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森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 晋中 030800)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多发于胫骨与股骨下端的接触部位,其骨折损伤程度通常较为严重,且伤情复杂,极易导致膝关节畸形及膝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的发生[1]。目前,临床多以骨折内固定术作为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单侧锁定钢板与双侧锁定钢板两种术式,前者为传统常用术式,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稳定性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后者则可有效提升其固定稳定性,为骨折愈合提供更为有利的基础条件,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肢体功能的改善均具有重要的意义[2-3]。在此,为了验证此观点,本文纳入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对单侧锁定钢板与双侧锁定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率探究与总结,可供临床参考。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侧组(n=18)与双侧组(n=18)。单侧组均采取单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在20~52岁,平均(42.6±4.7)岁,Schatzker骨折分型:IV型7例,V型5例,VI型6例,骨折部位:单膝17例(左8例、右9例)、双膝1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9例、高处坠落7例、重物砸伤2例;双侧组实施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在21~53岁,平均(42.8±4.6)岁,Schatzker骨折分型:IV型8例,V型5例,VI型5例,骨折部位:单膝17例(左9例、右8例)、双膝1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0例、高处坠落7例、重物砸伤1例。两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各项资料(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部位、原因)对比均无显著差(P>0.05),且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经膝关节X线片及三维CT检查确诊,资料完整;(2)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不超过2周;(3)患者及家属均充分知晓本次研究,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手术不耐受者;(2)合并骨纤维瘤及骨肿瘤等病理学骨折的病例;(3)存在血管、神经以及软组织严重损伤的病例;(4)陈旧性或开放性骨折的病例。
单侧组(单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于膝关节前外侧做切口入路,暴露其关节面后,在X线机引导下将关节面恢复平整,针对塌陷及骨缺损严重等情况可采用自身髂骨进行填充,解剖复位后,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以此维持塑型,随后通过X线影像学明确并调整其骨折力线,无误后采用高尔夫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并拔出克氏针,冲洗、止血后依次缝合,留置引流管,术毕。
双侧组(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于膝关节上段前外侧及内后侧做双切口,暴露胫骨平台断面及干骺端骨折线后,在X线机引导下进行复位及关节面修复,解剖复位后,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随后通过X线影像学调整至满意后,取T形钢板置入内侧位置,同时将L形钢板置入外侧进行固定,随后拔出克氏针,冲洗、止血后依次缝合,留置引流管,术毕。
(1)手术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开始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
(2)膝关节功能
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参照膝关节HSS评分标准对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共100分,包括稳定性(10分)、屈曲畸形(10分)、肌力(10分)、活动度(18分)、肢体功能(22分)、疼痛(30分),评分越高提示膝关节功能越好[4]。
(3)术后疗效
结合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对其手术疗效进行判定:优(≥80分)、良(70~79分)、可(60~69分)、差(<60分)。
(4)并发症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采用SPSS 20.0软件,文中计量资料均行t检验分析,其试验数据以(±s)表示,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对比,试验数据以[n(%)]表示,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双侧组的术后负重开始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单侧组(P<0.05)。
表1 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手术指标对比(±s)
分组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术后负重开始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d)单侧组(n=18) 96.5±12.3 128.5±41.6 54.6±5.2 150.7±26.4双侧组(n=18) 95.8±12.5 136.4±43.8 48.8±4.7 132.8±23.8 t 0.169 0.555 3.511 2.137 P 0.867 0.583 0.001 0.040
两组患者在术前的HSS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双侧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HSS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且显著高于单侧组(P<0.05)。
表2 膝关节HSS评分对比(±s,分)
表2 膝关节HSS评分对比(±s,分)
分组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1年单侧组(n=18) 65.8±5.8 79.4±6.2 86.6±5.1双侧组(n=18) 66.1±5.9 84.3±6.4 91.2±4.8 t 0.154 2.333 2.787 P 0.879 0.026 0.009
经评定与对比可知,双侧组的手术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单侧组(P<0.05)。
表3 手术疗效对比[n(%)]
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发现,两组均未出现膝关节骨关节炎以及畸形等不良情况,其中,双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单侧组(P<0.05)。
表4 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疾病,大多是由间接或直接暴力冲击所致,其解剖结构及生理结构均较为特殊,且常伴有半月板损伤及软骨损伤等情况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临床的治疗难度[5]。目前,临床针对此类骨折的治疗原则,主要集中在关节内骨折解剖复位与内固定的加强维持等方面[6],因此多以复位固定术作为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以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最为常见。
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胫骨平台骨折的传统治疗术式,可通过锁定钢板这一骨折固定装置维持解剖复位的稳定性,对其骨折愈合具有重要的作用,且此类装置可依靠钢板的自锁结构发挥固定作用,大大减少了骨与钢板的不良接触,对其骨膜血运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患者的骨折愈合[7]。但在实际应用中,此类术式对关节面塌陷以及缺损较为严重的患者,通常无法达到有效的复位及支撑效果,具有较大的局限性[8]。此外,单侧锁定钢板这一术式忽略了解剖复位胫骨平台后髁这一部位,可导致后半部骨折的移位,从而引起膝关节内翻等情况的出现,对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大的影响[9]。而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则可通过前外侧及内后侧的同时作用,大大增强复位固定效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避免了膝关节内翻等情况,更趋向于满足骨折的生物力学需求,有效弥补了单侧钢板术式的不稳定弊端,对胫骨平台骨折愈合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0]。
本文对以上两种术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与探究,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双侧组的术后负重开始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单侧组(P<0.05);此外,双侧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单侧组(P<0.05);且手术治疗优良率也明显更高(P<0.05)。由此可见,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更为显著的应用效果,这是由于双侧锁定钢板这一术式在骨折强度及稳定性等方面均具有更好的应用优势,为骨折的良好愈合及快速康复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患者可在此基础上及早开始相应的功能锻炼,大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11]。此外,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发现,两组均未出现膝关节骨关节炎以及畸形等不良情况,其中,双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单侧组(P<0.05)。此结果也充分表明,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是由于胫骨平台骨折的骨折位置通常较为靠后,而单侧锁定钢板这一术式的复位及固定通常较为困难,因此其稳定性往往不佳,易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出现。而双侧锁定钢板不仅可有效避免这一问题,且更加贴合骨面,大大降低率手术对骨折供血的影响[12],因此,其手术不良风险往往更低。
综上所述,相较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这一术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