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明 海江波 刘玉环 郑天翔 石建国
(1.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3.张掖市建国作物种质创新育种工作站,甘肃 张掖 734000)
2018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农林学生实践教学,健全农林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快区域性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2019年甘肃省教育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省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方案》指出,涉农本科院校顺应甘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结合农科教基地建设,培育省级、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因此,结合“双一流”建设战略,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地方农林产业发展新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人才与产业、创新融为一体的教育体系,是当前和今后地方涉农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
实践基地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实践基地的建设[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带动创新创业,促进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4-5].河西学院农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教学资源,在校企合作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为了实现省级、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农科类专业需要深化科教、产教融合,建设一流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机制.
国内涉农高校针对实践教学基地认识不足、设施投入不足、标准不统一、师资实践能力不强、实践教学方法缺乏、基地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改革探索[4-10].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需要建设一流实践基地,满足一流专业建设需求,实践基地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实践基地的基础设施齐全是选择基地的必备条件.实践基地的选择与建设要遵循合理布局,就地就近、因地制宜的原则.交通通讯便利,实现“一小时圈”,便于师生在学校与基地来往;基地办公设施齐全,食宿、生活、卫生、文化、学习设施完善;劳动保护、后勤服务、安全有保障;具备一定的实验场所和相应的仪器设备、教学设施;具备一定数量的现代化农机具和劳动工具;周边环境安全、无污染.
实践基地选择首先要考虑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结合当地优势特色农林产业,选择能彰显农科类专业优势与特色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与专业特点基本相符的实践岗位.使学生在实践基地安心踏实工作,培养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基地应具备现代农业的典型性、示范性和辐射性.针对河西学院实际,选择实践基地应该是代表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如种子产业、特色产业、现代设施园艺、农业新业态等;基地建设在甘肃省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推广效应,如张掖玉米种子生产已成为全国最大制种基地,是集生产经营、科研、示范推广、良种繁育、种子加工、技术培训、技术开发等为一体的高新农业技术场地;种子产业已向新疆、宁夏、内蒙等地发展,形成蔬菜种子、花卉种子、中药材种苗等当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也应向周边省份辐射.这种基地就具有代表性、先进性,承担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园艺等多个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任务.
实践教学基地要突出教学、科研、生产三大功能,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是选择基地的基础,基地以科研开发、经营为载体特色,是企业创新竞争核心,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有效结合,构建了高标准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完成实践环节的场所,又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科研和示范推广,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了学校以实践教学为主的目的,又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撑和生产经营服务.
实践基地的稳定性是基地保持良好运行的基本条件.其稳定性表现在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资源稳定性,实践基地管理协调的稳定性,提供实践教学服务的稳定性,有利于高等院校向实践基地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有利于高校与基地单位间沟通与信任.是增强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体现了实践基地培养人才的能力,体现了校企合作共建双方实力.
选择实践基地要突出互惠性、实践性、共享性、灵活性、发展性.互惠互利是合作的基础,实质性合作体现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科技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开放实验室、人才需求等领域;实践性是突出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共享性是双方利用资源共享,提高实践基地的利用率;灵活性是双方依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合作内容、方式;发展性是根据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转变,拓展实践基地规模、服务方式等.
实践基地建设要发挥多部门共同建设与共同管理作用,形成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四位一体管理体系.政府部门通过宏观规划,出台合作共建基地的优惠政策,支持实践基地建设;行业部门在技术、指导教师、资金及信息交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高校联合建设,签订基地建设协议,明确各自权利、职责,规范合作,学校投入适当资金完善基地生活设施,参与基地管理.确保基地可持续发展,顺利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精准衡量基地水平和检验教学实践质量的有效措施.参照基地建设评价标准,以基地建设本身为评价对象,全面评价基地建设效果,为高起点、高标准基地建设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针对实践教学考核现状、评价体系构建等[11],国内高校研究报道较多,在实践基地建设标准方面,安徽科技学院对农科类专业实践基地标准进行初步探索[6].目前,有关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还未见系统性、定量评价的研究报道.为此,本文根据多年对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借鉴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新时代规范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依据实践基地建设的原则和多年来基地建设的实践,分析影响基地建设的因素及其重要程度,构建实践基地建设评价要素.一是基础条件作为选择基地必备条件,包括一些硬件和软件条件,是影响基地建设的关键,设观测点7个;二是技术条件是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和质量的核心,包括双方指导实践的技术能力,设观测点4个;三是运行管理是保证基地正常运行的保障,包括组织机构、开放共享、经费投入等,设观测点6个;四是保障条件是基地管理运行的监督约束,包括安全保险、规章制度、政策支持,设3个观测点;五是合作成效是基地建设的效果体现,包括基地利用率、评价与成果,设4个观测点.
借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12]中对实践教学基地评估要求,按照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中对各高校建立内部质量标准的要求,硬件条件质量标准采用定量的指标予以确定,部分概念性指标可以进行分项化和量化处理,使其易于测量和考察.软件条件质量标准一般难以进行量化处理,所以这一类标准应更多地体现为规范性的定性描述[13].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实践教学基地评价的24个主要观测点进行量化.评价分值在6.0~7.0为合格基地,7.1~8.0为良好基地,大于8.0为优秀基地.旨在为实践基地建设和审核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评价标准Table 1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地方性高校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在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北京宣言”建设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是补充完善地方性高校关于实践基地内部标准的欠缺,在科学、规范建立实践基地方面具有较高指导价值.各高校结合行业、产业的优势特点,通过多种实践途径,建设一流的实践基地,构建个性化实践基地,互相借鉴,制定“特色实践基地标准”,对提高审核评估工作水平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