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燕 史军义 周德群 马丽莎 姚 俊 李志伟
(1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四川都江堰 611830;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花卉研究开发中心 昆明 650224; 3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 650550;4 都江堰市美岚竹业研究院 四川都江堰 611830)
栽培植物是人类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而选育种植的植物,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为特定的某一性状或性状组合而从自然界中选育出来种植的有别于其原始居群的同类植物群体,并拥有一定数量,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性状特点,通过适当方法繁殖时仍可保持这些性状[1-2]。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国有竹类栽培品种338个,包括92个原栽培品种、195个传统栽培品种、45个国际登录品种和6个杂交竹品种,涉及21个属92种竹子[3]。
‘花篌竹’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Sieb. et Zucc.的篌竹P.nidulariaMunro[4],于2014年在四川省崇州市鸡冠山镇肖家纸槽(厂)大熊猫主食竹基地林(北纬30.818 4°—30.819 2°,东经103.367 1°—103.368 0°,海拔1 200~1 250 m)开展春季人工抚育时,与‘黑秆篌竹’P.nidularia‘Heigan Houzhu’[5]同时被发现。2019年6月,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ICRCB)专家,前往崇州市篌竹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确认该竹为篌竹一新栽培品种[6]。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相关规则和要求[7],将该栽培竹新品种正式定名为‘花篌竹’,学名为Phyllostachysnidularia‘Huahouzhu’。‘花篌竹’的发现及其命名,为栽培竹类家族又增添了新的成员。
该栽培竹品种已于2021年4月通过了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权威的新品种国际登录认证,国际登录号:No. WB-001-2021-051;命名范式保存地: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ICRCB)[1,8]。
散生竹。秆高6~8 m,直径2~4 cm,节间长25~30 cm;秆幼时为绿色,略被白粉,随着其不断生长,自下而上逐渐变黑,待完全成熟时,全秆变成灰黑色,且秆基部数节具少量黄绿色纵条纹。箨环初时具棕色刺毛;秆环同高或稍高于箨环。箨鞘背面绿色,上部具乳白色纵条纹,中下部为紫色纵条纹;箨耳由箨片近基部向两侧扩展而成,镰形;箨舌稍拱形;箨片直立,舟状内曲。小枝具叶1~2枚,叶片下倾;叶舌低;叶片长4~12 cm,宽1~2 cm,绿色,具宽窄不等的黄色纵条纹。笋期5月。‘花篌竹’的植株特征见图1和图2。
‘花篌竹’笋味鲜甜、肉质细腻、脆嫩,属于近年来新发现的大熊猫主食竹新品种,也可作为人类笋用竹的新品种,还可用于城市园林栽培观赏。
本品种仅见四川省崇州市,有少量人工栽培。
‘花篌竹’与其近缘分类群‘黑杆篌竹’特征近似,两者成竹竹秆均灰黑色,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秆基部数节节间具少量黄色纵条纹,且叶绿色具宽窄不等的黄色纵条纹;而后者秆节间和叶均无黄色条纹[5]。
注:a):秆下部;b):节间;c):秆中部;d):秆梢部。图1 ‘花篌竹’的秆部特征Fig.1 The culm characteristics of Phyllostachys nidularia ‘Huahouzhu’
注:a):分枝;b):叶。图2 ‘花篌竹’的分枝与叶部特征Fig.2 The branch and leaf characteristics of Phyllostachys nidularia ‘Huahouzhu’
‘花篌竹’与‘黑秆篌竹’的栽培技术要点基本相同[5]。
基地选择:海拔1 100~1 400 m;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微酸性(pH 5.5~6.5),阳坡半阳坡山地,坡度为10°~30°,便于排灌。
适生范围:四川盆周海拔1 100~1 400 m中山。
繁殖方法:分蔸苗移栽。
种苗选择: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1~2年生竹作为种苗,注意保护好竹根、芽和竹鞭,留带叶枝条3节左右。
造林时间:3—4月。
种植密度:株行距2 m × 2 m栽植。
栽培管理:种植时灌足水,注意保水,但避免积水;施肥以农家肥为宜,次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1次。平常养护管理相对粗放。
适宜气候:温凉气候,年均气温15 ℃左右,年降雨量在1 000~1 300 mm,7—8月最高平均温度不超过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