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鹏,贺峰,杜雷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006)
水资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据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00 年全国供水量为5 531 亿m,其中,生活用水为575亿m,占总用水量的10.5%。而到了2019 年,全国用水总量达6 021.2 亿m,生活用水量达到871.7 亿m,占用水总量的14.5%。根据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我国人口为12.95亿,2019年底,中国人口为14.05 亿。即:我国人均用水量从2000 年的44.4 m/人增至2019年的62.0 m/人,增幅接近40%。相比我国人口增长缓慢的同时,生活用水增长过快。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
高校是教育机构,是为各行业培养人才的基地,其用水性质为教育用水,属于生活用水的范畴。在高校中实施节水技术,既有利于降低人均生活用水的总量,又有利于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全民节水行动,还有利于教育培养懂得节水技术的专业人才,间接地促进工业用水的节能减排。
在诸多节水方法中,节水效果高且成本最低的是利用水夹点技术。水夹点技术源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Wang 和Smith 等在研究工业废水产生量最小化问题中提出了水夹点技术,其源自热夹点技术。热夹点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如何将热量极大化利用。与热夹点技术相似,水夹点技术也是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如何将水极大地利用。它的方法是构建以杂质浓度C 和杂质负荷m(即单位流量水所含有的杂质量)的直角坐标轴,并以C/m 表示水的流量,把所有用水单元的用水情况在坐标轴上表示并加以组合,最后确定夹点,以C/m 确定夹点。其核心思想在于保证在不影响用水效果的情况下,尽量使水溶解的杂质浓度最高。当在直角坐标轴上确定夹点后,夹点之上的所有用水单元无需补充新鲜水,而夹点之下的用水单元无污水排出,见图1。
图1 水夹点技术示意图
本文以某高校食堂为例,应用水夹点技术分析洗菜工艺用水组成,优化用水网络。
根据实际操作,食堂用水大致可分为洗菜、淘米、洗碗以及保洁用水。洗菜水主要为固体颗粒物,以SS 表示。淘米水除了SS,还有有机质,化学需氧量(COD)也较高。洗碗水中含有大量SS、油污及清洁剂,因此COD值极高。在保洁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还会含有少量油污。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本文选取固体悬浮物(SS)为考查指标。
全玻璃微孔滤膜过滤器、CN-CA滤膜,徐州医药公司;吹滤瓶等玻璃仪器,苏州亚太化工玻璃仪器有限公司;烘箱,华东标准烘箱有限公司;试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自制。
按照国家标准GB 11901-89测定SS。
根据每月缴纳水费,核算出厨房每日平均用水量为8.4 t。根据实际用水时间,确定新鲜水流量为1.4 t/h。洗菜用水直接用于保洁,淘米水和洗碗用水直接排放至排污管道。用水见图2。
图2 食堂原用水简图
在洗菜和洗碗工艺中,为保证清洗效果最佳,洗菜工艺采取三段式清洗;洗碗工艺是在洗碗机上进行,分别为浸泡、第一次喷淋、第二次喷淋、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由于洗碗过程为一整体不可分割,因此对于该过程暂不考虑利用水夹点技术节水。修正后的用水简图见图3,即:仅以洗菜工艺为例,利用水夹点技术进行优化。
图3 原洗菜工艺用水简图
在保持原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以芹菜为模型,分别对其进行第一、第二和第三次清洗。其中,在第一次清洗时,在菜盆中注入清洁水进行清洗,当食堂工作人员认为该换水时,即定为该水中杂质SS 已到达极限出口浓度,取样待分析;取第一次清洗时所有芹菜,注入与第一次清洗时等量水,进行第二次清洗,待清洗完毕后,第二次取样待分析;第三次清洗过程,执行与第二次清洗时同样操作,并进行第三次取样待分析。
以图1 所示方法进行用水曲线组合,并找到水夹点。
表1 各洗菜过程中SS及浓度的变化
由表1 可知,经三次清洗,每一次清洗完毕后出口浓度均有显著下降,说明传统的“少量多次”洗涤法可以使洗涤去污效果最大化。为方便计算,设定其极限出口浓度为整数,即: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洗菜极限出口浓度分别设定为3 000 mg/L、100 mg/L 和5 mg/L,所带走的杂质量分别为600 kg/h、20 kg/h和1 kg/h;其极限进口浓度为下一环节清洗过程的出口浓度,即: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洗菜的极限进口浓度分别为100 mg/L、5 mg/L和0 mg/L。
由于各极限浓度之间跨度较大,夹点位置不易观察,因此以用水操作SS 浓度间隔表代替水夹点用水组合图。其中,各个清洗环节的流率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Q 为流率(t/h);m 为洗脱的杂质量(kg/h);C和C分别为进、出口极限浓度(mg/L)。
由表2 可知,洗菜时SS 的夹点浓度为100 mg/L,此时最小新鲜水用量为0.21 t/h。根据优化结果,可得到最佳供水网络,结果见图4。
由图4 可知,清洗用水经水夹点优化后,由原来的0.6 t/h下降至0.21 t/h,节水量达65%。其中,在第一次洗菜中,完全无需补充新鲜水,而在第二次洗菜中,需要补充新鲜水,补水量为0.01 t/h。第二次洗菜结束后,排出少量废水,排水量为0.03 t/h,其余全部用于第一次洗菜。在第一次洗菜结束后,将废水全部排出,洗菜工序完毕。
表2 洗菜用水操作SS浓度间隔表
图4 经优化后用水网络
水夹点技术是关于用水网络优化的技术,它的核心思想在于利用各个用水单元之间杂质浓度的不同,拟合出一条优化的用水网络,使处于夹点以下的用水单元无污水排出,而处于夹点之上的用水单元无需补充新鲜水,这种节水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有意识地进行节水活动。不难证明,将一项清洁工作的用水过程分成若干次是最有效的节水方式。而在这几次清洁过程中,随着清洁次数的增加,其排放的污水中杂质会越来越少,因此,后几次环节产生的污水完全可以满足前几次的清洁用水。
在本文中,仅以洗菜工艺为例,利用水夹点技术分析,结果发现,原有的清洁工艺可以改进,改进后的新鲜水消耗量从原来的0.6 t/h 下降至0.21 t/h,比原来此环节节约65%水量,占整个食堂用水量的28%。仅此一项,就可以每年节省700 t 用水,节约水费达2 300 元。而该高校食堂共由四个外包单位组成,如均可如此进行节水,其节水量可达3 000 t,节水效益近万元。本文仅仅以洗菜工艺为例进行节水分析,尚未涉及食堂中所有用水单元网络的整合优化,因此食堂用水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然而,尽管通过水夹点技术分析可节约用水,但目前全国各地餐饮食堂均缺少相应的便捷的节水设施,因此,试制并推行一批基于多次清洁过程的,并与水夹点技术结合的节水设备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