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2021-05-17 14:41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43期
关键词:乡绅蒲松龄聊斋志异

作家名片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除《聊斋志异》外,他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一共近200万字。

《聊斋志异》刊行后,风行天下。在其后一段时间里,仿效之作丛出,使得志怪传奇类小说再度繁荣。其中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写作风格

肯定、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揭露、抨击生活中的假恶丑,是蒲松龄作品创作的思想追求和艺术追求。

蒲松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色彩绚丽、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他的作品创作特色主要有:兼采众体的形式美;精彩纷呈的奇幻美;曲折离奇的情节美;诗情画意的意境美;雅洁明畅的语言美。如花妖狐媚的形象塑造就是其中的典型,她们具有太多美好的思想品德,表达了自己希望改变社会和改善人生的美好愿望,给人们以希望和信心,这是蒲松龄创作的难能可贵之处。

人物趣事

蒲松龄早年便文采出众,为村里人所称赞。当地一个姓石的乡绅十分嫉妒,一心想找个机会显摆一下自己的“才学”。

这天,他找到正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蒲松龄,指着不远处被塌落的砖墙砸死的一只小鸡,信口诌道:“细羽家禽砖后死。”念罢,他又得意地要蒲松龄来对。

聪明的蒲松龄早知石乡绅的为人,于是心生一计,假装为难地说:“我哪能对得上先生出的妙句,既然先生非要我学着对不可,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试着对对吧!”

石乡绅信以为真,便点头同意了。

蒲松龄又说:“不过,还得请先生帮我记一记,要不然,对完后面的,前面的也就忘了。”

这下,石乡绅更得意了,心想,这回准能看上这个小家伙的笑话。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好,好,你说我记!”

蒲松龄掰着指头,一字一字地对:“粗可对细,毛能对羽,有家必有野,有禽还有兽,石同砖成对,先与后可联,生死相对自不必说。总算都凑上了,请先生连起来读读看怎么样?”

石乡绅照蒲松龄对的字一念,脸色“刷”地变得同猪血般紫红。原来这七个字连起来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蒲松龄和小伙伴们齐声喊着这个对句,连蹦带跳地跑了。这个捞了一顶“粗毛野兽”桂冠的石乡绅,也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

写作借鉴

1.形式丰富。不同类型的文章有着不同的形式體制。一般篇幅较长的文章,有完整的情节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明确的主题思想。想象更丰富,情节更曲折,描写更细腻;而志怪小说这类作品,情节单一,语言精简。表现的重点是现实生活中人勇敢、沉着和机敏的精神品格。

2.奇异大胆的想象。蒲松龄作品中的想象是幻和真的融合,处处奇幻,又处处于虚中见实,幻中显真。

3.情节曲折,安排合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总是波澜起伏,悬念丛生,结局却又总出人意料,让你费尽心思也猜不透。读完之后,掩卷细想,又觉得处处合情合理,情节安排巧妙。

4.语言简洁,独具魅力。用文言写小说,而能同白话小说媲美,这是蒲松龄杰出的语言艺术创造。虽然是文言,却相当通俗:接近于白话,却又未失雅致凝重的文言本色。语言活泼清新,自然明畅,将人物形象、环境气氛以及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等,都极其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5.富有诗意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在作品中由作家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环境相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境界。蒲松龄作品中的意境创造,主要表现在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美好的事物进行诗化,赋予人物以诗的特质,从而使意境更富诗意。

经典掠影

促 织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

赏读

选文情节曲折,构思严谨。以“促织”为线索,叙述清晰,从“找虫”到“斗虫”,全文的情节特征一目了然。神态描写细致入微,不但将主人公形象刻画得很成功,就连次要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如“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把成的“恐惧”和成妻的“惊”“怒”渲染得很成功。

思考

成得知蟋蟀被儿子摔死后,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这些细致的描写与全文的主旨有何关系?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

猜你喜欢
乡绅蒲松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文化分裂与秩序失落:《好兵》对英国乡绅文化的反思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画痴
一壶酒与一活鹅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