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理论视阈下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路径探索
——以绍兴市新昌县为例

2021-05-17 10:05丁赛姮高亚佳吴珊珊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昌县美丽旅游

丁赛姮 高亚佳 吴珊珊

(1.中国共产党新昌县委员会党校,浙江 新昌 312500; 2.华北科技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振兴乡村经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同时,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成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优化农村环境,挖掘农村文化,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两者互推共赢,从而共同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1 要素研究与问题提出

1.1 乡村旅游的概念内涵

19世纪,乡村旅游开始兴起于欧洲。在经历了萌芽、发展扩大、成熟等阶段后,到19世纪80年代得到大规模发展,由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于国外,中国深圳在1988年开办了第一届“荔枝节”,这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国内乡村旅游的发源。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从空间区域、内容、旅游客源等范畴给予界定,认为乡村旅游概念的一般包含“乡村地区”这一区域要素,“乡村风光和生产生活”这一内容要素,“都市居民”这一旅游客源要素。因此,可以将乡村旅游概括为一种以乡村为游览空间,依托当地自然景观、生产生活、文化等富有乡村性的资源,吸引游客并满足其需求的一种旅游方式。

1.2 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

我国有关美丽乡村的研究颇具中国特色,有着很强的政策导向性与地方实践性。2003年,浙江开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两山理论”。2008年在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这一概念被最先提出。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样本,安吉县在推行中国美丽乡村打造行动计划中取得显著成效,由此,美丽乡村建设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2014年,国家农业部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发布十大建设模式。2019年,为乡村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升,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对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

1.3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互动关系

结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和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中概括出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见表1。

表1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内容

从两者的内容分析看出,乡村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互动紧密,在目标、内容、方式等多方面相互联系:目标都是推动乡村扶贫,促进乡村发展,内容上都重视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与改造,方式上都倡导特色科学可持续,职能上都注重管理机制的完善。由此可见,两者存在很强的耦合协调性。

然而,从另外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两者虽同以乡村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两者侧重点不同,一是产业规划立足点不同。美丽乡村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因注重短期建设效果,容易缺乏长期规划性,导致各乡村间出现同质化现象,阻碍乡村旅游的规划性发展。二是环境建设存在异质。美丽乡村建设注重环境整治,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乡村旅游发展注重环境美化、提升整体美感的目标。三是功能利益不协调。乡村旅游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作为一项公共资源,产权不明晰容易导致所有者“缺位”的现象,由于利益获得者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过度使用,从而造成环境破坏、民俗文化消失、乡村古镇特色商业化倾向等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农民等各个参与主体利益取向不同,服务目标不同,容易导致两者发展过程中功能失调。因此,亟需探索两者间的协同有效发展模式。

发展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可谓一个复杂的集合概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因素。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从宏观角度构建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框架,从而更好地把握两者的结构性要求,探寻两者协同发展路径。

2 理论分析:帕森斯AGIL功能分析框架

结构功能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概念最初源于生物学领域,19世纪社会学家受生物学理论启发,将其引入社会学领域。20世纪4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帕森斯建立的这一套完整的功能学理论,提出的AGIL功能这一分析框架,可谓是对当代社会学作出的巨大贡献,因此人们往往把功能论这一名词同帕森斯连在一起。根据AGIL分析框架,任何行动系统都须满足“适应(A)”“目标获取(G)”“整合”(I)、“潜在模式维持(L)”这四个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分别是:A——适应功能,每一系统和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关系,系统的存在与运行须拥有一定手段从其之外环境获取必需的资源;G——目标获取,也就是系统达成某一目标的趋向性,系统应有确定其目标实现的序次同可随时调整更动其自身内部力量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趋向性目标;I——整合,部分构成行动系统的整体,各部分间通过协调互动形成紧密联系,发挥系统整体功能;L——潜在模式维持,系统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时而会出现互动中止,此时,之前存在的运行模式须得以完整保留,才能使同一系统在重启运行之时依旧维持原有互动关系。结构功能理论最重要的是提出了社会系统论观点,认为社会这一有机体由多个组成要素构成,它们之间的系统结构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连结模式,组成要素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就是它们所承担的功能。各个社会要素间的不同结合组成社会子系统,而社会子系统的组合共同构成了整个社会大系统。帕森斯认为,“AGIL公式”包含功能分化的意义,即社会各部分都对应一种功能,而其中的每一个子系统的每一个部分同时又可以被分为四种功能,如此类推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系统的功能要素

通过行为有机体、个性体系、文化系统和社会体系这4个细分子系统来满足其对应的功能需求,这被称之为最一般社会系统的AGIL结构,其功能系统一一对应。当功能履行由 A→G→I→L时,社会以此动态向前发展如图2所示。

3 实证研究

AGIL理论分析框架下基于绍兴市新昌县的实证分析旨在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路径的探索提供相关案例借鉴。新昌县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注重乡村旅游的发展,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做了大量促当前、利长远的工作,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乡村发展态势良好,多个乡镇被授予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的称号。镜岭镇作为“千万工程”五个代表之一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2019年,“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名单中,新昌县名列其中。2019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中,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新昌“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县”的光荣称号。AGIL理论分析框架下基于新昌县的实证分析旨在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路径的探索提供案例借鉴。

图2 社会系统的AGIL结构与功能性子系统之间的交换

3.1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AGIL分析框架搭建

从帕森斯结构功能的视角来看,为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发挥其各个功能,以适应其发展需求。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视作一个社会运行系统来构建其适应发展需求的系统结构。从最一般的社会系统AGIL结构出发,由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文化系统这4个系统来作为两者运行体系的结构载体。

首先,基于行为有机体下的经济系统发挥适应功能。通过农村经济发展,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满足成员需求的产品,为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基础。其次,基于个性体系下的政治系统来发挥目标获取功能。为实现系统目标任务,政治系统通过权力的作用来组织人力物力,把握行动方向。第三,基于社会体系下的社会共同体系统发挥整合功能。通过调节社会成员和组织的协调合作,使资源得到整合,协同系统发展。第四,基于文化体系的文化系统发挥潜在模式维持功能。通过文化维持的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保存社会原有运行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如图3所示。

3.2 乡村旅游的结构功能解构

从AGIL分析框架可以推出乡村旅游的结构性功能要求,更清晰地对其各个子系统进行功能定位。首先,发展乡村旅游,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农民收入,是经济系统的适应功能诉求。其次,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作出科学规划,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政治系统的目的获取功能诉求。第三,整合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促进城乡关系统筹,是社会共同体系统的整合功能诉求。第四,振兴乡村文化,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引进培养人才发展文化产业,重塑乡村文化自信,是文化系统的潜在模式维护功能诉求。

图3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AGIL分析框架

新昌县地处浙江省东部,属浙闽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因处在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地势有东南高,西北地的特点,因此地域差异明显,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新昌县山水风景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一些独特的自然风景,比如像丹霞地貌、玄武岩残留台地地貌等地质遗迹。拥有天姥山、大佛寺景区、穿岩十九峰、沃洲湖等一些知名度高的人文自然风景。新昌县因其高森林覆盖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园林县城,有着“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的荣誉称号,旅游发展初具规模,旅游业成为促进新昌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3.2.1坚持生态兴县,促进经济转型 近几年来,新昌县始终践行“两山”理念,抓住“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发展机遇,坚持走“生态兴县”之路,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进度。新昌县共有省级A景区村庄80个,其中3A级村庄有11个。

在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评选中,新昌县沙溪镇董村村成功入选为“全国文明村”,而在几年前,这个村庄曾是危房林立,垃圾随处可见,公共用地杂物堆放的破旧村庄。十多年前,董村村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本地花岗岩,“沙溪红”产品远销国内外。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当地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村两委因势而动,发掘当地优势自然资源,开启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漂流项目的引进,使得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人气激增。此后类似“小黄山”“小黄山大峡谷漂流”等旅游品牌的提出与创建,更加提升了当地旅游的知名度。2017年开始,董村村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积极建立起乡村旅游发展公司。同时,为加快当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当地党委与政府大胆创新,以“闲置农房入股”“国学馆共营”等方式参与项目分红,丰富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发展至此,该村形成了集农家乐、特色民宿、本土特色小吃等为一体的食住乐一条龙服务。据统计,旺季期仅漂流这一个项目就吸引了近6万人次游客。短短几年,董村村先后荣获省市大小50多项荣誉,成为新昌县消除经济薄弱村的一个样板模式。

3.2.2政府大力支持,科学合理规划 新昌县政府对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重视并大力扶持。2016年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针对此殊荣,新昌县专门成立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领导工作小组,制定了《新昌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新昌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天姥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同时,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积极招商引资,重点支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旅游风情小镇的创建,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的一系列景观节点,精心培育和建设精品民宿(农家乐)和精品村项目。乡村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成为全县共识。2018年,全县新开业30家民宿,其中包括11家特色精品民宿,并逐步打响了“天姥山居”等一些乡村旅游品牌。

3.2.3整合资源优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新昌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天烛湖、大佛寺、重阳宫等乡村旅游资源,包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新昌县积极整合大佛寺景区、十九峰景区、天姥山景区三大核心景区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借助“浙东唐诗之路”首创地这一天然优势,紧扣唐诗文化主题,发掘相关人文古迹,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植入与之相匹配的相关旅游元素,打造出了“天姥山居”体验地。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政府整合社会资源,挖掘当地民众的智慧与热情,以民众的智慧与创造力发展乡村经济,实现村民增收,反之其又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直接驱动力。

3.2.4重塑乡村文化,吸引培养人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昌县和其他地区众多山村一样,存在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青年群体纷纷外出打工。为吸引青年群体回归家乡、吸引乡贤反哺家乡,“乡村旅游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旨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保护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人才支持,从而保障文化系统中模式维护功能的实现。

新昌县沙溪镇生田村可谓乡村旅游发展人才引进落地模式的一个样本。生田村占地6 000平方米,仅有13户人家,有20多栋土坯房。但这样一个空心村因为两名“80后”海归硕士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以“乡村经理人”的职业身份,在考察调研了安吉、奉化、临海等县市的100多个乡村之后,结合各种因素选定了这个村庄,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他们梦想中的乡野生活文化空间。他们在“创业”的同时不忘以他们的方式帮助周边村民共同销售当地富产的蓝莓、水蜜桃、蔬菜等一些产品,带动农民增收。他们本着返朴还淳的设计理念,将一些消失的民间技艺,以往常见的原生态土墙重新呼唤而出。两名年轻人用文化的理论唤醒了沉睡的乡土,赋予乡村旅游发展全新的内涵。

3.3 美丽乡村建设的结构功能解构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农村环境的改善,而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内容发展的集合。在此,透过AGIL分析框架来进一步剖析美丽乡村建设的结构功能诉求。

3.3.1加快产业融合,促进乡村经济长足发展 基于经济系统的适应功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为基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产业供需平衡,提高产业效率。新昌县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水蜜桃、蓝莓等水果,高山蔬菜、中药材等一些本土特色产业形成区块种植发展。基于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新昌县统筹布局“茶、果、药、菜、渔”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链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新昌开发出“新昌炒年糕”“新昌果子烧”等一些重点项目支持农民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富民强村的重要支撑。

3.3.2深化“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水平不断完善 基于政治系统的目的获取功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满足物质文明的需求,更应该加强生态文明与乡村文化的建设,注重新型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利用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监督作用的发挥,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新昌县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性地提出“3+X”人民调解模式,创建“天姥警务E站”等一些服务品牌,使便民服务不断向村级延伸。

3.3.3弘扬文明新风,推动乡村环境持续改善 基于社会共同体系统的整合功能,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合作的过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新昌县坚持以环境改善为基础,不断强化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五星3A”工作、垃圾分类工作等为抓手,增强村民参与度,树立文明新风。同时,通过开展“三治一提升”,“五水共治”、“闲置农房激活”、“美丽庭院”创建等举措,改变以往农村“脏、乱、差”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实现农村环境美丽蝶变,提升当地村民生活质量。

3.3.4繁荣农村文化,村民幸福指数有效提升 基于文化系统的模式维护功能,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发挥乡土文化的凝聚作用,提升村民归属感。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弘扬当地乡村文化资源,是提升人们内心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以新昌县东茗乡后代山村为例,从脏乱破旧的落后村“蝶变”为井然有序、两次登上《人民日报》的明星村,其华丽的转变事迹两次受时任省委书记车俊肯定性批示。由此,当地村民在实现增收的同时归属认同感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并积极主动发掘当地优势资源和本土文化特色以拓展乡村旅游业务。

4 路径探索

基于上述AGIL分析框架,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共同体4个结构载体分析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两者的结构功能,由此可见两者的交汇点。从AGIL分析框架下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结构功能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如图4所示,两者共同致力于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实现资源、技术、资金与人才的共享。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尊重自然与人文主体地位。在产业规划上乡村旅游以发展服务业和提升服务水平为主,美丽乡村建设更侧重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两者互为支撑,实现互补,以农民增收为共同目标。通过特色品牌的树立,对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起到积极宣传作用,提升乡村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才、企业、资金注入发展。

4.1 发展绿色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协同

“产业兴旺”是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共同目标,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所在。大力发展农村绿色生态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建设数字乡村,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创新集体经济增收模式与金融扶贫渠道,推广乡村旅游发展公司模式,建立健全建设家乡、经营村庄的长效机制。激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充分挖掘农业农村功能价值。明晰市场定位,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发展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和的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休闲农村游。

图4 AGIL分析框架下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结构功能分析

4.2 促进治理创新、科学规划管理,实现政策协同

政府不断建立完善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法律制度,创新社会治理,广泛调动社会自觉性与能动性。同时,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探索融资、投资创新机制,在项目建设创新、文化市场监管、宣传教育等方面提高保障力度。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社会民间资本的作用发挥。强化党建引领,加强法治建设,深化“三治融合”,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充分调动社会主体的能动性。坚持科学规划,结合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从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视角做好科学发展规划,规范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在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察调研,根据区位条件、历史文化慎重衡量开发条件。

4.3 整合社会力量,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环境协同

在乡村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与专业知识技能,充分听取当地村民的想法和建议,提升村民服务专业水平,提高专业知识相关技能,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以“生态宜居”的战略要求出发,深入贯彻“两山理论”,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培育“美丽经济”,完美实现“美好生活共享地”的打造。同时,以“垃圾分类”“五星3A”等工作为抓手,建设美丽庭院,打造美丽田园村庄,并注重实质性效果,形成长效的养护机制,实现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4.4 发挥当地优势,打造个性品牌,实现文化协同

因地制宜挖掘当地优势资源,基于本土自然资源优势与历史文化资源积淀梳理乡村发展方向,发挥乡村特色,走差异化竞争道路,避免“同质性”发展。注重民风民俗、人文古迹、乡土旧物品等的保护。在本土化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当地独特的旅游产品的培育,加强品牌建设。并利用各类媒体传播资源,加强当地旅游文化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提高村民凝聚力。

猜你喜欢
新昌县美丽旅游
新昌县征订《铁军》连续五年超千份
新昌县档案馆藏调腔《牡丹亭》考论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旅游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新昌县人民医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