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2021-05-17 17:26李建萍
智慧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障碍性血常规贫血

李建萍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沛县 221600)

0 引言

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多种病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多发于青壮年群体,且男性患者的发病率相比女性更高[1]。对本病若不及时治疗与护理,可对机体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有脑出血危险[2]。采取行之有效护理措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相关资料指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与精神压力,预防不良反应,提升生活质量[3]。在此次实验中,对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患的血常规指标改善情况开展对比与探析,旨在探析2种护理对策对提高治疗依从性效果的差异性,现将研究结果阐述总结如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50例作为此次观察主体,将其通过双盲随机法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观察组中女性9例,男性16例,年龄40~65岁,平均(52.75±5.57)岁,额外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中女性10例,男性15例,年龄41~65岁,平均(52.79±5.62)岁,接受一般化护理方案。研究项目均按相关流程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或其家属签署了诊疗知情同意书。对两组各项临床上数据通过统计学比对后显示,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大(P>0.05)。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4]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②经骨髓病理学、外周血涂片等诊断确诊;③具备完全行为与认知能力者。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因血红蛋白尿、白血病等引发的全血细胞减少者;③沟通障碍与精神障碍患者;④伴有对生存质量产生影响的脏器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25例,实施一般化护理方式,确保环境卫生达标,密切关注病人,充分掌握其具体病情,给予日常生活辅导,了解用药情况,药物涉及抗生素类、雄激素类与免疫抑制剂药物,遵照医嘱给药,及时向医师汇报病情改善情况,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等。观察组25例,额外实施护理干预,重要护理内容如下。

①心理干预:由于部分患者入院后对自身疾病担心较重,加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产生抵触心理,易出现抑郁、悲观、焦虑等负性情绪,为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让病人意识到乐观积极情绪对病情康复的重要意义,指导病人正确调整自身心态,消除患者的自卑感,解除其心理障碍。向病人讲解以往成功的治疗案例,告知其听从护士、医生进行治疗的重要性,进而减轻其不配合、抵触等负面情绪,主动接受治疗。

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为病人介绍院区环境,指导其进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同时向病人介绍检查结果。在征求病人同意的前提下,对不同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如果病人受教育程度稍低,应放慢语速,提高讲解声音,并以患者能理解的方式讲解疾病知识,告知病人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相关情况,包括常见症状、用药规范、治疗方法等。使病人充分了解自身情况,配合治疗。为病人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使其掌握护理相关知识。

③饮食干预:对患者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饮食护理,合理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加强对水果与蔬菜的摄入,增强自身免疫力,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对于饮食障碍患者,可通过静脉输注白蛋白、营养液与血液等,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方式,以保证饮食的全面性。对于可进食的患者,需以易消化的清淡流食或半流食为主,遵循荤素搭配、冷热软硬适宜、少食多餐、清淡营养等原则,叮嘱其忌食冷、生、不洁饮食。

④预防感染干预:保持病房清洁、安静、舒适、布局合理,妥善将清洁区与污染区隔开,每天早晚换气1次,保持病人手足、头发、口腔、皮肤、床单位清洁,用消毒剂进行病房地面清洁,每日早晚各1次,严格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控制室内人员流动,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病房。医护人员在操作时,严格遵循卫生制度。为避免阳光直射,病房内可安装遮阳帘。及时帮助病人更换汗湿衣物,保持床单清洁。

⑤预防出血干预:再生障碍性贫血易诱发出血,对病人机体造成极大损伤,使其放弃进一步治疗。医护人员在静脉注射药物时,需注意伤口止血,针眼一般需按压5min以上,注意保持病人鼻粘膜与口腔完整,并嘱患者不要用手指挖鼻孔,使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黏膜破损造成出血。发生突发状况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依从性问卷调查此次护理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完全听从医护人员安排配合治疗为完全依从;仅偶尔听从医护人员安排,需要督促或叮嘱才能配合治疗为部分依从;未听从医护人员安排为不依从,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②记录两组护理前后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血常规指标。③通过统计病患的呼吸感染发生率、皮肤感染发生率与出血发生率等对两组并发症进行观察对比。④使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高代表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血常规指标改善情况、SF-36评分)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依从性、并发症)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为100.00%,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为84.00%。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更高(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护理前血常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后的MCHC、MCV、Hb指标更高(P<0.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并发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呼吸感染、皮肤感染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如表3所示。

2.4 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SF-36评分更高(P<0.05),如表4所示。

表1 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n(%)]

表2 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改善情况比对()

表2 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改善情况比对()

表3 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并发症比较[n(%)]

表4 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作为一种病情重、发病急、进展快的病变,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贫血、感染等[5]。本病致病因素较多,主要与放射线、病毒感染、化学毒物等因素有密切联系[6]。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治疗过程中常引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可对机体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会使病人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使得治疗依从性降低[7]。

医学界倡导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进而促进疾病康复[8]。其主要通过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指导病人正确调整自身心态,疏泄郁闷,保持心态平静,主动接受治疗,向患者讲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知识,使病人充分了解自身情况,配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饮食护理,增强自身免疫力,保证饮食的全面性。给予预防感染干预,严格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给予预防出血干预,有效改善疾病指标,避免因感染与出血,造成最终死亡的结局[9-10]。在此次研究中,相较于一般化护理方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率更高,MCHC、MCV、Hb指标更高,呼吸感染、皮肤感染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SF-36评分更高,提示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更佳,其作为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减轻并发症痛苦,改善血常规指标,预防不良反应,提升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示,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将其推广普及于护理工作中。

猜你喜欢
障碍性血常规贫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你对贫血知多少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中小学生贫血原因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