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翻译度”视角下的国宴菜名英译赏析

2021-05-14 15:05李如意
锦绣·上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杨绛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今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中国饮食文化也受到不少外国友人的喜爱。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差异,对菜名的翻译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宴,作为我国招待外宾的重要席面,对菜名的翻译更是不能有丝毫马虎。本文将从著名翻译家杨绛先生提出的“翻译度”视角,以G20杭州峰会国宴上的菜名英译为例,对国宴菜名的英文翻译进行简要赏析。

关键词:菜名翻译;杨绛;翻译度

一、绪论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今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源远流长的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也逐渐受到不少外国友人的喜爱。可是,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差异,对菜名的翻译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料显示,从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顺利开幕以来,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媒体以及翻译学术界为改善中文菜名的英译现状也陆续开展了多项活动。截止到2021年即本篇论文发表时间,近13年里菜名翻译相关论文就多达数千条。尤其是在奥运会举办之后,与菜名翻译挂钩的论文数量每年都超过200篇发布。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翻译行业对菜名翻译的极度重视。而国宴,是我国招待外宾的重要宴席,更是我国外交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品中国美食,从中国美食中品中国文化,通过美食的交流,拉进与各国的距离,促进与各国的交流合作,加深与各国之间的深情厚谊。

杨绛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翻译家,对翻译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杨绛先生的翻译观也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她提出的著名的“翻译度”这一概念,不仅对文学翻译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对菜名的翻译中也具有适用性。

二、关于杨绛先生提出的“翻译度”

杨绛先生的翻译观是杨绛先生在自身不断的翻译实践活动中日渐总结行成的,并且其独树一帜的翻译观深受中化传统文化中庸义理的影响,而杨绛先生的翻译观最为核心的就是“翻译度”。“翻译度”一词是杨绛先生根据“甜度,难度”等词而自创的,意在译者翻译时应注意对译文与原文之间差异尺度的把控,使自己成为读者与原文的桥梁,兼顾双方,把握好“度”。

杨绛先生提出的翻译观,与我们传统的中庸义理也有不谋而合之处,或许是因为杨绛先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其思想也饱受中华传统中庸之道的熏陶。所谓“中庸”,其解读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这一点在某些方面与杨绛先生所以提出的“翻译度”有异曲同工之处。“翻译度”,所说的就是译者对译文与原文之间差异尺度的把控,“如果 ‘翻译度不足,翻译出来的东西就仿佛翻跟斗没有翻成而栽倒在地,或是两脚朝天,或是蹩了脚、拐了腿,站不平稳。”对翻译度的把控,用对传统中庸义理的解读来衡量再合适不过——不偏不倚,无过,亦无不及,对“度”的把握控制在中正平和之处。[1]

除此之外,要想掌握好对“翻译度”的把控,还得着重注意对“点烦”法的灵活运用。“点烦”,是“翻译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要删繁就简,去掉不重要的,把句子提炼得简洁而贴切,又要注意对重要字词的保留,不能破坏原文的意义。“点烦”应点得恰到好处、允执其中,亦如同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总而言之,就是一个词——适度!

三、从“翻译度”视角看菜名翻译

国宴作为我国宴请宾客的重要宴席,无论在取名,还是对菜名的翻译上,都十分严谨。以G20峰会晚宴菜单上的菜名为例,G20峰会国宴一共14道菜,大部分菜系都为杭帮菜,很好地宣扬了主办城市杭州的特色,菜名也让人遐想连篇。从官方发布的菜单上来看,此次晚宴中所有菜名都无一例外的采用了四字表达的文化寓意,而在翻译时,却并没有对其名字进行直接翻译,而是简化地意译为食材和做法的组合。

比如“众志成城(杭州笋干卷)”的英译,就是“点烦”的灵活体现,删繁就简,简单直白的直译为“杭州风味笋干卷(Dried bamboo shoot roll,HangZhou style)”,即使对中国美食毫无任何了解的人,也能一眼看出这一菜名所表达的菜色。“风景如画(京扒扇形蔬)”也是如此,简单直译为“北京风味炖时蔬(Braised seasonal vegetable,Beijing style)”,言简意赅,让人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大展宏图(鲜莲子炖老鸭)Double-boiled duck with lotus seed、紧密合作(杏仁大明虾)Deep-fried prawn with almond、共谋发展(黑椒澳洲牛柳)Pan-fried Australian beef with black pepper、千秋盛世(孜然烤羊排)Roasted lamb chop with cumin、包罗万象(鲜鲍菇扒时蔬)Braised vegetable with mushroom、风景如画(京扒扇形蔬)Braised seasonal vegetable,Beijing style、携手共赢(生炒牛松饭)Fried rice with minced beef”的翻译也都同样透露着“点烦”的影子。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凡重大场合,中国人都会为菜肴取上一个悦耳动听、典雅吉利、别具深意的名字,国宴这样的重要场合更是不例外了。菜肴的选材,菜名的意味及其名字的翻译都要尽量做到精益求精,锦上添花。这些菜名也寄托中国人心中的美好愿望,但是如果在翻译时,也只按照其字面意思直译,那么不要说外国人,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也会听得云里雾里。所以在对国宴的菜名进行翻译时,对“度”的把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对“名扬天下(新派叫花鸡)”的翻译则与其他菜有所不同。相比于其他菜,这道菜的是最有难度的,“叫花一词,在中国有乞丐的意思,而叫花鸡这道菜的起源,就是由古时候的乞丐们无锅无灶而自创的一种以黄泥煨鸡的做法。而G20峰会国宴的菜单上,却并没有像其他菜名一样直接以食材和做法意译来翻译为“黄泥煨鸡”,而是翻译成了“Beggars chicken”,是此次G20杭州峰会国宴菜单中最为体现中国文化的一道菜名翻译。可见,无论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还是菜名的翻译,对“翻译度”的把控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握好“度”,统筹兼顾好“原文”与“读者”的关系,当直接翻译不能够贴切表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时,我们可以在保留原文大意基础上根据原文的语言风格进行创作型翻译。

四、结语

最后,其实从头到尾仔细回顾G20杭州峰会国宴菜单上的中文四字菜名,我们可以发现,“八方宾客、大展宏图、紧密合作、共谋发展、千秋盛世、众志成城、四海歡庆、名扬天下、包罗万象、风景如画、携手共赢、共建和平、潮涌钱塘、承载梦想”。这些四字词语的菜名连在一起看,生动地表述了G20杭州峰会的盛况以及中国对各方来客的欢迎与喜悦,更是寄托了中国对此次

峰会的美好希冀,希望各国能够通过此次峰会一起紧密合作,谋求发展,大家一起携手共赢。而从其菜名的英文的翻译中,就很难让人看出任何联系了,每一道菜都是独立存在,虽说简单易懂,却少了一丝中国别具一格的匠心思维。整个菜谱,对“翻译度”的把握,更主要考虑到的是使读者们通俗易懂,让参与国宴的宾客能尽可能的一眼明了其意思。从杭州G20峰会的国宴菜名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杨绛先生“翻译度”的影子。本次G20峰会的菜系,基本上都是对其食材或做法两方面进行直接意译的,让外国宾客能一眼看明白每一道菜名所表达的菜色。

参考文献

[1] 杨绛的翻译观对科技翻译的启示,中国科技翻译[J].2016.11

[2] 目的论视角下的菜名德译——以G20峰会菜单为例[J].海外英语2016.11

[3] 杨绛翻译观的中庸义理解读,译家研究[J].2018.4

作者简介:李如意,1999年3月出生,女,汉族,四川乐山人,本科在读,攀枝花学院

基金(项目)名称:大学生翻译实训研究

猜你喜欢
杨绛
令杨绛心上不安的事
令杨绛心上不安的事
选择
想想明天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杨绛守诺
最短的情书
杨绛先生心底的一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