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日辉
摘要:自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我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项核心内容,政府和企业日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力求避免更多的自然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营林管理工作得到了广泛推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审视当下营林管理的现状,指出其中的缺陷,结合相关经验探讨改进措施,从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生态建设;林业;营林管理;问题;措施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曾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包含了古人对自然的看法,蕴藏了鲜明的环保理念,故被沿用至今,成为了新时期中国建设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根源,尤其对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林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此,很多单位在建设、发展林业之余加大营林的管理力度,有效提高了林业经营的质量,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受经济、制度、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营林管理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故相关部门要认真面对,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一、当下营林管理的问题
我国林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又减小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维护了生态平衡。但即便如此,我们必须要看到林业的经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全面建成“两型社会”的进度。
其一,林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地位没有得到巩固。受“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传统观念影响,国人对人与自然二者的关系并未产生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林业来说亦是如此。很多企业在经营林业时把开发大量森林资源、植树造林作为首要任务,忽视了开采过后的管理工作,例如估量土壤的可再生能力、检查树木的生长状态等。同时,很多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将造林之后的管理工作置之脑后,长久以往,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其二,缺乏林业经营管理的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大部分企业或个人承包商采取粗放式的模式管理森林,为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很多单位并未配备能够对造林、生产等环节进行细致的考察的团队,使得林业管理的集约化程度较為低下。二是营林管理机构的设置、法律条文、奖惩措施不够完善,这让一些经营商产生了侥幸心理,过分关注生产与销售等与利益息息相关的过程,弱化了管理职能。
其三,科技水平较低。我国林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科技化成果,但并未跻身于机械化生产的行列,加之幼苗的培养技术尚不成熟,导致幼苗的死亡率较高,减少了同一单位内林木的数量。同时,树苗的移植技术尚不发达,很多地区受天然条件的制约,无法引进其他树种,这就使得该地区的林木长期局限于原有的产量,着实影响了母林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善营林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大营林的管理力度
从事林业经营的人员要加大管理力度,重视营林的管理工作。转变传统的理念,树立敬畏生命、遵守自然规律的意识,把维护生态效益作为经营林木的核心准则。经营者要把这些理念融入到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政府和林业局要发挥带头作用,向各单位宣传实施营林管理行为的重要性,对各单位进行调控与监督。而为保证各单位把营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政府和林业局要完善法律制度,制定规则和条文,说明管理工作的内容细则和要求,督促各经营商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执行营林管理任务。同时,政府和林业局应当建立必要的处罚机制,对那些仅仅重视生产林木、忽视管理的单位给予撤销营业资格等责罚。不仅如此,国家应当培养大量、专业的营林管理人才,鼓励他们到各林业单位施展才能,做好林木的选种与培育、材料的制造与加工、调研等各项工作,以提高林木对自然的适应能力,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调整林业的经济结构
各林业单位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为内在依托,以丰富的林木资源为根本动力,根据我国几大主要产业类型优化林业的生产结构。具体来说,营林单位要进一步巩固林业在第一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增加林木的种植产量,且要大范围培植生长周期短、成活率高、体积大的传统树种,促进林业的长效发展。同时,要多渠道引进一些形貌多样、对自然适应性强、培植方法简易的林木品种,进而拓宽市场。营林单位也要增大林木与第二产业的衔接力度,注意大型重工业、制造业、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与动向,在已经种植的林木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加工,借助现代科技研制林木生产的方案,开拓林木的使用范围。不仅如此,营林单位要将林业纳入到第三产业中,比方说与当地的旅游业、餐饮业等具有服务性质的行业进行合作,在相关场地中种植不同品种的花卉树木,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改变林木生产与培养的思路。更为重要的是,营林单位要重新调整林木的配置格局,延伸产业链,积极研发多种类型并存的林木产品,开通多条线路并行的销售渠道,推动林业朝着高层次、高品质、高实效的方向进展。
3.投入现代化科技成果
各营林单位要培养与时俱进的眼光,借鉴有利的现代技术成果,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将它们投入到营林的管理工作中。比方说营林单位要派专业化团队使用设备测量土壤中的含水量、微量元素的类别、空气体积、酸碱度等,这能够让种植人员详细地了解树木生长的客观环境,以此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的理念,既可以提高林木种植的效果,又能够以测量结果为依据,选择、引进适宜该环境生长的林木种类,实现林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营林人员要借助科技成果全方位、全天候地监控林木的生长状态,若发现问题,人员要及时作出回应,探索合理的解决策略,并评估和分析林木生长的总体情形。此外,考虑到一些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像火灾、泥石流、虫灾,等等。营林单位应当在第一时间内采用技术设备勘查现场,有针对性地做好对林木的补救工作,将林木所遭受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尽可能地保证林木的完整性。这种方式使得林业的管理环节体现出更为精密的特征,既维护了经济利益,又实现了林木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结:
林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为众多行业提供了丰厚的原材料。对此,为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林业建设局面,相关单位应当格外重视营林管理工作,将它视为找准定位、谋划大局的必经之路,推动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忠海,柳景阳.浅析营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J].企业研究,2013(8).
[2] 沈延平.探讨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