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9年夏天的中国电影行情,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一言难尽。众多硬核电影被撤档,在满目萧条之下,一个脚踏风火轮、手持红缨枪的熊孩子闯入了人们眼帘,点映阶段就获得了爆棚的口碑。这个熊孩子就是哪吒,这部刷爆朋友圈的国漫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这个形象深入人心,一直是中国本土历久不衰、常变常新的顶级IP,几乎成为了叛逆的代名词。从文学作品到电视电影再到今年口碑爆棚的“魔童”,这个角色给了我们丰富的感受与体验。《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于历史上哪吒形象以及封神演义的故事做了哪些改编、颠覆与创新?使得这部电影如此的受人喜爱,拿到48.8亿的票房。
关键词:哪吒;《哪吒之魔童降世》;《封神演义》;改编
作者简介:赵晋妍(1997.3-),女,汉族,山西昔阳人,山西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2
哪吒,我们在痛仰乐队的摇滚旗帜上能看到他,在王菲“想你时你在闹海”的天籁之音里能想到他,不夸张地讲,哪吒伴随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青春与成长。无论是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中哪吒的“我今日剖腹、刮肠、剔骨肉还于父母,不累双亲”,还是最新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哪吒的“若命运不公,就与他斗到底”,他一直是叛逆的代名词,从传播的普及性和传播的效果来讲,影视作品以生动的声画呈现方式给文学作品注入了新鲜血液,让文学作品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延续,同样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哪吒之魔童降世》(编剧:饺子2019年)是以文学作品的故事为背景,对人物设定和情节主线进行大胆创新和颠覆性重构,我主要从人物形象、故事架构以及电影视觉艺术三个方面入手,来浅析动画电影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和创新。
一、人物形象的改编与颠覆
首先,主人公哪吒在《封神演义》中出生是这样描述的:“白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腹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这位神圣下世出在陈塘关,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灵珠子化身。”哪吒的身世在作品中是灵珠转世,从殷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众人疑窦丛生就能窥见哪吒的不凡。而电影中的哪吒,阴差阳错生下来成为了魔丸,而非灵珠。所以说一开始的设定就是不一样的。也使得作品与电影虽讲的是同一个形象,但是走向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作品中的哪吒傲慢无礼,桀骜不驯,完全是一个恃宠而骄官二代的形象,行动不经大脑的莽撞少年,也是一个无法无天却又敢作敢当的江湖恶汉。哪吒用乾坤圈把兢兢业业东海巡海夜叉砸死,这是第一起命案;龙王三太子敖丙前来兴师问罪,哪吒与敖丙一番口舌之争,大打出手,结果哪吒一不做二不休把敖丙龍筋抽出来,还嚷嚷着要给老爹当腰带,这是第二起命案;在宝德门连抓龙王敖光四五十片麟甲,使敖光狼狈化作一条小青蛇,射死石矶娘娘的碧云童儿,打坏了彩云童儿,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哪吒做的,作品给了哪吒一个傲慢无礼,不知天高地厚的野蛮的身份,作品中这样的哪吒让人喜欢不起来。但是电影很奇妙的地方在于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在了哪吒的成长与变化之中。在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设定更加立体和丰富,哪吒的外貌形象一方面沿用了中国传统动画中哪吒的形象设计,如:“丸子头”眉心中间的红点,红衣服;另一方面增加了时代感的装扮,眼部浓烈的“烟熏妆”造型,可爱的鼻子,不整齐的牙齿。完全打破了我们以前对于哪吒形象的想象。这种“丑化”的造型方式进一步表明了哪吒是魔童的化身。继承了传统意义上哪吒的顽劣与任性,但在观众眼中哪吒形象更为调皮可爱,哪吒两手插兜,看似流氓,内心却富有正义感,正如他所说的:“降妖除魔我最擅长”;看似无所谓,但是内心敏感细腻,渴望关爱与认同;看似脆弱,却斗天战地,反抗自己作为魔丸的命运。形象与性格的呈现使得哪吒更为丰满,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另一个形象的颠覆就是哪吒父亲托塔天王李靖。电影对作品完全做了颠覆性的改变,作品中的李靖在殷夫人怀孕之时,指夫人之腹言曰:“孕怀三载有余,尚不降生,非妖即怪。从一开始,李靖对哪吒就是厌恶。从哪吒出生就对哪吒毫无管束,出事之后李靖的反应真是有些可笑,“李靖只吓得张口如痴,结舌不语”甚至在前厅嚎啕大哭 ,以哪吒为孽子,唯恐避之不及。反而哪吒够坦荡,一句不累双亲,两袖清风,抓一把土空中一洒,寂然无影。李靖这个形象还是很招黑的,无事不管哪吒,有事了只想做缩头乌龟。包括哪吒死后地方百姓为他在翠屏山修建行宫四方远近居民俱来进香,香火不断。李靖得知后提起钢鞭,一鞭把哪吒塑像打得粉碎。哪吒终究也没有原谅父亲,最后的结局是燃灯道人秘密传授给李靖一座金塔,用来防身之用。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传统社会中,《封神演义》里那哪吒对父亲的反叛,可谓震天动地。而电影中的哪吒,更具命运悲剧色彩,生来魔丸,哪吒反抗的是命运,而不是父亲。但电影中的李靖是慈父的形象,从去到虚空之门找元始天尊解自己儿子的天劫,召集大家来生辰宴,挨家挨户磕头也要把大家请来,再到教导哪吒“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拿到换命符,做好以命换命的打算。哪吒的成长虽然只有三年,但是陪伴自己的是父母亲最大的理解与关爱,与作品中的哪吒的成长境遇是不同的。这样的哪吒才勇敢地面对 最后的劫难,与敖丙共历天劫。
文字与电影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电影给人物赋予了更多的温度,还有太乙真人,作品中是个仙人形象,想必应是一位德高望重,常年修炼的老者形象。但是电影中太乙真人走路大摇大摆,大大的肚腩,操着一口四川口音,喝酒差点误事。贱兮兮的跟混元珠说:“你打我撒!”电影中太乙更具世俗性,仿佛走下了神坛。我们非但不讨厌他,而且非常受人喜爱,动漫电影给了我们彩色的空间,也给了我们眼泪、欢乐众多复杂感觉的交织。
二、故事体系的重新架构
文学作品的创作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典型人物的刻画,生动有趣、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对白。一个好的动画电影剧本如果要对原作进行改编,就需要对故事进行创新与拓展,生成新的故事线索和故事情节。在基本符合大多数观众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前提下,给作品加入新鲜的活力和惊喜。
香港早年TVB拍的《封神榜》在我小时候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陈浩民饰演的哪吒,对比发现其实中间很多的情节都是与作品故事情节相似的,父子矛盾激化,哪吒将骨肉还与父母,散了气魄三魂,一命归天,后来朋克少年哪吒以莲花化身复活。成为天兵天将之后,带兵伐纣,如入无人之境。当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都是为了丰满人物性格以及增加戏剧表现张力加入的一些其他的故事情節。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以古典文学作品《封神演义》和动画电影《哪吒闹海》的故事背景,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与重构。影片采用了二元对立的 叙事方式,哪吒和敖丙的冲突是叙事的核心,命运的捉弄让他们既是朋友又是敌人,最后两人联手抵抗宿命获得新生。剧本设计不但跌宕起伏,还将传统的故事进行了很多现代化的演绎。比如开启灵珠与魔丸需要指纹解锁;调皮的现代性话语:“妖怪!放开那个女孩~”,哪吒的遭遇和现代人的精神困惑结合起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哪吒那种不认命的精神气质和现代人在社会大环境背景下不放弃,不认命是有很多契合点的。创作者对于传统故事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传播了当代中国人优秀的价值观。
三、电影视觉风格的全新表达
我是在看过影评,看到朋友圈、微博狂刷哪吒这部口碑极好的动漫之后才看这部动漫,所以,第一印象就是我在其他地方第一次看到的哪吒的大头图像。第一印象真是觉得有点丑,也增加了我对于这部电影的好奇心,思考为何这样的“烟熏妆”哪吒得到了观众的喜爱。
以往哪吒在我们的视野中都是机灵可爱、为人正义、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无论是动画片《哪吒传奇》中机灵可爱,智斗妖魔鬼怪的我们的朋友“小哪吒”,还是《封神榜》中帅气逼人的陈浩民饰演的充满侠骨柔情,智勇双全,经历脱胎换骨的“哪吒”,都是英雄形象的集中体现。但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给角色形象重新设计,打破了人们对于哪吒形象固化的认知。散漫不羁,两手插兜,带着两个大大的熊猫眼,不整齐的牙齿。这种“丑”化的形象一方面契合了哪吒的反叛与桀骜的性格,做到内在性格与外在形象的统一;另一方面是符合观众求新,求变的心理的,增强了角色的辨识度,给观众留下一些深刻的记忆点。敖丙的造型和哪吒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两支海盐珍珠蚌在手,精致的五官,可爱的龙角,细致雕刻的白色长袍,俨然一位东方美少年的形象。丑与美的对比,哪吒外在形象的放荡不羁与内心的敏感细腻;看似一位不良少年,其实只是个单纯善良的少年。角色的反差会形成一定的张力,给观众带来审美期待。
动画制作中的画风也就是场景设计也是电影制作的一个关键的环节。这部影片动画场景的设计是很有意境化的,比如:“山河社稷图”作为一个能通向仙境的绿色通道,在影片中两次出现,山河社稷图巧妙运用传统山水画中散点透视的方式体现场景的空间关系,表现雄伟的意境之美。有高山、河流、荒原各式各样的奇异场景。创作者用穿越现实的手法来表现东方之美。从如同地狱般阴森恐怖的幽暗龙宫场景到哪吒托举冰山的气势恢弘 场景,巧妙地使用了构图与色彩的元素,将观众带到梦幻世界。
丰富的镜头语言也是哪吒这部电影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的特效镜头,影片中运用了1300个特效镜头来表现水面、闪电、人物、火焰等等。比如一个很细节的镜头,为了表现哪吒的单纯无辜,鸡蛋砸到哪吒的肚兜上,哪吒的肚腩调皮的微动了一下。特效镜头极大地提升了艺术感受力,也传达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结语:
从整体上来说,电影能获得大家的喜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于作品《封神演义》的改编,并没有削弱故事的深度,我觉得从某种角度来讲,电影用一种更为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让观众重新思考哪吒,重新思考哪吒身上的那种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文学作品改编有丰富而广阔的发展空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好的IP,将会不断孵化和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对这一宝藏的挖掘和研究有非常大的空间,需要众多动画电影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杜臣弘宇.论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J].中国包装,2019,39(11):44-46.
[2]崔亚娟.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改编动画电影中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以《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改编为例[J].电影文学,2019(19):14-18.
[3]司纪中.“中国动画学派”的复兴——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J].出版广角,2019(21):82-84.
[4]许仲琳.封神演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