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2021-05-13 10:00管佳伟彭超越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团育人校园

管佳伟,彭超越,林 剑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县域发展研究中心,福建泉州,362000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体育情境中所呈现的一种体育文化氛围,隶属于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亚文化。狭义的体育文化主要指体育精神[1],广义的体育文化指人类在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社会文化现象和文明成果[2]。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中,学者大多采用体育文化层次结构四层说,即:物质、制度、精神和行为文化[3-4]。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健康体魄、健全人格以及塑造大学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5]。2019年9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体育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模式,即场馆设施模式、课程渗透模式、社团建设模式、竞赛承办模式和一校一品模式。虽然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呈现出多元化、地域化、品牌化等特色,但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社团活动受限、核心理念不明等问题。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教育部2018年职教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以民办高校为主要试点,立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显著的地域性、技能性和灵活性等特点[6]。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新的组成部分,其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特质将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第一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依托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秉承晋江经验和晋江精神,在建设体育文化中勇于探索与实践,培育特色体育项目,着力打造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品牌。本研究基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通过对体育文化内涵与体育文化建设模式的理论梳理,对地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出了实施路径与具体措施,以期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深入研究及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成立于1986年,系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学校位于福建晋江,是我国第三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拥有近万家体育企业。学校不断汲取晋江经验,秉承晋江精神,在体育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与实践,通过发展特色体育项目,打造出“跑步育人”的校园体育文化品牌。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化建设”等主题文献的检索和梳理,分析体育文化的内涵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模式。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座谈会的方式,对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学校领导、体育运动委员会成员进行访谈,了解“跑步育人”融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品牌建设和传承路径,并对座谈会材料进行总结归纳。

1.2.3 案例分析法

通过实地调研、重点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阐释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并提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与实施策略。

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体育强国战略实施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许多高校结合自身的体育特色,通过优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体育管理制度、丰富体育活动形式等举措,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本研究将目前国内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模式归纳为以下五种,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主要模式

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受到学校历史发展、地域文化和专业特长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呈现出多元化、地域化、品牌化等特色,其中“一校一品模式”作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得到广泛推广。虽然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高校体育资金投入不足,基础保障不充分。一些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不均衡,体育场地设施无法满足学生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需求。部分高校因缺乏体育馆维护资金,导致校内大型体育馆处于日常封闭状态[12]。第二,高校体育社团大多有形无实,社团活动受场地、资金、制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社团文化育人的作用发挥不充分[13]。第三,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不够明确,核心体育文化氛围尚未形成,特色体育项目较少,校园体育文化精神的塑造缺乏有效的载体[14]。

3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模式与路径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建校33年来,建立了以体育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体育课程体系为支撑、以晨跑项目为核心、以体育社团建设为载体、以体育竞赛为补充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模式(如图1),形成了“晨跑锻炼+马拉松社团+长跑课”三位一体的特色体育文化品牌体系,塑造了“挑战自我、爱拼敢赢、永不止步”的核心体育精神文化。2014年,《以跑步育人为载体拓展学生素质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跑步育人”项目获得全国高职院校第三届体育工作成果二等奖,体育教育的成功案例被写进国家、省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学校也因此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示范基地。“跑步育人”这一品牌项目也颇具社会影响力,不仅受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还带动了校园周边居民参与到长跑锻炼中,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

图1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模式图

3.1 以晨跑项目为核心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体育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必须依托某种载体得以传承[15]。学校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以“身体健康心灵美、就业创业能力强、服务社会贡献大”为育人目标,从1986年开始至今坚持33年的每周三次长跑早锻炼发展到今天已形成特色育人模式,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理念。在物质建设方面,为避免受南方多雨天气的影响,学校在主教学楼的走廊设计了环形“跑道”。同时,进行晨跑的信息化建设,综合数据录入、总分统计、自动排名、信息发布等功能,自主研发完成了“学生素质拓展量化管理系统”,并获国家专利。在组织建设方面,为了更好地统筹规划早锻炼的实施,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由董事会担任顾问委员,副校长担任主任,同时体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在晨跑文化的共创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师生同跑已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学校早锻炼规定》,对早锻炼的内容、操作方法和评价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并把结果纳入个人考评、班级考评体系。

3.2 以设施建设为基础

体育场馆设施和符号建筑是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基础。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同时,特色鲜明的体育符号建筑也可以为校园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一方面,学校不断完善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目前学校建有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游泳池、乒乓球场等十多处公共体育场地,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另还有大型体育馆在建设中。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为在校师生提供了多样的体育活动场地。另一方面,学校重视体育设施的符号文化建设。例如,依照国际田联标准,修建了晋江首条蓝色跑道。蓝色跑道象征希望、理想和独立,与象征热情、权威和自信的红色塑胶跑道遥相呼应,两条跑道相邻而建不仅营造出了一幅亮丽的校园风景,而且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3.3 以课程体系为支撑

体育课堂是高校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和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体育文化教育又是丰富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促进学生体育素养提升以及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的重要途径[16]。学校的体育课程体系由体育公共课和体育专业课两个部分组成。在体育公共课方面,除了按照全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体育课堂教学为核心,加快《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外,还依托学校田径、长跑、游泳和网球特色项目优势,开发了校本教材与专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校坚持体育育人,特别是长跑课程的建设,将挑战自我和爱拼敢赢的“永不止步”马拉松精神渗透到体育课程之中,形成了“晨跑+马拉松+长跑课”三位一体的特色体育课程。在体育专业课方面,2020年,学校基于晋江体育城市与体育产业发展要求,依托旅游专业群的优势,新增了休闲体育本科专业,开设休闲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产业与经济”“体育市场营销”等课程,旨在培养具备休闲体育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能从事休闲体育研究、策划休闲体育旅游和设计休闲体育产品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4 以社团建设为载体

体育社团活动是高校体育课外活动的主力军,体育社团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出学校体育发展的综合水平。首先,加大体育社团投入。为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学校专门制定了体育社团等级奖励制度,对社团人员进行运动项目水平评级奖励。以100米蛙泳为例,分为A、B、C三个级别,社团定期对参与蛙泳的社员进行蛙泳等级评定,达到C级的同学可以获得学校的现金奖励,技能水平每上升一个等级都会获得相应的现金奖励。其次,完善社团组织管理。为提高学校体育社团的水平,学校给每一个社团配备了一名体育老师,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技能水平。鼓励有能力的社团,自发组织运动员参加各类体育赛事,为学校争得荣誉,并给予资金支持。以马拉松社团为例,自成立以来,先后61次参加了全国各地(含港澳台)的马拉松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如2007年获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团体总分第五名、2008年获福建省全民健身登山大赛团体季军等。

3.5 以体育竞赛为补充

体育竞赛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拼搏争优和“更高、更快、更强”的独特魅力既促进了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也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17]。首先,丰富校园体育竞赛内容。除了常规的年度田径运动会外,学校还设有体育文化节、球类竞赛、舞龙舞狮、武术等民间体育项目。除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赛之外,学校同时邀请校企合作单位、校友会共同参加校运动会,为校园体育文化营造了和谐的生态氛围。其次,积极承办社会体育竞赛。学校积极配合晋江市的国际体育之城建设目标,承办了多项国内外重大赛事,如卡尔美2019年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2019年第十九届中国高校老教授网球赛、2019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冠军赛等。众多知名赛事在学校举办,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而且成为了校园竞技体育文化的有益补充。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通过对体育文化内涵与体育文化建设模式的理论梳理,分析了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支撑、以晨跑项目为核心、以社团建设为载体和以体育竞赛为补充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认为,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应以开发特色体育项目为主,培育“一校一品”;以体育特色项目为核心载体,着力打造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促成鲜明的特色体育文化;围绕本校的体育文化品牌建立系统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实现学校体育文化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4.2 建 议

第一,明确体育文化的核心理念。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应结合地域特色,立足本校的历史传承,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城市精神来开展。

第二,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体育设施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保障,丰富多样的场地和活动空间既能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又能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性作用。

第三,实施体育教育的全面改革。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社团管理和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权下放给学生。

猜你喜欢
社团育人校园
缤纷社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他们用“五招”育人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