》《漆艺》《中国画画法》等,可将这些课程结合运用于玉雕教学中,使学生将自身体会到的美学感受自然融入到玉雕创作中,不再流于表面地借鉴。教师在教学中开发适合玉雕创作使用的审美理论资源,加强引导学生的理论文化修养,丰富创作题材并激活传统题材的生命力,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
3.3.2 利用校内的大师工作室
目前,学校内的大师工作室硬件设施基本建设完成,但由于玉雕大师事务繁忙,未能定期定时进行教学,大师工作室资源未能完全开发利用。未来的发展,学校应通过建立专业教学的实训中心,创造以共同研发项目为社会服务的契机,与玉雕大师们加强紧密合作建设成项目孵化中心,用短、平、快且高效灵活的项目合作补充常规的教学,以项目带动教学发展探寻新的方式延续“双轨制”教学模式,继续完善玉雕课程的建设。
“双轨制”教学模式是包豪斯教学初期采用的学制,传入中国已多年,该学制是否仍适用于现代高校设计教学,笔者认为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玉雕作为艺术高校新兴的专业方向,目前教学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探索要在实践论证中推进。我们要从学制看到其背后的教学理念,即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5]这点对于有着悠久历史与传统的玉雕工艺在现代艺术高校中进行教学是适用的。如今的工业技术已不是一百年前的工艺技术,包括 3D 打印,自动化控制等信息技术,以及许多新材料的发现,要让艺术家了解时下的工业技术,将自己的艺术通过这些技术表达出来[8],教师不要拘泥于最初的具体的设计方法,应该着力于教学理念,这样更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双轨制”教学根本目的是因地制宜地为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符合型、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利用地缘优势,使用大师工作室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建设阶段中各有侧重,最后完成依托学院派艺术体系,结合广东地区玉文化和玉雕产业特色的课程建设。目前从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就业方向多元化、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看到建设玉雕专业课程的阶段性成果,未来如何让学校与政府、行业协会、珠宝企业或者大师工作室等多方取得共赢,形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是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