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 心胸外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使得患者体温调节中暑功能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失去汗腺功能,人体产生的热量超过散发的热量,水分、电解质大量丢失,主要出现无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中暑后坑内出现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衰竭,造成患者死亡。重症中暑病情严重,造成脏器功能丧失的可能性极高,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的救治,死亡率较高。相关研究指出[1],在对重症中暑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有循证依据的护理,其实施的每个环节的护理都得到临床证实可以改善患者结局,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本文将针对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中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作出如下阐述。
选取自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期间94例急诊重症中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重症中暑;患者体温均超过39℃;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呼吸、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哺乳期、妊娠期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中25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范围20岁-59岁,平均(32.65±6.8)岁;体质量43kg-74kg,平均体质量(53.67±0.5)kg。观察组中26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年龄范围22岁-61岁,平均(32.87±7.0)岁;体质量41kg-76kg,平均体质量(52.89±0.4)kg。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入院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2]:持续体温监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急救,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保持呼吸顺畅并注意饮食,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则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为:①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必须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其实施相关培训,制定重症中暑抢救应急预案,值班采取12小时轮班制,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同时告知医护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迅速判断病情并给与对症治疗。初步急救处理后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各项转运准备,送患者至相应科室并加强监护[3]。②环境护理。医护人员需确保住院环境的安静、整洁,控制好室内温度及湿度,使人体感到舒适,还需注意开窗通风,保障室内空气新鲜;协助患者有序就医,避免吵闹,避免刺激到患者情绪引发血压波动,影响到病情。③降温护理。第一、物理降温。当患者在病房接受治疗时,必须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4°以下,湿度在40%-60%,也可在房间内放置电风扇,加强空气流通,加快降温速度;也可以通过酒精或温水擦浴的方式为患者降温,重点位置为浅表大血管部位,边擦边按摩,目的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还可将包裹在干毛巾内的冰袋放置在腹股沟、腋窝、颈部、头部等大血管部位,促进患者体温降低,值得注意的是需避开易冻伤部位[4]。第二、药物降温。如果患者体温持续超过38.5℃,物理降温效果并不理想,应给予药物降温,所选药物为复方氨林巴比妥,肌肉注射2mL;肛塞吲哚美辛栓一枚,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免患者发生虚脱。第三、体内护理。患者入院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葡萄糖盐水快速静脉滴注,补液温度应为4℃-10℃,剂量为1000mL;同时使用同样温度、同样剂量的葡萄糖盐水灌肠,补充血容量。④控制血糖。患者发生应激反应,体内血糖失去平衡,诱发高血糖症,遵医嘱为患者测量血糖,使其血糖保持在11.1mmol/L以下;时刻注意血糖变化避免出现低血糖症[5]。⑤氧疗。保障患者呼吸顺畅,适时的给予吸氧治疗,控制流量在5L/min,同时做好脑细胞、其他早期的保护工作;当患者出现深度昏迷,应给予气管插管,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⑥营养支持。中暑属于强烈的热应激,对患者机体器官造成损伤并使其功能出现障碍,首先就是胃肠道,重症中暑患者会耗费很多能量,因此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而言非常重要。遵医嘱给予肠内营养,营养液经营养泵由少之多且浓度由低至高的置入,输注中定期回抽胃液观察潴留情况,温开水冲洗营养管道避免堵塞[6]。⑦宣教。告知患者夏季是中暑高发季,指导患者如何预防和应对中暑;首先、准备好常用药品,例如藿香正气滴丸、藿香正气软胶囊、十滴水、人丹等,其中藿香类药物主要对胃肠不调患者适用,和胃清暑化湿作用比较显著;而十滴水、人丹对出现中暑征兆的患者比较有效。其次、注意休息。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非常容易让人中暑,因此应注意体力消耗,需确保充足的休息,使身体处于精力丰盈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有效预防中暑。
使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价患者治疗效果,15分为满分,得到越高表明患者意识状态越好。体温恢复:患者24小时内体温下降到38°;意识清醒:24小时内患者意识恢复清醒,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简单的交流。APACHEⅡ评分即急性生理学评分、慢性健康评分和年龄评分之和。得分低于10分的表明死亡率很小;得分在10-20分的表明死亡率在50%左右;得分超过20分的表明死亡率超过80%。
将各个观察结果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对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述,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体温恢复率、意识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护理后24小时昏迷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2;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为(10.47±2.20),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为(16.85±2.5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体温恢复率、意识清醒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GCS评分对比结果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人们如果长期处于室外活动,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就会容易发生中暑,而一般性的中暑通过对症治疗及时的护理就能痊愈,而重症中暑则会使患者出现热衰竭、热射病等症状,如发生重症中暑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会进一步引发肺水肿、脑水肿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显然,常规护理对重症中暑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主要将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强调在循证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成立集束化小组为患者构建快速通道,简化就医流程,使患者能够快速受到治疗[7];另一方面,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降温护理,从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体内降温、环境降温等多方面为患者降温;同时为患者吸氧、营养支持、控制血糖都是为了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避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损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体温恢复率、意识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集束化护理对重症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非常有效,能够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及意识清醒时间,此外,观察组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集束化护理对重症中暑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优,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