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

2021-05-13 02:25张和平张涛郑顺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5期
关键词:原发性螺旋肝癌

张和平,张涛,郑顺科

(东莞市东城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肝占位病变是指在实施CT或者MRI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异常回声区或者异常密度区。造成以上影像学异常的原因,是由于肝脏部位出现良性或者恶性肿瘤所导致,良性肿瘤包括肝血管瘤以及局灶性增生等,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等[1]。不管是哪一种肿瘤形式,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为了防止发生恶性肿瘤病变,需要对肝占位病变的性质进行明确诊断,并给予对应的诊疗措施。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多排螺旋CT是临床诊疗中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以其多方位、多角度探查以及三维重建的优势,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价值[2]。针对肝占位病变患者在发病早期无显著疾病特征且容易漏诊或误诊的特点,以及为了发挥临床对于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本研究将多排螺旋CT应用在临床诊疗中,观察其发挥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筛选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35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病理组织检查,最终确定肝血管瘤27例以及原发性肝癌8例。肝血管瘤患者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8-77岁,平均(46.2±5.1)岁。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20-74岁,平均(46.5±4.6)岁。纳入标准[3]:患者均为在体检或者常规检查中发现肝占位病变,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开展多排螺旋CT诊断检查;排除标准[4]: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者脏器疾病者;其他肝脏相关疾病者;对CT检查不耐受或者对造影剂过敏者;精神病患者或者严重沟通障碍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患者检查前对其进行过敏史尤其是碘过敏史的询问,确保检查安全。检查前准备好碘过敏急救用品和器械。检查仪器为东芝十六排螺旋CT。将检查模式调节为全肝灌注模式,并以3.5mL/s的速度将100mL碘佛醇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患者单向肘静脉。注射完成后8s,进行全肝扫描。并将参数设置为管电流:自动型毫安,管电压:120kV,将扫描层距和层厚均设置为5mm,并将螺距调节为1.25mm,采取全角旋转0.4s的方式开展检查,将时间间隔设置为5s,连续检查13次,总检查时间保持在90s[5]。扫描完成后,对获得的全肝灌注图像结果进行分析,对包括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以及表面渗透积乘积(PS)以及对比剂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分数(HAF)等指标在内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参数图通过选出ROI进行相关参数的分析,并将ROI置于病灶增强位置以及患者正常肝脏实质位置,对设定范围的上述参数进行分析[6]。

获得的图像由具有5年以上阅片经验的2名影像学医师采取双盲法给出诊断结果,结果出现不一致情况时,由更高级别的影像学医师介入,并给出最终投票结果。

1.3 观察指标

1.3.1 分析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病灶实质CT灌注参数。

1.3.2 分析患者正常肝脏部位CT灌注参数。

1.3.3 分析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多排螺旋CT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病灶实质CT灌注参数分析

由表1可见,病灶实质部位的CT灌注参数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BF、HBV以及HAF相较肝血管瘤患者更高(P<0.05)。两组患者PS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MTT指标相较肝血管瘤患者更大(P<0.05)。

2.2 患者正常肝脏部位CT灌注参数分析

由表2可见,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正常肝脏部位MTT、HAF指标与肝血管瘤患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其他指标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3 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检出率分析

35例患者中,共检出肝血管瘤27例,以及原发性肝癌8例,总检出率100.0%。

3 讨论

表1 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病灶实质CT灌注参数分析(±s)

表1 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病灶实质CT灌注参数分析(±s)

注:与肝血管瘤比较,#P<0.05。

诊断方式 HBF(mL/100g/min) HBV(/mL/100g) PS(mL/100g/min) MTT(s) HAF(%)肝血管瘤(27例) 421.2±113.2 34.3±15.6 38.7±25.6 5.9±2.6 0.4±0. 2原发性肝癌(8例) 162.3±84.6# 28.3±12.7# 34.6±22.7 17.5±8.5# 0.8±0.3#

肝血管瘤以及肝脏肿瘤都是临床比较多见的肝占位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比较大,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采取积极的诊断,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疗价值[7]。多排螺旋CT在诊断脏器疾病中有较显著的优势,本研究将其应用在肝占位病变的诊断中,研究结果显示,病灶实质部位的CT灌注参数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BF以及HAF相较肝血管瘤患者更高(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MTT指标相较肝血管瘤患者更大(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正常肝脏部位MTT、HAF指标与肝血管瘤患者差异显著(P<0.05)。相比较来说,肝癌患者的肝脏部位具有更加丰富的血流供应,因此,会导致肝脏肿瘤占据的肝叶以及肝段变得比较粗大,可以提供更大的血流量,导致血流速度加快,表现为肿瘤部位血管丰富的特点,其CT表现为HBF值异常升高[8]。而HBF指标则是对病灶部位血液供应情况进行分析的评估指标,由于新生血管形状不固定,因此,在碘佛醇经过这些新生小血管时,会表现为剂量增加,因而HBV值也相应偏高。而MTT指标是判断肿瘤内部动静脉分流情况的重要指标,发生肿瘤疾病后,患者动脉内的血流相比静脉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在造影剂经过时,会出现动脉血流更早一步到达的情况,使得MTT变短[9]。而HAF指标则是反应肿瘤部位肝动脉血流灌注量升高的标志,证实病变部位原有的肝叶经过大量的肝动脉经过后,发生了扩张而导致的虹吸现象,这就使得原有的肝动脉血流灌注量升高,而对比病灶周围肝动脉灌注量降低情况,表现为HAF值升高情况[10]。从研究结果来看,35例患者中,共检出肝血管瘤27例,以及原发性肝癌8例,总检出率100.0%。证实了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肝血管瘤以及肝脏肿瘤,可以从HBF、HBV、PS、MTT、HAF等指标的不同进行分析,提高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价值。

表2 患者正常肝脏部位CT灌注参数分析(±s)

表2 患者正常肝脏部位CT灌注参数分析(±s)

注:与肝血管瘤比较,#P<0.05。

诊断方式 HBF(mL/100g/min) HBV(/mL/100g) PS(mL/100g/min) MTT(s) HAF(%)肝血管瘤(27例) 124.7±60.3 13.3±8.3 31.3±18.5 10.2±5.8 0.3±0.2原发性肝癌(8例) 90.4±27.5 14.8±5.8 30.8±12.5 14.4±6.4# 0.2±0.1#

综上所述,从多排螺旋CT的诊断结果来看,其临床应用价值高,可根据肝脏肿瘤以及肝血管瘤患者的肝血速度、流量以及对比剂通过时间及灌注参数等指标,进行疾病的诊断及鉴别。相比其他患者来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脏部位血流量会更丰富,门静脉高压更大,且肝脏实质受损程度更严重可从以上CT诊断参数对疾病进行深入分析和诊断。

猜你喜欢
原发性螺旋肝癌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奇妙的螺旋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