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希望的田野上》作为一个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通过描绘在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家国情怀。其歌曲魅力,对于传播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有着深刻意义。
关键词:农村;教育;中国故事。
歌曲背景
这首歌曲写于1982年,歌词中,生动活波、真实质朴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作曲家施光南与词作家陈晓光一起,怀揣对祖国的热爱与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赞颂与希冀写下了这首歌。
在此之前,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农村改革呈现出一篇新景象,中国的农村也褪去了愁苦之色,农民们都充满希望和激情,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
这首歌曲的传唱度极高,以至于人们听到这首歌就会自然而然的想象丰收的田园风光,这也正是联想对应的表现手法。从音乐创作的本质上讲,这首歌曲的音乐创作是一种表达时代精神和思想的社会实践。
生活体验也刺激着艺术家的创作欲望。陈晓光时任《歌曲》月刊编辑,他曾在四川、安徽等地农村体验生活,亲身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因农村的变化充满希望和发自内心的喜悦,深切地体会到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生机与活力。于是他满怀希望、欣喜万分地写下了歌词。施光南是一个地道的重庆人,当陈晓光将这首歌的歌词交由他谱曲后,同样包含着对农村的热爱和对新时代的向往,完成了谱曲。以他们自身的经历来说,这首歌曲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所见所闻,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对新生活到来的希翼与热爱。
与祖国同行
这首作品紧跟时代步伐,既包含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又将人民群众因农村改革而带来优质变化的生活环境与对党和国家的情感线紧紧相连,歌曲歌词不仅描绘了我国的农耕文化,也反映人们了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与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的非常到位。陈晓光和施光南用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的农村题材作为创作基调,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和追捧,它代表了亿万人民的心声,激励了有志青年奋发图强。
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不需要花拳绣腿、花里胡哨,只要融入人民生活、反映时代问题,就能引起共情。习总书记曾说过,“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应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从歌词真挚朴实的角度和歌曲旋律富有乡土气息的角度来看,这首作品也正是符合人民和时代需求的优秀文艺作品,是受人民群众认可、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也正是瓦·康定斯基所说“艺术应该为崇高的目的服务”。
与歌声相伴
从歌词的角度上看,“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等等,都真实而美好地写出了农村生活的平静、希望、安宁与祥和。“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反映了我国的农耕文化,也发表除了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与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从旋律上看,歌曲节奏欢快,前奏的伴奏织体多为十六分音符,显得跳跃感十足。歌唱部分的节奏多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节奏型有四分、二八、前八后十六、小附点。旋律大跳居多,极具舞蹈感和表演性,因旋律多次重复演唱,且旋律较为简单,所以传唱度较高。
优秀的文艺作品 在历史的长河中,是能够永存的。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旋律在人们心中依然留存,更是在众多合唱比赛中广泛使用。前段时间,作为我院志愿者,我曾与文学院的研究生有过一段交流。他们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合唱曲目,在晚会上进行表演。当问到这首歌曲的背景及表达的情感,他们了然于心。显然这首歌曲不仅仅只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更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精神在教育中传播。
歌曲往往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表达真实情感,也更能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共情。以歌曲为媒介去教育当代青年学生,比直接的言语更为有效。《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下的农村面貌,讲述了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故事,更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歌词与旋律虽富有乡土气息,但其背后蕴含的意义深远,值得每一代中国人的品味和欣赏。代表着中国故事的文艺作品还很多,在新时代下成长的我们,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样优秀的文艺作品传播给身边的人。有些历史我们不能忘却,我们更应该用歌声传播希望,用歌声传递爱意,立足人民,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 姚文华, 饶章杰, 邓祖魁. 让梦的种子在希望的田野里生根发芽——安陆市实验初级中学"梦田文学社"简介[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5(6期):F0002-F0002.
[2] 余晓玲. 浅谈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C]// 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 2004.
[3] 陈应松. 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7):97.
作者简介:杨蕾(1996.12),女,籍贯:四川遂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