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字总结过去这几年,在杞沅聪的字典里,一定绕不开“拼”这个字。
十三岁那年,杞沅聪被父亲用摩托车送到离家170 公里外的楚雄市读中专。路上5 个小时的风尘仆仆,对比城市里的热闹繁华,让这名第一次出村进城的少年“想拼命留在城里”。如今十九年过去了,32 岁的杞沅聪不仅没有留在城市,反而回到家乡云南省大姚县三台乡,“拼”出了一个藏在山旮旯里的“山货王国”。“家乡需要我,我也需要家乡。”新农人的身份,让这名曾经想要拼命逃离大山的青年,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故乡漫山遍野的核桃林里。
对于要不要让杞沅聪“子承父业”,杞家曾有过严重分歧。2005 年,杞沅聪即将中专毕业,三年的学习让他拥有了修车的手艺,却也为留在城里打工还是回家继续父辈的山货买卖生意而犹豫不决。“好不容易走出去读了书,靠手艺在城里过安稳日子,哪里不比回这山沟沟好?”母亲用最简洁又直接的理由,希望儿子能留在楚雄“当个城里人”。“家里两代人都靠山上这点核桃、松子过活,老的已经一辈子困在山里,年轻人能走出去就走出去。”父亲也支持妻子的想法,他怕还是少年的杞沅聪,自此要一辈子留在乡村。一边向往城市的生活想拼命留下来,另一边却又放不下从小就接触的家乡“山货”,虽然很纠结,但16 岁的杞沅聪,却更偏向于留下来“子承父业”。
2006 年,中专毕业后,杞沅聪在城里的4S 店干了半年,终究还是回了三台乡,跟着父亲贩卖核桃等家乡特产山货。这一干,就是14 年,爷爷和父亲相继“退休”,他也从懵懂少年变成了家里挑大梁的第三代山货商人。2019 年7 月,为解决三台乡黄家湾村委会贫困户增收问题,电商平台在大姚县落地投入建设。此时脑子灵活,对电商有一定基础,并且对当地核桃的性状和特色非常了解的杞沅聪,成了不二人选。“不能只卖没有任何加工的核桃,加工过的产品才能卖好价钱。”合作社成立,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起自己的加工厂。杞沅聪利用电商平台提供的启动资金,带领乡亲们迅速建立起了核桃工厂。“货源有了,产品也能加工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把山货卖出去。”2019 年10 月,经过三个月的筹备,杞沅聪他们在电商平台搭建的“彝家食品旗舰店”正式上线,店内主攻“大姚纸皮核桃”销售,同时也售卖松子、芸豆等本地山货。
“店铺自2019 年10 月上线以来,累计订单达18 万笔,月平均订单1.5万单,月销售收入85 万元。”截至2020 年12 月10 日,合作社线上线下总销售额突破1000 万元——短短一年时间,杞沅聪和他的大姚彝王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拼”出了一个藏在山旮旯里的“山货王国”,也“拼”出了一条 “电商+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基地+加工厂”的电商扶贫之路。
大姚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山区农业贫困县,山区面积占81.7%,平均海拔在2100 米以上。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土壤等因素,不适合一般农作物的生长,但较为适宜核桃、板栗、松子等林果生产,所产的薄壳核桃具有壳薄、仁白、肉厚、味香回甜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据统计,目前大姚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63 万亩,每年核桃产量达3.67 万吨,有着“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
然而就是这个“守着金山银山”的乡村,过去却是一个“刀耕火种,林果自产自吃,全县最闭塞落后”的山旮旯,“十年前,这里就连手机、电视的普及率都还不及50%,大多数人连电商这个名词都不曾听说过。”“以前核桃卖不上价,客商的收购价每斤只有5 元左右,2019 年杞沅聪他们组织上门收购,收购价达到了每斤10 元,我们家的800 多斤核桃仁卖了8000 多元,现在有了核桃也不愁卖了。”如今,通过电商平台,村民黄家文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去年搬到了山下的新房里,今年应该可以买一辆小轿车了。”类似杞沅聪这样通过电商创业的青年,在当下的三台乡越来越多。“在‘杞沅聪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来创业,目前全乡超过500 人正在网络平台上从事电商或与电商有关的工作,一年时间增长了十多倍,这里也从原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商乡。”
2020 年,杞沅聪走完了全省所有与核桃有关的乡镇,他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云南核桃的销售找到适合的方式。9 月份,他还与乡政府成功策划了“三台百年古树核桃认购”活动。当时,“大姚核桃”四个字搜索词在互联网指数达到历年来最高,当天就让560 多棵超过百年的核桃树实现了互联网认购,拉动整个大姚县当月核桃网上销售额达到200 万元。
“售卖初级产品,我们永远处在产业链的最底端,核桃卖不起价,也很难有自己的品牌,只有深加工,扩大销售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才可能让大姚核桃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今年,杞沅聪还准备在政府的支持下扩大加工厂的规模。
过去,作为种植户的下游,杞沅聪“低买高卖”——先从种植户处以较低的价格收购核桃,然后再去找工厂或者更大的收购商以更高的价格售卖。创业的前几年赚到不少钱,但吃亏的时候也不少。2013 年,因对市场趋势判断失误,杞沅聪大量收购的核桃没有了销售渠道,全砸在了手里,一下子亏损了七八十万,把之前几年挣的钱全赔了进去。
现在,作为带头人,杞沅聪在大姚县城建有仓储基地,在昆明设立物流基地,建立电商团队。合作社返聘入社贫困户员工60 余人负责核桃树中耕管理、核桃采摘和烘烤、收购和装卸,5 名电商专业人才负责电商管理、策划、美工、客服的工作。年支付工资110 万元左右,并为入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分红数百元,以高于市场价0.5 元的价格优先收购社员核桃,最大努力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带动产业发展。
大山深深,处处黄金。从“出不去、进不来”,到现在山货进城,变成黄金,一年时间,杞沅聪带领着合作社的社员,在创业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未来,我希望开创县域公共品牌,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引导农户改变种植结构,用数据引领市场,让我们的山货越卖越好,让大姚核桃真正变得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