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PO A 理论在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创新模式中的应用

2021-05-17 11:0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教学模式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并要求“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同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2](以下简称《指南》2020),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作为通识必修课的大学英语课程还具有学生覆盖面广和英语教材涉及西方价值观等文化内容的特点。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立德树人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以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等人文素养。这不仅发挥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也响应了教育部所提出的“打造金课”的号召,因为“金课明确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3]。

然而,由于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在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英语教学等方面尚无充足经验。为此,近几年高校教师和学者展开研究并探索出一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教师实施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如陈红美[4]的“课前挖掘—课中融入—课后巩固”模式,张玉青、屈宇清[5]的混合式思政教学模式等。虽然这些思政教学模式给出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但并未过多提及它与知识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

为此,本文提出思政理念下基于语言情境的学用一体化智慧教学创新模式,旨在为思政元素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及对标一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提供实践经验。

一、理论依据

(一)产出导向法(POA)

“产出导向法”(POA)理论是文秋芳教授为解决“费时低效、学用分离”等教学难题提出的本土化的教育教学理论。该理论倡导“学用一体说”的教学理念,强调语言输出与输入的紧密性。因此,教师应根据产出任务进行有选择性的语言输入,使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以用助学,克服重学轻用或重用轻学等学用分离的弊端[6]。同时,该理论的“学习中心说”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地位,主张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脚手架作用,引导学生完成产出任务,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此外,该理论的“以评为学假设”主张教师和学生合作参与教学评价,边评边学,“学”“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从而达到以评为学目的。

(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1.课程思政

《指南》(2020)在阐述课程定位和性质及课程设置时强调大学英语课程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出“以提高课程质量为抓手,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2]。由此可见,《指南》(2020)已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既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又要提升育人的功能性,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2.教学手段

《指南》(2020)主张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并提出“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2]。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创建适合本校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

(三)BOPPPS教学模型

BOPPPS 教学模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学习认知规律,设定可检测性的教学目标,通过交互式、参与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该模型分为六个步骤:

Bridge(热身/导入)

Objective/Outcome(学习目标或结果)

Pre-assessment(前测)

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

Post-assessment(后测)

Summary(总结)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笔者从本校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中选出三个班共200名学生组成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

(二)研究内容

根据本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与教学的具体方案,最终构建出基于思政理念的智慧教学创新模式。

(三)研究方法

以调查问卷形式来了解该模式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基于语言情境的学用一体化智慧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实践,本课题组参照BOPPPS教学模型,依据POA理论,构建出思政理念下基于语言应用情境的学用一体化智慧教学模式(如图1)。该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情境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记忆、理解、应用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其思辨、创新思维和语言应用能力。因为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增加学生提取线索的机会。在应用情境下,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以完成语言产出任务为驱动力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知识学习又可促成其产出任务完成,达到学用相融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该教学模式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出发,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在人性维度、志趣情怀方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价值引领、品格塑造的育人目标。

图1 思政理念下基于语言情境的学用一体化智慧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为展示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本文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1》Unit 6Going Offline Text:14 Days with(Almost)No Internet:Did My Digital Detox Pay Off?为例。

(一)课程导入(Lead-in)

教师播放网络科技视频,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网络影响生活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二)产出任务(Output Tasks)

教师需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产出任务,如果学生完成任务有较大难度,可将任务设计成递进式的2 个子任务,以便降低难度,增加学生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以评促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英语产出能力、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如果用明暗(显性和隐性)两条主线来表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产出任务和价值目标的话,那么3个产出任务的完成就是篇章学习的明线(显性),而暗线则是每个产出任务相对应的渐进式的价值目标(隐性)。价值目标的达成以产出任务为载体,产出任务的完成又被价值目标赋予意义,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如图2:

图2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产出任务和价值目标(明暗线)

在本单元中,教师可通过“子任务①段落复述(作者断网后的生活体验)→子任务②Vlog(记录并分享学生断网一天的亲身感受)→总任务——思辨性讨论(分享对网络科技的看法)”的渐进方式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完成产出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通过完成3 个产出任务,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个人(适度使用网络)→社会(理性看待网络信息)→国家(网络科技—科技兴国)逐层深入,从而提升他们的爱国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

(三)前测(Pre-assessment)

此部分通过线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利用“学习通”通过提前布置的产出任务来评估学生新旧知识掌握和语言产出能力等情况,从而制定主要学习内容。线上布置的产出任务旨在通过课前独立完成任务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通过小组讨论与分享,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增进感情,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在本单元,教师通过线上布置的段落复述(子任务①)来评估学生语言新旧知识及语言产出能力等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由于中式英语导致的句子层面问题——流水句结构问题)。

(四)课程学习(Course Learning)

本单元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如下:

1.背景介绍(Background Introduction)

教师通过故事背景介绍引导学生进入篇章学习,以提问故事背景介绍形式检查学生课程预习情况。

2.篇章学习(Text Learning)

通过两种“作业展示”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句法以及避免中式英语表达错误之一——流水句结构问题。

(1)学习活动“你问我答”:每组学生课前需预习课文,并就新单词和课文要点向其他小组提问,以此方式加强学生对所学词汇和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课文生词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在“学习通”上自建的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每周线上课中教师利用“10+1”的单词分享活动进行思政育人,因为学生分享的单词例子需要涉猎时事、文化等人文知识。除十词之外,还需提供一个励志的名言警句。由此可见,词汇学习是思政融入的一个较好切入点,教师可自己提供或学生自主提供含有思政意义的例子学习。

(2)学习活动“挑挑改改”:首先,教师向学生呈现具有典型错误的段落复述作业(子任务①),并通过师生合作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聚焦问题(流水句结构问题),以此发现自身在英语表达方面的不足,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做到POA 理论的“以评为学”。然后,教师讲解核心知识——流水句结构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核心知识识别和纠正其他小组作业中所存在的流水句结构问题,以此巩固核心知识,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学用结合的学习效果。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重点段落学习。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已在线上完成课文预习和课后习题情况,给予重点讲解。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同伴作业——概括作者断网感受的同时,也在促使他们思考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因此,在进入课文重点段落学习时,教师可通过讨论引导其进一步思考网络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和解决办法——适度用网,这也是思政融入的一个切入点。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Vlog 形式分享自己断网一天的亲身感受(子任务②)。在本环节最后,教师利用“学习通”词云功能引导学生用三个词概述作者对网络的态度。

综上,在本单元的课程学习环节,教师通过“单词—造句—段落”渐进式的语言知识学习和产出技能训练相融合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原有词汇和新学词汇及句法来概述作者断网14天的经历和感受,达到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意义学习的目的,从而提升学中用、用中学的学用一体化学习效果。同时,通过探讨作者断网生活感受引发学生对网络的深度思考。

(五)成果与评价(Outcomes and Evaluation)

此环节仍将体现教评融合、以评为学的教学理念。在应用所学新知识环节中,教师可呈现小组成果(子任务②),并通过师生共评、同伴互评等形式引导学生应用语言新知识以及对网络的深度思考,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③,最终达到所学新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检测他们在新知识掌握、语言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及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达成度,并加以完善。本环节包括两个学习活动:

1.学生活动“Vlog”

首先,教师呈现每个小组拍摄的Vlog 作品(子任务②),然后,通过共评、互评等形式引导学生识别和改正作品中出现的流水句结构问题及相关语言新知识,此环节属知识后测。为了深入话题,教师以“What influence does the Internet have on our society?”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在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网络信息,增强法制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更多解决网络暴力的办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习活动“班级讨论”

经过语言知识和产出能力的反复训练及对网络影响的渐进式探讨,学生已掌握与网络相关的英文表达及对网络的深度认识,从而增强了用英语表达自己看法的自信心。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产出总任务——思辨讨论——网络科技对国家的影响。首先,教师播放一段介绍“我国网络科技发展”的短视频,然后通过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network technology in China?”引导学生对网络影响的思考沿着由“个人→社会→国家”渐进式的情感主线(暗线)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中,教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技的讲话和对年轻人的寄语激发和鼓励学生们的时代使命感、责任感及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语言反馈评估他们对“流水句结构问题”及相关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有问题将及时引导他们自我纠正,从而内化吸收达至融会贯通,最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

(六)总结(Summary)

教师可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平台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所学单元进行反思性总结。课后,教师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如批改网、FIF 口语等,布置反思性、产出性的作业。

本单元作业是句酷批改网作文:根据课上讨论在批改网上写一篇题目为“My views on network technology in China”的作文。

需要说明的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思政育人和知识能力培养始终都是相互交融同时进行。正如前文所示,每个产出任务(明线)的完成都有一个价值目标(暗线)的达成。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主题所蕴含的思政意义,从而达成递进式的价值目标。

五、教学反馈

为了解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本课题组向实验组学生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实收200份,总有效率为100%。统计结果显示:约9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掌握语言知识;约93%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语言产出能力;约98%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实现价值引领;约97%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约98%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团队合作能力。由此可见,学生还是非常认可该教学模式。然而,通过调查问卷笔者也了解到,约35%的学生认为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偏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生开课晚造成各科补课集中,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充足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既要完成线上自主学习部分,又要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结果导致部分学生感觉学习任务偏多。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来解决此类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并受到学生认可。为更好实施该模式,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和育人功能,现总结如下。

1.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思政能力

新时代,高校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更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学生求知路上的引导者,更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引领者、优良品格的塑造者。因此,教师应更新理念,以便适应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求。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培训、自学、实践研究等形式提高自身思政意识和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

2.丰富思政素材,挖掘思政元素

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教材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因为教材内容本身就是思政素材。作为人文学科,英语教材内容基本都会涉猎人文主题。另一方面,根据教学主题,寻找教材以外的思政资源来挖掘思政元素,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名人书籍、政策性文件,以及一些视频网站,如学习强国、中国日报(双语版)等。

3.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和英语教学

(1)融合方式。首先,通过教学方式融合。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如Vlog、role-play 等,从而内化、吸收,最后达到自我构建价值体系。其次,通过教师言行融合。正如陶行知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如果教师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待人友善,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最好的思教融合。再次,通过学习环境融合。教师可通过营造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来引领学生完善品格,树立正确三观。最后,通过课外活动融合。除了线上线下课堂的融合方式外,教师可通过课外活动如比赛、演讲等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学生通过比赛能够感悟到拥有“不畏挑战、敢于争先”的勇气和毅力的可贵。

(2)避免误区。首先,避免思政融入过度或过少。思政融入过度会将专业课变成思政课,引发学生反感;思政融入过少会使专业课达不到思政育人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适度融入思政元素。其次,避免思政植入。教学中,如果教师仅在讲单词时呈现一些思政例句或讲解课文时加进几句政策性表述等,而无其他隐性化的思政教育方式,这样势必会影响思政育人效果。笔者认为,由于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隐性教育),教师更应该以知识能力培养(显性教学)为载体,将思政育人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中,犹如盐溶于水,相互交融,无法分离,从而达到最佳思政融入效果。最后,避免将终结性考试视为评价思政育人效果的唯一考核手段。由于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体现为一种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塑造,是一种隐性教育,无法仅用一次性的考试来评价其品格素养。因此,教师可通过多元性、多维度的评价手段来评估思政育人效果,如教师可通过每单元布置反思日记、问卷等描述性的任务或手工小制作等作品形式来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思政意义的感悟。

(二)反思

由于该模式实践时间较短,在教学评价、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教学评价方面,评估育人成效的方式仍停留在通过产出性考试、问卷等方法,不够系统化、体系化。此外,课程思政教学中如何更为高效地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七、结语

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之际,为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笔者参照BOPPPS教学模型,依据“产出导向法”(POA)理论构建了基于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创新模式。经过实践验证,该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为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提供了实践路径,并通过教学总结与反思分享了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入的方式方法及可能陷入的误区。然而,由于初步尝试将POA理论、课程思政理念及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思政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逐步完善。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教学模式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