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青年风景园林师
——叶枫

2021-05-17 05:56叶枫
广东园林 2021年2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设计师

【编者按】本期受访的青年风景园林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和感悟,道出青年风景园林师如何带着憧憬和期待,怀揣梦想和情怀,不断学习与思考,在反反复复的艺术化沟通中,输出理性缜密、个性化及地带性风格独特的风景园林设计作品。这毋庸置疑对年轻同行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

叶枫,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总景园师、高级工程师,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

大梅沙海滨公园 (刘必健)

问:您从1997 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毕业后便来到深圳工作,作为一名深耕于岭南的“外来”设计师,能回忆下在学习工作中对您日后设计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事情吗?

叶:大学毕业后有幸参与了深圳市两个重大市政公园项目:大梅沙海滨公园和中心公园。虽然都叫公园,但两个项目的特点迥然不同。大梅沙海滨公园地处海滨,是基于原有沙滩木屋度假区的改造,政府初衷是还沙滩于人民。中心公园是在原有“800 米绿化带”基础上改造为市民享用的综合公园。

我当时站在大梅沙公园基址的沙滩上,脑海中搜遍过往的学习经历,没有可以对标(借鉴)的案例。思索这样一个长约2 km 的沙滩如何处理沙地与绿地的空间关系?游客怎么进入并游览?需要哪些功能设施?所幸跟随北林苑与美国SWAGROUP 联合体团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习到了将大梅沙海滨公园放到更大范围整体旅游片区的角度来分析其定位、功能、交通组织等问题,同时通过宏观视角分析创造了新的项目;中观层面则以看似简约的空间形态解决了人流、机动车交通组织以及游览、服务功能;微观层面通过统一的材料组合形成了大梅沙特有的设计语汇。这个项目对于像我一样刚步入社会的年轻设计师是极大的锻炼,宏观视野、中观解题、微观品质的“三观”思想成为我今后对待项目的基本准则。

中心公园起初的建设目标是生态绿地型的综合公园,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需求。地形与植物设计是其中的主要元素,也极其考验设计师的基本功。如何根据二维平面的等高线的走向和疏密转化为三维场地陡缓起伏的地形,需要设计师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较好地在头脑中建立直观的联系。植物配置更是涉及空间疏密、品种搭配、苗木选择、规格控制等因素,无不考验着设计师的经验与功力。从图纸上大大小小的圆圈组合到施工种下一株株有生命的植物,形成空间、季相、群体、个体的优美实景,这一过程值得设计师一辈子的学习。建立感性的视觉、心理体验与理性的设计数据之间的联系成为我长期以来观察和学习的习惯,空间、尺度感的把握也成为我日后在设计工作中的重要考量推敲内容。

深圳市莲花山公园(罗小勇)

问:这些年您关注城市公园、动物园、滨水空间、道路景观等类型项目的规划设计,也落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如深圳市莲花山公园、第四届广西(北海)园林园艺博览园、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厦门)园博园、 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等),能详细举例说明下您在设计过程中所经历的困惑和突破、机遇和挑战吗?

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项目并不是以设计师的主导价值为中心,设计阶段需要与甲方业主单位不断磨合沟通甚至博弈,在某种程度上设计可以说是妥协的艺术。

例如第四届广西(北海)园林园艺博览园项目我们的中标方案在深化过程中就与甲方产生了较大的认识差异,涉及总体布局颠覆性的调整,曾经一度僵持不下。方案经过多轮打磨,最终较好平衡了设计师的坚持与甲方的诉求,圆满落地实施。设计师可能会经历一轮轮的方案修改,最终却还是无法通过的迷茫困惑。培养“甲方思维”是设计师需要学习的一课,也是“破局”的重要手段。解决甲方的需求在设计的逻辑推导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其中还分为表面与深层表达不明的诉求。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设计师才能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与感知力,直接或间接获得多层面的有价值信息,顺利地与甲方沟通汇报。

市政项目有一类“重大工程”是给设计师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的,莲花山公园的深圳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纪念园便是典型的一例。这类工程备受关注,方案决策也需格外谨慎。三十周年纪念园是莲花山公园的“园中园”,如何将严肃的政治性题材与公园轻松活泼的休闲氛围完美结合是项目的关键。经过前期研判,定下3个设计原则:1)保留场地原有的市民休闲游赏的草坪空间功能属性;2)摒弃传统主景突出式的庄重肃穆纪念性空间布局,要与公园相融合;3)纪念题材选择聚焦“特区人”。而在后续方案深化时,又加入了3 段浮雕墙、3 首特区之歌、30 棵榕树等象征元素加强“故事性”,并与艺术家合作,更好地表达出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因此,如何巧妙地讲好政治题材的故事并以恰当的设计语言表现是这类项目的突破点。

问:您曾总结自己设计思想发展历程说“以前做设计单纯喜欢追求形式感的东西,后来逐渐意识到设计体现的是一种思想,是基于知识架构体系的设计逻辑呈现,各种人与物的需求汇集到设计师的思考中,然后又通过多维度的构建,将方案传递出去”,是怎样的契机或因素让您逐步转变了设计思想?

叶:上大学时设计课老师会经常问我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这么做?”这个看似灵魂拷问的问题对于当时还没怎么摸到设计大门的学生而言还是很难解答或者是不以为意的。参加工作后常常为如何画出一张“酷炫”的平面图而苦恼,“圆的还是方的?构图太传统,加几条大斜线吧,酷一点”……但后来发现不管什么形式的构图,总会容易被“毙掉”。在一次内部评审会上,院领导说“要为你的设计找魂。”的确,设计作品不是冷冰冰的图纸,它是有思想有“灵魂”的,这种思想、灵魂正是设计师所赋予的。随着设计师的成长,其知识架构体系就像一棵生长的“知识之树”,这棵“大树”越枝叶繁茂就越容易吸取更多外来的“养分”,最终形成设计师个人成熟的理论知识体系,从而输出理性缜密且带有个人风格的作品,也不容易被外来力量“推翻”。

问:您曾说,二十多年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让您更寻求一种直觉与理性平衡的工作方法,这是怎样的一种工作方法?

叶:上大学时常会听到老师同学谈论某某学生做设计有“灵气”,我想这种灵气来自于个人的领悟力与想象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但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学科,科学与艺术交融是这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的魅力所在。风景园林从传统造园发展演变为现代多专业融合的规划设计行业,其专业内涵随着城乡环境、土地问题的出现在不断地丰富与拓展。风景园林师在面对各种尺度的项目时需要具备生物学、建筑学、工程学、美学等专业知识以及文学修养。艺术性的立意和美学表现与科学技术的分析推导缺一不可。“灵光乍现”的直觉思维需要科学理性的逻辑推演作为技术支撑,同时设计思考又需要直觉思维为作品插上想象的翅膀。通常我会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设计逻辑推导,综合分析研判项目的需求与挖掘潜在价值,原则是如何简洁有效地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项目的理解、分析、评估、判断,精准地定义各方需求,以清晰正确的逻辑关系来制定整体设计策略,并根据场地特质与地域文化对设计元素适当加以艺术化表达。设计创意看似源于灵感迸发、妙手偶得,实际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推导的结合。绘画创作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风景园林设计也是如此。“造化”虽原指自然,但顺应现代设计发展还可包含跨专业、跨领域的知识融合,通过设计师内心的情思与构设转化为“师法自然”的艺术美,从而升华为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的心灵共鸣,传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项目的闪光点是创造性,来源于设计师的经验、阅历等综合素养。与文学、艺术创作不同,工程设计的直觉抽象思维转化成感性形象思维需要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美丽的“艺术之花”一定是依托根深叶茂的“知识之树”才会绚烂绽放。

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设计(章锡龙)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北林苑摄影协会)

问: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于岭南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师,您觉得您的设计思想和作品与其他地域的设计师有何异同?

叶:我认为设计有地域之分,设计师没有。成熟的设计师不论在哪做设计,都会寻找适合当地的设计“方言”。这些年参与的设计项目分布全国很多省市,其实应对的设计方法和思维都是相通的,区别是根据项目特点的在地性思考。岭南地区多丘陵,气候湿热,滨水区域众多,地域条件使得长期扎根于此的设计师需要考虑气候适应性的问题,岭南园林和建筑设计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到了北方平原地区,不但地域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环境空间尺度也有较大不同。曾经在山东日照做过一个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项目,除了要考虑北方滨海区域的气候特点和植被不同,更主要是重新建立空间尺度概念,这与在深圳这样的高密度建成区里做设计完全不同。南北方设计的差异来自于“在地性”,但学科和设计的宗旨未变,即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手段,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对自然环境日益增长的综合需求,最大限度发挥风景园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问:您理想中的好设计是什么样的?能否进一步阐述推动您不断探索景观之路的精神动力和奋斗理想是什么?

叶:好设计因项目类型不同很难一概而论,有时我们在项目会上开玩笑说项目要“领导满意、专家满意、百姓满意”。这3 个“满意”折射出设计的多面性:设计是与时俱进的社会产物,既要符合时代精神和审美,又要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甚至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这种多面性并不意味着设计的杂乱与堆砌,相反,优秀的设计能在统一、纯粹的秩序和语汇框架下呈现局部的丰富变化。此外,自然之美是风景园林行业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

好设计小则能为一个住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大则能改变一个区域甚至城市。当设计师看到自己的作品造福百姓和社会,还有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物,这种成就感便是激发每一位有责任感的设计师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公园设计师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我是小小设计师
在公园里玩
创意设计师
一见如故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