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阳
3月26日22时10分,上海最年长的院士——著名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与世长辞,享年103岁。
奋起!奋起!
转学西南联大,是沈善炯人生道路上的转折。那个动乱的年代,偌大的国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颠沛流离是常态。在通过西南联大的转学考试后,他进入了当时祖国学子心中的学术圣殿。
1947年年末,沈善炯经推荐去美國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深造。临行前,恩师张景钺教授为他饯行,那句平和的“我等待你,望你学成归来”如千钧之重,在沈善炯的求学路上时常萦绕耳边。
在加州理工,从不甘心落于人后的他经常在实验室待到很晚。后来,他发现链孢菌酪氨酸酶的形成受温度和含硫化合物的抑制,在此实验结果上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回国!回国!
论文答辩结束,沈善炯原本打算再去威斯康星大学进修,多学些知识报效祖国。但钱学森回国时的遭遇让他改变了决定,为避免日后归国时也遭扣留和审查,沈善炯立刻订购了1950年8月31日从洛杉矶开往香港的“威尔逊总统号”轮船的三等舱船票。这艘船上还有不少和他一样学成归国的留学生,邓稼先也在这班船上。然而,归国之路还是出意外了。9月12日清晨,邮轮抵达日本横滨海域,沈善炯等人被扣留在日本。面对威逼利诱,他们始终抱定信念。在祖国的努力下,沈善炯等人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非法羁押和软禁后,于当年11月28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创新!创新!
回国后,为了响应国家对于抗生素需求,沈善炯全身心投入金霉素的研究和生产中。彼时,金霉素的生产属于高新技术,几乎被美国垄断。面对国内基础极为薄弱,且并无多少人熟悉这方面工作的不利局面,沈善炯扛下了研究金霉素的任务。一次偶然的学术会议,有人提出应当注意发酵条件的研究。受到启发的沈善炯转变了工作方向,着手对接种培养基开展研究,并逐步取得进展。1957年,国产金霉素通过了临床试验,在上海第三制药厂正式投产,其发酵单位、产品质量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意大利之后,全球第四个能够量产金霉素的国家,彻底打破了美国对抗生素的垄断。(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