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春风求索伴槐花美丽

2021-05-14 12:23谢红
现代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宜宾市川剧槐花

谢红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79年考入宜宾市青年川剧团,师承川剧表演艺术家张光茹,主攻花旦、武旦、奴旦。主要作品有《槐花几时开》《梅女》《十字坡》《刁窗》《思凡》《四凤之死》《白蛇传》《御河桥》《王林娟寻夫》等,先后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举办的各种比赛,累计获奖30余项。1990年加入四川省戏剧家协会;199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1996年被单位选送到北京文化部艺术干部学院编导培训班学习;1996年当选宜宾市第一届政协常务委员(后4届连续当选政协委员);1999年当选宜宾市“阳翰笙文学艺术院”常务院士;2001年当选宜宾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2003年被宜宾市文化局任命为市青年川剧团副团长,同年宜宾市戏剧家协会换届当选戏剧家协会副主席;2005年被选送到四川省文化厅举办的戏剧演员培训班学习;2009年1月被宜宾市人事局授予宜宾市学术带头人;2013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2013年被宜宾市政府评为宜宾市劳动模范;2019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奋斗者。

《槐花几时开》是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宜宾市委市政府、筠连县委县政府联合打造的大型现代川剧。它取材于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以这个村的群众在支书的领导下因地制宜、克服困难、勤劳致富,发扬“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实故事为背景的一个现代川剧。它是四川省近年戏剧创作的优秀成果,也是一次现代川剧艺术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目前,《槐花几时开》已在四川各市区县等地共计演出了360余场,所到之处,观众踊跃,反应热烈,不管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大学生、小学生,都对该剧非常认可。因为《槐花几时开》这部剧主题鲜明、题材新颖、情节生动,人物鲜活,导演,音乐、舞美灯光设计等二度创作都下了功夫,已初具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品相。2011年,该剧获得“四川省文华奖”最佳剧目奖,并获得编剧、导演、表演、音乐创作等多个单项奖。我个人也因在该剧中饰演主人公周兴元的妻子曾美丽而获得了“四川省文华奖”的优秀个人表演奖。目前该剧已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资助项目,四川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四川省第二届“文化奖”最佳剧目奖,第七届四川巴蜀文艺奖戏剧类银奖。一年内连续两次应邀上京演出。

《槐花几时开》与传统川剧有很多不同。从早期投排时的精心锤炼,锻造到成型后的300多场实践演出;从听取群众、专家、领导的意见,到追求完美地不断修改加工提高,历时三度春秋。这也是我从艺以来,针对一个戏一个人物的创造最长的探索过程,感触良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戏剧题材关注现实。《槐花几时开》是一部带有轻喜剧色彩的,反映当代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现代川剧。该剧着力讴歌一个心系群众、情倾家乡、为民谋利、乐于奉献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大量的戏剧元素来自现实生活,是生活中有血有肉的形象,是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零距离写照,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二是导演手法选择得当。该剧在保留川剧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将古老的川剧艺术与现代“轻喜剧”艺术的表现形式相互融合,既充分发挥川剧戏曲表演的夸张、写意的特点,把戏曲载歌载舞的表现力运用自如,又有效地汲取了话剧、影视的优点,使人物内心表达更细腻,性格更鲜明,因此,其表现形式显得新颖、时尚,不僵化、不呆板。三是音乐设计地域风格浓郁。该剧以全国闻名的宜宾民歌《槐花几时开》基调贯穿全剧,地域风韵油然而生。其中,有的曲调还借用了流行歌曲的元素,使音乐形象富有时代意韵。如第一版本的唱词“一朵两朵三朵”就借用了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的曲调。四是舞美设计自然真实。该剧采取了国画“工兼写”的风格,在局部和总体氛围的创造上求真写实,顺应了目前较为流行的“自然真实”手法。五是语言鲜活生动,川味浓郁,充满生活机趣。比如,剧中对白除采用了四川话中颇富生活特色的土语、俗语之外,还运用了不少网络语言,如“美女美女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郁闷”“潜规则”“打酱油”“躲猫猫”等,使得《槐花几时开》这部剧具有现代感,更加幽默生动,贴近真实生活。六是加强了戏剧表演节奏。《槐花几时开》在表演节奏也做了改进,去掉了多余的传统锣鼓和转场,加快了节奏,符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能够引人人胜,让观众自始至终不离席位。七是人物塑造鲜活真实。比如,男主角周兴元不是一个“高、大、全”的形象,而是实在的、生活化的人物,客观上消弥了剧中人物与观众的距离。

尽管我从十一岁开始学习川剧,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从一个小演员成长为青年川剧团团长,也成功地塑造过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但这次《槐花几时开》的出演确实让我感触最深、感悟最多。在打造《槐花几时开》,塑造曾美丽形象的过程中,我把握了几个基本点:首先,认真研究剧本读懂剧本。从拿到剧本到上台演出,我花了不少功夫进行琢磨。它不同于我以往演出过的剧目,这部剧题材新颖,人物形象丰满。对于“曾美丽”这一角色,剧本为演员表演的创造发挥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因此在研读过程中,脑海里常常浮现出一幕幕场景,“曾美丽”在该剧中的地位、作用乃至基本性格就已经有了雏形。其次,采风体验生活。通过与剧中的原型人物的直接接触交流,得知人物原型和丈夫周兴元一起在商海闯荡多年,“这个女人不寻常”,她靓丽随潮,精明能干,泼辣善良,富有同情心,虽“河东狮吼”,但对丈夫体贴理解。在演出中我把握住了这些特点,演绎出“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贤内助”的基调。然后是进入角色真实演绎。比如,在第二场丈夫“飞票”当选后,回家告诉妻子这个消息时,在“起先不同意、听取解释、终于理解”的表演中,我仔细地琢磨导演给的启示,该怎样去表现出“苦口婆心地劝说丈夫不要放弃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回到农村重新过苦日子”的思想。导演是把周兴元安排在舞台正中(犹如一根轴),曾美丽就围绕着这根(轴)进行表演,而这段表演中有一大段唱腔,是曾美丽从回忆他们夫妻“当初怎样一起去经历了艰苦的闯荡,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可如今丈夫却要放弃这种好日子回到农村去,最后竟命令丈夫立即辞职”。这段唱腔表演很关键。当初拿到唱腔伴奏的时候,除了白天排练,晚上回到家还要练习一个多小时。因为,这是现代戏,所以在唱法上我把它处理成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唱法,少一些传统韵味,多一些科学发声,行腔上尽量干净,用情去打动观众,让观众随着演员的情绪进入剧情中。加上这段在丈夫“夜偷存折”体罚时,把川剧“滚灯”的特技融人其中,让剧情更加生动好看,展现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而这个戏的身段表演也是如此,虽是现代戏,但却不能纯粹生活化,那样就丢掉了戏剧本身的元素。所以,我在表演中都十分注重每一个细节的表达,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要对着镜子反复捉摸,尽量做到自然、传神、到位,基本达到了导演的预期效果。当然,推陈出新很有必要。此剧的成功创演,消解了我长期忧心忡忡的川剧将“寿终正寝”的疑惑,探索了川剧创新的路子,引发了对川剧生存发展的认真思考:传统戏曲与时俱进很有必要,借鉴其它艺术门类不可或缺,保留精華责无旁贷,独具匠心方可出新。最后,艺无止境,要不断追求卓越。戏剧的发展也离不开观众的参与,广大观众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认为剧中主角唱腔嗓音不平衡(女胜于男),表演话剧成分太重,对白逻辑重音有误,服装时代感不强,剧中青年演唱最好用民歌或民族唱法更加自然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深度打造中要不断去完善的方面。

积三年沐春风历练,伴槐花开放的实践过程,我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希望,更让我进一步悟出: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只有不断追求,方可达到艺术的彼岸。演戏如此,人生亦如此。

猜你喜欢
宜宾市川剧槐花
助力川剧振兴事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赶路的槐花
我的川剧变脸娃娃
学川剧
美味的槐花饼
槐花落
櫆香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