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场“安全感”

2021-05-14 06:40Sam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安全感确定性裁员

Sam

随着现代社会企业发展与人才流动速度的加快,职场人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也在一天天增加。大约10年前,互联网上对于“北漂”“沪漂”的讨论就不绝于耳,最近网上又开始流行的“打工人”“内卷”等词语——流露出的是现今社会对于职场人的全方位压力,已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形成了集体性意识。

无论处于职场生涯的哪个阶段,职场人都要面对被淘汰、被超越的风险: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成长受限、升迁无望、薪资增长不明显,甚至是失业……尤其是进入三十五岁以后,员工与企业之间雇佣关系的主导权就越来越向企业端偏移,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学识,才能让个人的职业生涯持续处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

“职业安全感”这个词,除了不被裁员、不会失业这样最基础的需求之外,还意味着什么?在大多数人眼里,无外乎两个因素:工作岗位的确定性、自己对工作的掌控力。

首先,岗位确定性即公司和部门的稳定性。在择业时,很多人都倾向于选择成立时间较长、大众耳熟能详的企业,即使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成长机会和薪资待遇可能会更好。大公司的核心部门发展稳定、团队稳定、裁员概率小,对一项工作来说,长远、稳定是职场人十分看重的一项属性。

其次,对工作的掌控力,简言之即工作内容的确定性。无论是承担开创性的工作,还是在他人的领导和指引下处理事务性工作,职场人都更愿意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驾轻就熟,不会面临太多挑战,或者就算有麻烦但自己也完全能搞定,这就是掌控力。

其实,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隐藏选项:工作的可取代程度。在我国社会,大部分人都只有一份工作,打几份工的情况通常只是短期行为,因此大部分人也都缺乏通过副业去获取另一份收入的方法。但对个人来说,本质工作如果不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安全感就会高很多。对此,笔者将职场安全感的计算法则总结为:

之所以使用乘法,是因为这三者不是简单的相加,其中任何一项出现下滑,都会导致总体安全感的显著减少。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人一想到职场安全感,第一反应都是前两点,往往忽视可取代程度,而岗位的确定性和自己对于工作的掌控力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常说的“舒适区”。

为了将职场安全感维持在一个合适的位置,摆脱舒适区与安于现状的桎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可以常常多问自己以下5个问题:

1.我现在的处境是什么?

2.我的知识与能力的边界在哪里,我擅长什么,能解决哪些问题?

3.离开现在的平台,我还能做什么?

4.现在的人脉中,有几个人愿意真正地帮助你?

5.如果哪天被裁员了,我会焦虑和紧张吗?

作为职场人,我们应时时刻刻思考这些问题,才能让自己的职业发展永远处于安全范围。有没有按图索骥的方法论呢?一定程度上是有的:要提升自己的职场安全感,即是要让自己不可替代。打造核心竞争力,塑造个人品牌,是最好的办法。个人品牌是我们职场横行的通行证,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再小的品牌,也需要打造。在职场上,一个人如果没有鲜明的职业形象,则随时可能面临被裁员的风险,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可取代程度太高。

所有的个人品牌都是为个人职业发展服务的,如果离开职业发展谈个人品牌,或者不懂职业发展而去强行谋求出位,是毫无意义的。没有打造个人品牌意识,则永远只能在为工作而忙碌,为劳动而拼劲。通过深入学习、思考以及自发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去深入地掌握一项技能,在某项能力上做到精进和突出,且超越其他同事,是一种相对“快捷”,目标导向更强,也相对“容易”达成的目标。做一个有突出项目的“倒T型人才”,让一技之长成为你的“人设”,个人品牌也会因此而鲜明,岗位的确定性、自己对工作的掌控力、工作的不可取代程度,这三点也会相应地动态增强。

当然,职场安全感是由我们在工作中实际表现的主观感受、工作业绩的客观量化数据,以及同事和领导的反馈等多方信息所共同得出的感官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现状,但却不值得我们一味地盲目追求。工作中,可以将职场安全感作为一个参考的指标,而不是最终的目标,保持合理的压力与危机感,是不断成长的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安全感确定性裁员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论法律解释的确定性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
人人车“暴力”裁员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法律确定性的统合理性根据与法治实施
惠普增加裁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