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讲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会正确劝说他人的方法,有助于提升中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劝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正面劝告
直接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来劝告他人。劝告过程语气要委婉,表达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比如在唐太宗气愤魏征纳谏不留情面时,长孙皇后却直言恭喜,并说出主明臣直的道理,正是由于唐太宗是明君,所以魏征才敢直言。唐太宗也因此转怒为喜。
2.譬喻法
引用一个具体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或情景来比喻另一个抽象的、令人感到生疏的事物或道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比如在部队成员被抽调进警卫团后,因不甘于警卫团的工作而想去前线时,叶剑英却说,警卫团的工作是保护全党的脑袋,应该改叫“钢盔团”。在肯定了警卫团的价值的同时,凸显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3.借例言理
通过相似的经历,曲折含蓄地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旁敲侧击,最终达到劝说他人的目的。比如公输般替楚国造云梯攻打宋国,墨子为劝说公输般而举例说:“现在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你的力量杀了他,事成之后,我送你一千两黄金。”公输般断然拒绝并称自己是讲求仁义之士。墨子紧接着就说明公输般为楚造云梯攻打宋国这件事,类推事理,最终成功说服公输般。
【例题解析】
1.有同学在菜市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注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个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语言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答案】:(1)菜卖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菜的质量、价格和服务;(2)带头执行“限塑令”,为保护环境尽责任,大家会理解、支持的;(3)执行“限塑令”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4)还可以有偿提供竹篮子、无纺布袋等,这样一来还可以增加收入。
2.湘西山高林密,森林资源丰富。某中学组织了有关“湘西的明天”的讨论会,下面是讨论会发言的片段,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甲:我们湘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富有特色的地方资源,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乙:那可不行。我们应努力保护好这一资源,避免无节制的开发,否则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我们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甲:别管那么多,最实惠的是搞好经济。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乙:……
针对甲后面的发言,请你替乙写一段话反驳甲。注意要语言简洁,有针对性。
答:
【解析】:这是一道设置情境进行辩论反驳的口语交际考查题,此类题要求的是口语表达的“交锋性”,对参与者的口才和思辨要求较高。辩驳时,既可以驳对方论点荒谬,亦可以驳对方论据虚假,还可以驳对方论证缺乏逻辑。需要提醒的是,论辩不是“攻击”,所以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有进有退。
【答案】:示例: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怎能只管自己“乘凉”而让后人“栽树”呢!何况破坏了资源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