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三年选派近29 万名科技特派员下乡帮扶

2021-05-17 08:30马爱平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特派员科技农业

文/本刊特约记者 马爱平

“杨老师的技术太神了,我们村种的西红柿一亩地增产30%一点问题都没有!”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良渠稍村村民刘林,说起今年的收成喜上眉梢。

他口中的杨老师,是宁夏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科技特派员杨国清。虽然已经年过花甲,杨国清却有着非常前卫的思想—用农业微生物技术修复土壤,让大片陷入增产瓶颈的土地重新焕发活力。

在银川,像杨国清一样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的科技特派员共有892名。他们领办创办公司257家,领办合作社(协会、家庭农场)312家,有效实现了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聚集。

广大科技特派员已成为“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部以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为重要抓手,近三年来,共选派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奔赴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在一起。”近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兰玉杰表示。

下沉农村一线开展科技扶贫

如何统筹推动科技系统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动员全社会科技力量投身脱贫攻坚?

田间铺画卷,技术作画笔。科技部党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通过三大机制—部际协同、四级联动、东西协作推动全社会科技力量进行脱贫攻坚。这三个机制在具体工作中是通过“百千万”工程来实现的:“百”,是在贫困地区建设100个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平台;“千”,是组织高校院所与贫困地区1000个科技扶贫帮扶结对;“万”,是实现1万个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就是要动员科技特派员深入到贫困村去。

“桃树枝修剪了没?设施大棚的保暖被检查了没?你有不明白就给我打视频电话。”说话的是甘肃省第一位农民高级农艺师靳志强,58岁,拥有40年果树种植经验,坚持18年科特派工作,170多个荣誉证书,足迹遍布秦安县17个乡镇……中学毕业的靳志强靠着不停学习钻研,先后筛选出40多个适合秦安乃至甘肃省发展的蜜桃新品种,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带动当地果农走上了科技致富路。

“从2002年甘肃被科技部选定为首批科技特派员试点省份以来,科技特派员队伍中不仅有专业人才,也吸收了靳志强这样的土秀才。”甘肃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芳介绍说。2020年,甘肃选派了首批省级科技特派员359名,同时,出台《省级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给予经费支持。甘肃省科技厅联合天津市科技局首次选派的145名“双地”科技特派员,引导果蔬、畜禽、食品等领域的18项农村适用科技成果入甘转化。

天津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赵飞(左)在甘肃省甘南州建成的青稞增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工作

“来一趟不容易,恨不得每天能有25个小时。”专攻奶牛育种技术的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马毅由衷地感慨。这几年他带领工作队为平凉、庆阳、武威等地选育种牛上百头,线上线下累计培训人数达3000多人。“考虑利用全基因选择技术,建立了平凉红牛规范的选育技术体系,通过对种牛进行遗传性状评估加快育种进程,扩展市场占有率。”刚聊了几句,马毅又匆匆赶去上培训课了。

科技部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为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仅在井冈山,科技部就派了5个特派团、31位专家到井冈山对接服务,科技特派员们在井冈山的贫困村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工作。

“通过‘百千万’工程在井冈山的实施,2017年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目前,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由2600元增长到10205元,科技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兰玉杰说。

院士团队也来做科技特派员

云南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难度大,是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协主席朱有勇长期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驻村扶贫,也是第一个把院士工作站建在最基层村民小组的科技特派员。

“我们把研究了十多年的成果—林下种植中药材,在贫困山区进行转化、推广,让中药材回归深山老林去,这些成果的推广让每亩森林可以产出6万到8万元,助推了当地的农民脱贫致富。”朱有勇说。

在一些热带的河谷区,有大量的冬闲田。朱有勇团队把研究多年的科研成果—冬季马铃薯技术在此进行推广。“冬季马铃薯冬天种、春天收,打了一个时间差,效益很好,一亩地一个冬天平均可以增收5000元,把冬闲田变成了效益田、变成了扶贫田。”朱有勇说。

针对边疆群众的技术需求,朱有勇团队开办了专家技术扶贫班,已办的36个班培养了1400多人,现在还有12个班720位农民正在学习。“我们把课堂放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面对面学。一个培训班办半年,学员学完回去后不仅自己脱贫了,50%左右的学员还带领亲戚朋友一起脱贫,更有10%的学员回去后,把一个村子的人都带领着脱贫了。”朱有勇说。

“我们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越来越壮大,已达1.4万名。更重要的是,有院士也加入了这支队伍。”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带领中心6位相关负责人共同加入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大家庭。

2019年,赵春江主持的项目—南方作物精细生产管控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落地在广东清远,主要针对广东省水田、茶园等典型作业环境精准生产需求,面向土地整理、水稻施肥、农机管理、生长信息获取等关键环节,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工作。

“通过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寻求科研力量与农业需求的结合点,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赵春江说,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根据当地农业需求,不遗余力地将科技理论和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力争突破当地农业技术“卡脖子”问题。

“赵院士愿意加入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能够为整个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提升士气,鼓足干劲。”时任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表示。

近年来,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不断拓宽选派范围,拓展服务领域。不少科研院所、涉农高校等机构人员踊跃报名参与,争当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深入指导和组织部署下,这些农村科技特派员还积极参与“暑期大下乡”等活动,深入农村基层一线,活跃在广袤的南粤大地上,将更多实用技术注入到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完善制度制定更多激励政策

“青花椒黄花病如何防治?”“施肥有什么推荐?”2021年1月5日,在重庆科技特派员网络公开课(以下简称“科特派网课”)第44次直播中,来自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土肥专家、科技特派员王帅进行线上直播,讲解花椒施肥技术,被2500多人次围观。

重庆探索“互联网+农业”服务模式,开设了科特派网课直播课堂。从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开播以来,到现在已经形成系列课程,组织重庆市内外科技特派员中近50名一线专家变身主播,“云”上传播技术指导农业生产。专家变主播线上讲课,成了重庆送科技下乡,深度服务农业发展的新方式。

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科技部印发了《关于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推成果强服务保春耕的通知》。“我们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聚焦疫情防控期间春耕生产的特点和技术难点,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员重点围绕促春耕、保供给做好技术服务。特别是增强粮食生产的减灾和防灾能力,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兰玉杰指出,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及时筛选和发布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编印了科技手册向农民定向推送,在线上指导返乡创业农民,在线上开展培训、答疑,指导实际问题。

去年3月10日,重庆科特派网课正式开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品种资源室副主任江东。

作为柑橘品种研究专家,江东结合开春柑橘种植的需要,以“当前主推的杂柑新品种”为主题,讲解了新品种的选育引种等技术干货。

“没想到在网上讲农业技术有这么人多看。”江东说起第一次直播连连感叹。当时做第一期,都没有经验,就在专家群里进行了相互推广,没想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果农、技术专家等“粉丝”,超过8600人次进入直播间,课间提问咨询互动达到1.2万人次。

在广东省,科技特派员组团在线指导农民;在四川省,近2万名科技特派员利用“科技扶贫在线”互联网平台,通过活跃在贫困村的6万名信息员,将复工复产的农业技术及时传播到村入户;在重庆市,2020年3月10日开通了科技特派员网络公开课,连续播了40期。

“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国家制度性安排,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要更加完善这个制度,制定更多激励政策,促使千千万万科技人员到农业发展的第一线,把科技带下乡。”兰玉杰表示。

猜你喜欢
特派员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