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李梅英
摘 要:高校新生步入大学的学习生活阶段面对着诸多学习与生活中的障碍与不适应,该文通过列举分析新生入学后的现实困境与产生的困惑,列举近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的相关恶性案件,并引用相关数据表明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趋于严重,讨论得出高校推行新时期思政教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极大的必要性,同时讨论了针对各类问题的相应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高校新生 困扰 心理健康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2(b)-0135-03
Strateg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Ideological Confusion of College Freshmen
CHEN Jing LI Meiying
(Army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Academy, Tianjin, 300161 China)
Abstract: College freshmen are facing many obstacles and maladjustment in their study and life when they enter the university. This paper lists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confusions of freshmen after they enter the university by listing the relevant malignant cases on campus in recent years. By quoting relevant data, it shows that the ide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tend to be serious and at last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o discuss the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great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and it discusses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various problems.
Key Words: College freshmen; Perplex; Psychological heal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大学生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过渡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内心充满了对独立生活的期待,对主宰自己人生并带来成功的渴望,但却与自身的所具备的处理生活问题能力与技巧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已达到2.7亿,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 695.8万人,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795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48.6万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达到3 779万人。而一项针对北京多所高等院校的调查显示,目前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比在一成到三成左右。社会环境纷繁复杂,而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题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我国的高等学府,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如何积极关切青年学子的思想困惑,立足学科内涵,发挥专业课程特色,真正构建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全过程育人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地融入教育教学?”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切合实际的答案,就是将思政课引入课堂,发挥思政教育在基础课、专业课当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给予新生的思想与心灵上的引导和陪伴,在育人工作上下足功夫,用精神和意志的力量,驱散青年人内心的阴霾,消退大学生产生困惑的根源。
首先,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往往处在人生目标的空窗期,思想上是迷茫的。在高中階段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仅有短暂的人生目标——3年后考上理想的大学。以至于当这些年轻人进入理想的大学之后,人生似乎进入了阶段性胜利,自我提升的渴望放缓下来。一旦不能做到自律自制地控制掌握自主时间,大部分新生便开始观望并选择随波逐流,放任自己和周围人保持同步,跟随同龄人去尝试许多以往被老师和父母限制或禁止的事情,比如勤工俭学、谈恋爱、结伴创业、独自远游、出入娱乐场所、购买奢侈品、结交社会人士等。他们自己为自己做决定,似乎在主宰人生,但方向模糊、目的不明确,任由自己随意、散漫地度过大学时光。正是在步入大学的初期,这一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过渡性的引导,没有强烈的符合他们年龄阶段和行为特征的指引,很难保证大部分大学生是能通过大学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做到毕业时分能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甚至是迫切而目标明确地步入工作环境、适应社会生活。
其次,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难度对比中学要上很高一个台阶,学习压力巨大。大学阶段的课程数量多,学科差异大,且难度更是之前任何一个学习阶段不能与之相比较的。即便很多比较自律的大学生保持着奋勇攀登的斗志、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并不能保持在专业成绩上收获满满。甚至有些新生在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都不“入门”,随后的专业课“一塌糊涂”,极度受挫,只好内心默默哀叹选错了专业,很容易滋生逃避或厌学情绪。此时如果能在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恰当的时机给予思政引导,注重人文关怀,比如以专业先驱开创学习的真实故事带动引领大学生思考方向,了解学科专业的价值及应用,培养专业兴趣,明确学生的专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尽早地调整好学习状态,便能犹如暗夜的启明星直指前进方向,更是在专业方向或学习习惯上将受挫迷茫中的大学生助推离开误区,使其内心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于是激流勇进,再创佳绩。
另外,大学住校的集体生活,对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当新生入学住进集体宿舍,个人空间被压缩到了极限,努力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和集体生活无形中极大地加重了新生心理负担。这些年轻人来自全国各地,之前完全没有交集、操着不同方言、有着不同家庭背景,甚至性格迥异的舍友“亲密无间”的相处着,在彼此的观察和注视中学习和生活着,分歧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而离开温馨的家庭环境、离开熟悉的亲朋好友、远离家庭的庇佑,大学生内心的孤独与惶恐是深植而难于表露的。每个人也渴望交流,希望收获新的朋友,期待在孤独中有人陪伴、有人倾述,希望遇到生活和学习的困难时,可以近距离地、快速地有人回应,更或是能够有同伴携手成长,收获学习生活中的成就感。恰当的思政教育此时有如暗夜中的“小桔灯”,不仅点亮暗夜中前进的方向,更能在异乡温暖孤独学子的心灵,砥砺新生前进的信心。这些思政教育中赋予内心的能量,来自课堂的带有温度的信念和意志力,是严格、刻板、理性、冰冷的专业课内容无法给予的。
最后,大学生活是学生与社会的过渡阶段,单纯而向往独自闯荡的大学新生难免受到来自社会非主流风气的不良影响。中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渠道非常狭隘,对社会中存在的诱惑与风险认识不全面,对社会中非主流价值观的冲击认识不深刻。而现阶段的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所占比重较大,在家极度依赖父母,娇生惯养、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集体观念淡漠、不善于支配金钱和处理人际关系。如果没有坚实的思想信念,面对城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的街道,面对新媒体时代泛滥的互联网信息,面对无孔不入的各色非主流思想的渗透,如何能够安心专注于理想的登攀?殊不知这光鲜的表象下,往往存在着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正企图接近并用花言巧语和腐化堕落的思想渗透诱骗毫无戒备的年轻人。有的大学新生价值观很快走向物质化,为了达到自己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目的,被违法分子引诱利用;有的新生接触到社会上堕落腐化思想后感觉新鲜刺激,自控能力不足,迷失自我,误入歧途;还有的学生临时遇到困难,听信虚假承诺,一时糊涂,铤而走险。他们可能会荒废学业,让大学时光白白溜走,不能正常毕业,失去工作机会;更有甚者可能会误入歧途,不仅让家人蒙羞,更是自毁前程,留下终生悔恨。这些鲜活的案例屡见不鲜。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需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正面的思想传播,而思政教育可以恰恰犹如人生航行的灯塔,通过引用古今中外那些具有伟大品质光辉人格的鲜活人物进行指引,诠释那些最优秀、最闪光的品质,剥离世俗华丽外表下的空洞与糜烂,远离堕落思潮的诱惑,摒弃投机心理和偏激的负面情绪,加强心理疏导,明确人生目标,“蒙以养正,圣功也”,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个台阶。
思政课,不仅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道新题目,还是一道很深刻的、很复杂的题目。思政课不好讲,尤其结合专业背景课程的思政课,是更需要授课技巧和人生感悟的。但相较于高校教师肩膀上的责任,恐怕已到时不我待、无可推卸的时刻了。经过长期调查发现,在大学阶段,有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有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有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恰当的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减轻内心的压力与困惑,而相反的,当这些因素没有合理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也可能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这些年,发生在大学中的比较典型的、影响广泛的案件有:2004年2月13日的云南大学马加爵宿舍杀人案,2004年11月29日北京理工大学在读博士殷兆辉杀害女友抛尸案,2004年10月4日发生在南京某高校的因怀疑高中女友移情别恋而从外地赶来将前女友在校园当场用刀刺死的校园杀人案,2011年元旦發生在河北农大校园的在读博士左启华27刀杀死怀孕8个月的妻子石景荪案,等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失去色彩,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世人敲响警钟。大学生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人站在思想道德的制高点,指向性的引领,让他们汲取足够的精神力量,带领他们从思想上脱离人生的低谷。
2007年5月23日某报报导:“近些年,自杀的在校大学生慢慢增加,新闻媒体的数据显示,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是68起,2005年是116起,2006年是130起。大学生自杀恶性事件有逐渐增加的发展趋势。”2017年,据国内著名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统计当年数据,来咨询的受众(业内称为”来访者”)排名主诉前五位的困扰为:亲密关系(57.96%);焦虑(42.82%);原生家庭(41.25%);自我探索与成长(39.16%);人际关系(34.46%)。
以上数据基于超过10万以上的的来访者统计,其中发展性问题占到64.5%,历在目的真实数据引人深思。进入大学,这些青年人还不是社会人;而远离自己的家园和亲友去远方求学,学校有义务给予这些远游的学子更多的关爱与教诲。综合以上多条因素,思政教育常规性的进入大学课堂是必要和紧迫的。大学思政教育,是我国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实施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大学课程的重要特征,更是关乎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战略性布局。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要专业成绩优异,更要思想素质过硬,应该必须具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学不仅应该从制度层面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强制要求,更应呼吁将思政教育内化为大学教师深植内心、极具使命感的教学行为。大学要开创性地、多渠道地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模式,比如观看符合时代精神的、关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增强“四个自信”的专题视频,或是开展课堂外的实践教育作为思政教育辅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名师、大家、先进人物等做主题讲座,这些活动结束后都可以通过班会讨论总结进一步提升每个人的思想认识。大学都应该深刻围绕思政教育主题,深刻剖析和挖掘思政教育在大学文化中扮演的关键性角色,自发地引导加强思政教育,营造具有凝聚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露倩.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231.
[2] 丁兆叶.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的分析与使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4(15):57-59.
[3] 王遇.刍议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市场,2016(47):118-119.
[4] 马莹.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渤海大学,2016.
[5] 李坚.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8.
[6] 袁敏.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N].新民晚报,2018-05-20.
[7] 黄进.如何强化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