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中小学拓展型课程)的评选范围为中小学拓展型课程中的自主拓展课程板块;参评对象为本市小学、初中和高中从事自主拓展课程建设与教学的教师。
2013年和2017年教学评选活动的主题分别是“有质量的科目,有活力的过程”和“建学生喜欢的科目,创真实灵动的课堂”,持续关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品质,关注课堂教学的效能,将其作为对教师专业能力评判的两个重要维度。本届教学评选活动继续从以上两个维度出发,确定主题为“育人有方,过程得法”。
课程的使命是育人。中小学自主拓展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承载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育人价值包括:培养选择能力、发展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视野、丰富学习经历、促进身心健康五个方面。
育人功能的达成,在课程开发层面,需要教师从设定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确定实施原则适配课程资源、厘定评价方案等角度整体设计,使科目设计方向一致、方略适切。在课程实施方面,需要教师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安排真实的学习任务,实施有效的指导策略,使育人使命落到实处。
科目设计不仅要满足学生对这一领域知识拓展的兴趣,更要发掘该领域的核心概念、价值观念、关键技能、思想方法,并着眼于从该领域生发的“跨学科综合应用”思维、视域,引领带着兴趣来修习的学生得到知识的拓展、技能的精进、实践经历的丰富、思维品质的提升,达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主观意愿和持续动力。
基于以上要求,一位优秀的自主拓展课程教师,应具有“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在科目的建设上多下功夫,促进科目有效达成育人使命。
1. 育人有方向
在科目设计与实施中,应多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增强,关注跨学科综合应用。科目所属领域的育人价值不仅体现在目标的设定中,更要落实在内容、结构、资源、评价等科目设计要素中,使科目设计体现育人方向的整体性、一致性。
3.1 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 进一步完善生产基地的路、渠、井、电等相关基础设施,如积极改造或新建钢架大棚尤其是单体双层塑料大棚、硬化或修缮韭菜生产区田间道路、建立统一的尾菜处理中心及大型垃圾集中处理池等,提高韭菜生产区的硬件设施建设水平。此外,还应该建设好公益性的农贸市场,在韭菜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城镇驻地,扩建或新建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加强韭菜批发市场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
2. 育人有方略
中小学自主拓展课程科目分布面广、专业离散性大、实施形态多样、学程模块多、校际差别大、个性适应程度高,在科目设计中制定适切的组织方式和实施策略,在实施中不断优化、动态调整,有利于育人价值的落实。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效优化课堂管理、科学适配教学资源、适度链接实践活动……,是教师在制定方式策略时应谋划的。
一个自主拓展课程的科目能否切实落实育人的使命,从文本的课程到实施的课程能否有效传递,过程是关键。这里的“过程”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以及课堂教学过程。对于经过自主选择参与学习的学生,在课程实施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呵护学生的学习意愿、包容学生的差异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1. 组织形式恰当
教师应尽可能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通过个性化的学程设计、资源推送、结成伙伴式师生关系等策略,充分包容并鼓励学生的差异发展;教师宜通过适切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不断接受挑战,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产生主动学习、刻意进取、积极创新的主观意愿和持续动力;教师宜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校内外实践活动、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得到全面发展。
2. 教学方式得当
这里的“课堂”涵盖学生参与本科目学习的全部时空,包括校内场所(如教室、实验室等),社会实践基地,各类场、馆、会、所等,也包含通过信息化工具架构的虚拟学习平台。课堂教学宜“严底线、低结构、活过程、高思维”,即在保证教学内容学术正确、科学严谨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等,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较长程地专注于学习任务,教师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学习、思考、探究、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完整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得到思维质量的有效提升。
本届拓展型课程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不仅是单纯的教学评比,而是通过书面资料、现场活动、说课答辩等环节,采用第三方评估方式,从科目设计、组织实施、优化完善三个指标维度,对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进行考量。拓展型课程中青年教师评选参考要求见表1。
表1 拓展型课程中青年教师评选参考要求
以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为依据,根据参评教师提供的参评科目纲要、科目编制说明及相关资料,结合现场教学过程及教师的说课、答辩,对教师自主拓展课程科目设计能力作出鉴定。
以参评教师提供的参评科目纲要为依据,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设计范例,结合现场教学过程及教师的说课、答辩,进行评判。
以参评教师提供的参评科目纲要、科目编制说明为依据,根据现场教学过程及教师的说课答辩,结合现场提供的各类档案资料,进行综合鉴定。
本次拓展型课程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两说、一观、一答辩。
(1)课前说科目——参评教师就参评科目、教学设计等做必要的说明,便于评委进一步理解科目特点及教学设计思路。
(2)课后说课——教师就教学过程、现场应对、活动成效等做必要的补充说明与反思。
评委现场观摩教学过程(时间统一为:小学35分钟、中学40分钟),以完成对参评教师拓展型课程理解力、科目设计力、教学组织与指导力的现场取证,对教师的课程实施有效性进行实证判定。
评委就资料研读与实地观摩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提问,给予教师进一步说明、阐述的机会。
(1)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或同等效能的文本)。
(2)参评科目的科目纲要(或同等效能的文本)及相关资料。
(3)参评教师撰写的参评科目编制说明。
(4) 教学设计范例(至少三篇,含参评课)。
反映教师拓展型课程专业能力的相关文档及配套资料(音像资料、数字化资料、网络资料等请提供现场查看条件)等,具体由学校自行决定。
注释:
1.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一年级阶段称为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