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潇玥
音乐是由音构成。音作为一种物理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物体通过振动产生音波,音波通过空气作用于人类的听觉器官并传至大脑,于是就有了音的感觉。将音的高低、音的长短与音的强弱相互结合,就形成了音乐。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在传统的音乐欣赏中,音乐音响刺激欣赏者的听觉系统,使欣赏者产生对音乐的情绪体验。
音乐可视化是对音乐表达的非主观解释与判断,是以视觉为中心,音乐为载体,借助辅助工具将音乐以文字、画面、影片等的形式来呈现抽象音乐内容的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可视化分析软件的出现,为音乐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数据化的呈现使研究结果更据有说服力。现在市面上经常运用的可视化软件有Gold ware inc 公司出版的Gold wave 视频编辑器;1993 年,有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育英科学研究所主席保尔·波尔斯教授和大卫·威尼克助教授所研发的praat 语音学软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健于2003年开发的VmusNet 音乐表演可视化分析平台。本文笔者重点选择2003 年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健所开发的软件VmusNet 音乐表演可视化分析平台,来对音乐进行分析。
“音乐诗人”肖邦,可谓是,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欧洲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他发挥倔了钢琴的潜力,充分发挥了钢琴的表现力,以诗一般的音乐语言,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艺术思想、形式完美钢琴作品。夜曲也是肖邦的经典之作,它是由英国作曲家费尔德所创,后来经过肖邦的发展创造,成为了浪漫主义乐派音乐的独特的音乐体裁。夜曲的钢琴织体非常的精致,旋律本身具有装饰性,和声语言简朴。
作品Op.9 的三首夜曲,是肖邦在到巴黎之前完成的。肖邦初到巴黎时,好友波列意给予了他许多帮助。于是肖邦为了感谢他们一家的友谊,将Op.9 中的第一号作品《降b 小调夜曲》题献给波列意夫人。《降b 小调夜曲》是肖邦早期创作的夜曲,也是最突出肖邦气质与魅力的一首作品。乐曲为三段体结构,弱力度的弱起小节将音乐带入了静谧的夜晚。左手不断涌动的琶音,为音乐增添了几分流动感。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
《降b 小调夜曲》被国内外许多钢琴演奏家多次演奏。在本文笔者选取同一时期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家,中国音乐家李云迪和德国音乐家爱丽丝·纱良·奥特(后文用爱丽丝所代替)。所选择的版本为李云迪2010 年在北京独奏会上的音像视频以及德国音乐家爱丽丝在2018年日本东京歌剧音乐厅所演奏的音像版本。
李云迪,18 岁就获得第14 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成为了肖邦大赛历史上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19 岁与德国DG 唱片公司签约,并发行首张古典音乐专辑《肖邦精选》后来又的多次发行专辑《李斯特钢琴精选集》、《肖邦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中国一位虽然年轻,但颇有成就的音乐家。德国钢琴家爱丽丝从小学习钢琴,7 岁在《青年音乐》比赛中得到了首奖。之后,在欧洲各个重要的钢琴比赛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也是一位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音乐家。
1、音乐时长分析
《降b 小调夜曲》是一部三段体结构的音乐作品。音乐结构可分为首段A(1—18 小节)、中部B(19—69 小节)和再现与尾声(70—85 小节)。由于音像视频的录制情况不同,所以不能盲目的将两个音像视频的时间所进行对比,这样是不够严谨的。所以笔者音像视频中,观众的掌声、音乐家上场的时间去掉,从音乐开始的第一个音来记录时间。将两个不同版本的音响视频中乐曲演奏的局部以及整体的演奏时间以表格的方式所呈现出来。
?
从上表格中的数据,李云迪的演奏时长的短于爱丽丝,中间的时间差为10 秒的单位值。着眼于段落之间李云迪于爱丽丝的演奏时间的差值分别为0.19、0.10、0.11,首段A 的两位演奏家的演奏时长中间的差值是较大的,后面差值渐渐缩小,趋于平稳。那演奏家在首段A 中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呢?
2、音乐速度曲分析
首段A 是乐曲的呈式部,一共有18 个小节,分为两个乐句a(1—8)、a’(9—18)。笔者使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健于2003 年开发的VmusNet 可视化软件,做出来两位演奏家速度曲线图。横坐标为小节数,纵坐标为速度,虚线为乐段间的平均速度,红点则取值的时刻速度,曲线是平滑后处理的速度曲线。
(李云迪演奏版本首段的速度图)
(爱丽丝演奏版本首段的速度图)
观察乐曲首段A 两位演奏家的速度曲线图,可以发现李云迪演奏版本的在首段的平均速度为33.4,而爱丽丝的平均速度只有26.7,可见李云迪版本的首段的平均速度是高于爱丽丝版本的平均速度。在乐曲第8 小节和第18 小节中两位音乐家的演奏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李云迪版本相对于爱丽丝版本下降的幅度较小,速度也相对过快。由于第8 小节和第18 小节正是乐曲首段A 中的两个不同乐句的结束小节,由此可以看出爱丽丝相比李云迪更重视乐句之间的呼吸的处理。在a 句(1—8)中两位演奏家的弹奏都相对平缓没有太多波动,都在塑造夜晚的静谧的音乐氛围,同时也在为后面的音乐做铺垫。A’句(9—18)中两位演奏家的弹奏出现了变化,李云迪版本的速度起伏较大,从音句的开始演奏速度都不断推进、持续上升达到最高点再持续下落。爱丽丝版本速度上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小幅度的波动比较频繁。
从速度图中观察,两位演奏家整体的起伏布局的趋势是有一定的相似性。乐曲的开始都趋于平静,在乐段结束时都做了大幅度的减速。从两位音乐家的共同的音乐处理中,可以体现出音乐总的风格。乐曲整体的速度较慢、力度较弱,小调的调性使得音乐感情基调哀伤、痛苦。小幅度的力度变化是肖邦钢琴曲中的一个体现。虽然音乐的整体起伏的大致相同,但是从细微的差距中也体现了音乐演奏家的不同风格。中国演奏家李云迪演奏干净平稳,音乐有很大的张力。德国演奏家爱丽丝音乐处理更加细腻,注重音乐呼吸。
3、音乐中细微的差异对比
《降b 小调夜曲》的开始是高声部右手流动性的乐句,有典型的小调式的旋律进行的特征。而左手的伴奏采用了肖邦音乐中经常使用的分解琶音的伴奏音型。乐曲从弱拍开始,整个音乐的基调安静平和。笔者重点选择乐曲的弱起小节为研究对象,探究两位音乐演奏家音与音只之间的处理有何不同。同样VmusNet 可视化软件为辅助工具进行制作IOI 偏离曲线图。IOI 是指音乐的起奏间隔,一个音符起奏时间到下一个音符的起奏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IOI 偏离指数是一个比例关系。横坐标的0 点位置为标准的长基准线。IOI 指数的下降可理解为局部渐快,指数上升可理解为局部的减慢,从下面IOI 偏离曲线图中可以的出以下的分析:
(李云迪第一小节的IOI 曲线图)
(爱丽丝第一小节的IOI 曲线图)
从李云迪版本与爱丽丝版本的IOI 偏离曲线图的数值差距来看,李云迪版本的偏离程度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明显大于的爱丽丝版本,李云迪版本的差值有119,而爱丽丝版本的差值仅仅只有58,将近有一倍的数值差距。观察图表IOI 偏离曲线图的走向,李云迪版本和爱丽丝版本的IOI 偏离曲线图的图形走向大致相似。从低于平均值的位置出发,分别在第二个音符和第四个音上呈现出来出了第一个小高峰与第一个低谷,与此不同的是李云迪版本的后面的三个音是急剧上升到第五个音之后,速度又所回落;而爱丽丝版本从第四音开始速度就不断的增加,一直到到下一小节的开始。虽然两个音乐演奏版本的IOI 偏离曲线图的大致走向相似但音乐呈现特点也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差距出的。李云迪版本的音乐似乎更加具有张力,音符与音符之间的差值可到达50,更甚至到达了100,李云迪将音乐节奏大幅度的拉长演奏,深刻而又戏剧化的音乐引入了下一个小节,勾起人们对好奇,对后面的音乐有着无限的遐想;而爱丽丝版本的音符与音符之间的差值的最大值仅仅只有30,音乐节奏收缩相对于李云迪版本较小,IOI 偏离曲线图起伏均匀有致,采用中规中矩的音乐处理方式将音乐在平静的氛围中展开。
上文中使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健于2003 年开发的VmusNet 可视化软件为辅助工具进行制作出的速度图和IOI 偏离曲线图,呈现出平时感官无法察觉的音乐的细微变化,将音乐以数据化的形式呈现,也摆脱了传统仅依靠耳朵的听觉,对音乐明显节奏、速度,力度变化进行的分析。数据化的分析大大加强了音乐分析结果的严谨性与可靠性,使得结果也更具有说服力。可视化音乐软件不仅在音乐作品的分析中研究者提供的巨大的便利,在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史学、作曲理论等音乐的多个相关学科都有少不了它的存在。
与此同时,过于数据化的音乐形式,也禁锢着我们思维。音乐本身是一种带有个人审美的艺术形式,音乐的每一次聆听,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数据化的音乐形式,容易束缚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音乐的形象固化,从而违背音乐艺术的初衷。音乐可视化软件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与传统不同的研究方式,是音乐发展的一大进步,他给我们提供便利的时候,同样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吞噬着我们。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要明确研究意图将音乐可视化软件有利的一面发展到最大化。
总的来说,音乐可视化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技术研究手段,音乐可视化软件的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加直观呈现出来,从而可以客观的对音乐进行理性分析。音乐可视化的研究理念,能作为跨学科的交叉点,促进各相关学科擦出灵感的火花,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当然可视化软件出现的时间较短,软件的发展还不太成熟,未来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使音乐表演艺术的研究达到新的高度和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