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亚东,秦延平,谷利洋,杨洋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在存活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后遗症,比如语言障碍、偏瘫、肢体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主流观点认为[1]:脑中风后遗症与血脂异常、血糖水平上升、脑血管病变、血液粘稠度高、动脉斑块、血小板累积等因素有关,最终脑动脉被血栓堵塞,造成局部脑组织血流不畅,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继而出现相关后遗症。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更多的是依赖于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本研究旨在探讨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治疗措施,现进行详细报道。
70例入组患者经CT、MRI检查全部确诊为脑中风,符合我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中风诊断标准[2],同时合并肢体运动障碍等相关后遗症,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行溶栓治疗、脑血管瘤破裂出血、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系统性疾病、既往脑中风史且后遗症明显的患者。对照组35例,其中22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范围:48岁~78岁,平均(60.57±1.32)岁;脑中风时间:最短1h、最长10h,平均时间(6.27±1.15)h;24例脑梗死、11例脑出血。观察组35例,年龄区间:47岁~19岁,平均(61.13±1.28)岁;性别比例:男:女=21:14;发病时间:1~11h,平均(6.54±1.07)h;其中脑梗死26例、脑出血9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护理(对照组):多给予患者精神鼓励和支持,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遵医嘱合理用药;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耐心回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①按摩:自患者入院第一天开始,为患者按摩肢体,改善血液循环状态,有效维持肌肉细胞活性[3],预防静脉炎,促进偏瘫肢体的恢复。轻柔缓慢的按摩肩部、双下肢;用轻抚的方式按摩拮抗部位,防止肌肉和关节痉挛;用适当的力度揉捏瘫痪部位。让患肢处于功能位,不可扭转、弯曲关节;遵循“先轻后重、先远心端后近心端”的原则[4],采用揉、捏、按、摩等手法减轻肢体的痉挛性收缩。
②经筋推拿:早期患者卧床时,在床旁实施经筋推拿,先推拿患者的上肢,沿着经脉和经筋的循行方向推拿,遵循“先健侧、后患侧”的推拿原则[5],推拿手法以按压为主。从肩前、上肢前侧肱二头肌开始,逐渐推拿到手腕部位;然后定位手臂的背侧,采用合适的力度推拿到患者的肩背部。推拿过程中,如果某个部位的痛感明显,则要准确的找到压痛点,并重点推拿。接下来推拿下肢,同样要按照经脉经筋的循行方向进行前、外、后、内四个部分的推拿。“前”——腹股沟向下从髌骨开始,到脚背结束;“外”——从髋关节外缘开始,到膝关节和踝关节外侧等部位结束;“后”——从L4、L4腰椎开始,然后按顺序推拿臀大肌、臀中肌以及相关肌肉群,最后轻柔稳定的推拿小腿肚部位,并用点揉的手法推拿足底;“内”——从内踝开始,依次对三阴交、血海等各个穴位进行推拿,最后到腹股沟下区域结束。
③被动运动:在患者卧床期间,取良肢位,每隔2h更换一次体位。护理人员用合适的力度从远到近的揉捏、牵拉瘫痪肢体,动作轻柔而缓慢,按摩的同时帮助患者活动大关节和小关节。先活动大关节、再活动小关节,2~3次/d;依次抬高患者的肩部、肘部、腿部。
④主动运动:当患者的肌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后,便可以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从床上活动开始,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下,患者自主翻身,用健侧肢体的力量带动患侧肢体,2次/d,最开始训练时间不可太长,5min即可;当患者适应后,再逐渐将训练时间延长到20min。然后取患者坐位进行耐力训练,从半坐位开始练习,然后是仰卧位,逐渐过渡到床边坐位练习,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坐位耐力训练的同时可以练习提腿踏步,也可以加入双下肢蹬原木训练。之后进行站立准备活动,包括双脚后移、身体前倾、双膝前移等内容,循序渐进的过渡到扶持站立、平杠间站立与徒手站立。最后进行患侧下肢平衡训练,训练顺序为扶持步行——徒手步行——跨越障碍物——上下台阶。
1.3.1 预后指标[6]
①肢体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进行评估。轻度运动障碍≥96分;中度:85~95分;重度:50~84分;极重度:<50分。
②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评价,评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3.2 生活质量
采用WHO设计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BREF)汉化版进行评估,包括4个维度(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共计26个条目,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预后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的预后比较(分,±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②P<0.05。
组别 时间 FMA评分 Barthel指数 NIHSS评分观察组 护理前 28.74±6.35 42.43±3.12 19.57±5.52(n=35) 护理后 52.86±10.48①② 64.29±7.58①② 10.46±3.18①②对照组 护理前 28.63±9.24 42.93±3.27 19.25±5.13(n=35) 护理后 38.36±10.81① 51.84±8.36① 15.10±4.21①
观察组QOL-BREF量表四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②P<0.05。
组别 时间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领域 环境领域 总分观察组 护理前 10.24±4.36 10.38±5.02 10.22±2.59 11.46±2.78 42.30±14.75(n=35) 护理后 15.53±2.09①② 18.72±2.41①② 17.45±2.36①② 18.52±3.38①② 70.22±10.24①②对照组 护理前 10.36±3.98 10.23±4.86 10.41±2.15 11.59±1.72 42.59±12.71(n=35) 护理后 11.74±4.15① 13.57±2.28① 13.62±3.03① 15.84±2.56① 54.77±12.02①
脑中风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但近年来的调查显示,脑中风的发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主要与生活、饮食习惯、工作压力、情绪、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7]。脑中风后,患者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疼痛、眩晕、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呕吐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病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即使在存活的患者中,大部分也会伴有各种各样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患者丧失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劳动能力、自理能力,许多患者因此产生自卑、无助、悲观、绝望,甚至轻生等负性情绪。
在脑中风早期,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开始康复治疗,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偏瘫部位的血液循环,预防长期卧床而出现的不良症状。在患者的机体功能有所好转时,便可以开始主动训练,提高患者肢体运动的协调性,从而更好的掌握穿衣、洗漱、如厕等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推拿、按摩、被动活动与主动活动等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对于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