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龙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是不可替代的体育项目[1]。近年来,武术运动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鼓励高校发展武术,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众所周知,武术竞赛是武术运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宣传和提高武术运动水平的有效方式[2]。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从2015年首次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5次比赛,包括安徽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安徽省运动会高校部武术比赛(以下简称省运会)、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武术比赛(以下简称体育联赛),比赛规模由首次比赛的9所高校90名运动员发展到2019年的51所高校47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规模和人数逐年递增。本文以省运会和体育联赛为例,对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竞赛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在竞赛分组、竞赛项目、竞赛规则、奖项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竞赛模式,以期能调动安徽省大学生练习武术的积极性,提高武术比赛的观赏性,增强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推动安徽省高校武术事业的发展。
高校武术比赛的竞赛分组关系到整个比赛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本文对现行的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竞赛分组进行统计,具体分组情况见表1。
表1 2018年安徽省运动会高校部武术比赛和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武术比赛竞赛分组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两类省级大学生武术赛事中,甲组和乙组竞赛分组没有明显变化,在丙组分组方面,虽然文字上稍有不同,但是无具体差异。丙组是涵盖了所有体育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和志愿参加丙组比赛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根据调查得知,安徽省只有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招收民族传统体育和高水平运动队武术特长生,这类学生接受过专业化的武术专项技能训练,技能水平高。然而其他设有体育类专业的高校学生均是通过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加试,然后通过高考统招进入高校中进行学习的。而高考体育加试的考试内容主要是田径方面的项目,所以此类大学生在大学前基本没有接受过武术训练,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学习武术,练习时间短、没有武术基础,因此将他们与专业武术运动员放在一起比赛不合理。体育竞赛应该保证应有的公平、公正,组别划分应该更为细致,这样才能彰显出体育竞赛真正的意义[3]。
武术竞赛项目的设置与分类影响学校的参赛成绩与参赛积极性,从而影响武术项目在各高校的开展情况[4]。为分析省运会和体育联赛武术比赛的项目设置,将两者进行汇总对比,发现省运会和体育联赛武术竞赛项目设置上相同,甲组、乙组、丙组项目均包含了拳术、长短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具体见表2。
表2 2018年安徽省运动会高校部武术比赛和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武术比赛竞赛分组情况
由表2可知,省运会和体育联赛武术比赛的项目设置在套路的编排上全部是自选套路,没有使用传统武术套路。传统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武术精神的本源所在。传统武术套路有着显著的健身效果、丰富的技击内涵,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应积极借鉴其他省份和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经验,提高传统武术套路比赛的重要性,推动传统武术在高校的发展。
安徽省运动会高校部武术比赛和大学生体育联赛武术比赛都是使用的《国际武术竞赛规则(2005年版)》,在难度动作上按无难度要求的竞赛项目评分方法与标准执行,大大减少了武术套路比赛的欣赏性。在参赛人员上,每个学校每个组别分别报8人,男生4人、女生4人,每个组别报男女两项对练和1项集体项目。这种武术竞赛规则目前已经用了有15年之久,而且比赛没有对专门的难度动作进行难度评分,使得在竞赛过程中裁判的判分存在着过多的主观因素,出现不太适用的现象。
安徽省运动会高校部武术比赛与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在奖项设置上最大的区别就是省运会取前16名运动员,大学生体育联赛取前8名运动员,体育联赛奖项设置的数量变少了。 奖项变少对于水平较高的选手来说影响并不大,反而可以激励选手的斗志,但是对于水平一般的选手来说,总奖项数量的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参赛热情,从参赛的总体水平来看,高水平的选手毕竟少数,大多数的参赛选手水平一般,倘若设置过少的奖项数量,会打击众多运动员的参赛积极性,也会对运动员日后参加武术训练的积极性产生影响,致使武术运动在高校中的普及受到阻碍。
通过对省运会和体育联赛武术比赛竞赛模式进行分析,在竞赛分组、项目设置、竞赛规则、奖项设置上进行探索,笔者认为,须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与时俱进,推动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新发展。
通过对省运会和体育联赛武术比赛竞赛分组分析得知,丙组的竞赛分组不合理,在全国和其他省份的大学生武术比赛中,普通体育专业学生与高水平运动队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是作出区分,为了使竞赛更加公平、公正,须重新设立出一个组别——丁组(见表3)。增加丁组的设置构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普通体育专业学生对于武术训练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普通体育专业学生与高水平运动队以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武术技能水平,减轻了普通体育专业学生竞赛的竞争压力,给普通体育专业学生增加了获奖机会,同时高水平运动队以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竞赛压力也会增加,技能水平同时也会得到提升,更加有利于武术运动在高校中的传播。
表3 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竞赛分组构想
通过对省运会和体育联赛武术比赛项目设置分析,建议新增设传统武术比赛项目,如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传统武术器械等(见表4)。以上传统武术项目均为目前中国社会的热门传统武术项目,社会接受与认同程度高、普及广、群众基础好,并且在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和其他省份大学生武术比赛中都有设立,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在安徽省各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普及基础,满足设立此类项目的必要条件。将传统武术项目加入到大学生武术比赛中,不仅为我省高校学生参与武术比赛提供更多的项目选择,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是一种保护、传承与弘扬,而且传统武术也需要新时代年轻人的重视与继承[5]。将传统武术项目加入到安徽省大学生武术竞赛中,有利于完善我省的大学生武术比赛体系,有利于武术运动更为系统地在高校中开展。
表4 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新增传统武术项目构想
通过安徽省运会和体育联赛武术比赛竞赛办法分析得知,规程上要求每个学校每个组别男女参赛运动员各4人,丙组体育类人数适中,但是甲组和乙组显然人数较少。根据调查,安徽省综合类院校每个学校有近2万名学生,在2万名学生中选取8人参加比赛,显然名额较少,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高校大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出现了一种赛前校内竞争激烈的现象。为此,在增加传统比赛项目的同时,可将甲组和乙组参赛人数增加至16人,可有效缓解学校竞争压力,并将激烈的校内竞争转移到比赛中,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参与性,提高武术运动在高校中的传播及其发展,符合当代大众体育、全民健身的主题[6]。在竞赛规则方面,建议采用最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2)》。甲组和乙组非体育类运动员可以采用无难度要求的竞赛项目评分方法与标准执行。丙组和丁组作为体育专业学生,应该采用增加难度的动作评分方法与标准。增加难度评分,一方面可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武术比赛的欣赏性,对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武术比赛奖项明显少于省运会的奖项,奖项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和习练武术的热情。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需要一个稳定的奖项设置,甲组和乙组比赛项目人数较多,可设置第1至第3名为一等奖、第4至第8名为二等奖、第9至第16名为三等奖;丙组和丁组由于比赛人数较少,而且为体育专业学生,在奖项设置上第1名为一等奖、第2至第3名为二等奖、第4至第8名为三等奖。在甲组和乙组(非体育类学生)扩大奖项的数量,不仅增加学生参与比赛的获奖率,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习练武术的积极性和热情。在丙组和丁组(体育类学生)缩减奖项的数量是考虑到专业性和竞争性,一方面,可以提高体育类学生的武术专业水平,毕业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另一方面,提高武术比赛的竞争性,加大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对武术比赛观赏性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对2018年安徽省运动会高校部武术比赛和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武术比赛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在竞赛分组、竞赛项目、竞赛规则和奖项设置方面不够合理,不符合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的需求。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应借鉴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和开展较好省份的大学生武术比赛竞赛模式,结合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符合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新的竞赛模式。通过提高竞赛分组的合理性、增加竞赛项目多样性、竞赛规则的及时更新、奖项设置的稳定性来保证比赛的科学、公平、公正,让比赛项目不再单一,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比赛中。高校作为武术运动继承、发展、普及的一个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安徽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的平台,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武术比赛中,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发扬中国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