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结合翻转课堂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1-05-13 01:14徐二琴沈晖张琼玉薛永举耿旭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诊断学蚌埠导图

徐二琴,沈晖,张琼玉,薛永举,耿旭

(1. 蚌埠医学院诊断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030;2.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安徽 蚌埠 233004;3.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安徽 蚌埠 233004)

《诊断学》的课程大纲是培养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对临床疾病进行诊断的能力[1],是培养合格医学生的必修课。但诊断学教学内容抽象、知识点混杂、重点难于把握,记忆困难,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难点。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被应用[2-3],我校也融入“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基于案例”的学习(CBL) 等教学方法[4-5],并借助于精品课堂、微信、QQ等网络平台的优势,开展了翻转课堂,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其分析思辨的能力,形成缜密的临床思维,实证研究效果明显[6-7]。但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我们也发现了翻转课堂的知识碎片化和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复杂、不容易建立相互之间记忆的联系等问题。为进一步深化诊断学教改的成果,在翻转课堂中我们融入了思维导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像、颜色、图形和符号等对记忆产生深刻印象[8],课下积极主动练习,沿着导图的思路查阅和复习相关资料。下面介绍实施过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择我院117名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对照组(58名)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组(59名)采用思维导图+翻转课堂教学法。两组的教师团队,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进度均相同。

1.2 研究方法及授课形式 两组的学生诊断学均参加讲座式授课的理论学习,在完成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对照组的学生参加按系统进行的诊断实验翻转课堂。

研究组学生参加基于典型病例的思维导图+翻转课堂学习:教师为研究组学生提供预选的胸腔积液、心肌梗死、急性阑尾炎的典型案例,重点解决相应症状和体征的初步诊断、诊断依据,指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一级和二级分支,然后课下自我归纳、总结;小组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图书馆查询资料、网上查询、小组之间讨论多种学习形式,充分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继续绘制三级、四级甚至更多分支,加深印象,最终均可以将诊断全部内容串联贯通,领会“同征异病,同病异症”的精髓,建立严谨的诊断思路,最终在病例分析中体现出来效果。

在我们设计的绘制心脏相关检查的思维导图中,学习小组的成员发现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对理解心尖搏动点位置的改变、心型的判断和心音的产生有很大帮助,进一步又发现了瓣膜结构和心音改变、震颤、杂音的关系,最终结合病理生理知识理解了心脏检查中各个体征的临床意义。

下面以心肌梗死为例,讲述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教师在微课的辅导中,强调学生把主题词“心肌梗死”放在中间,表达分支时要找准关键词,尽量使用图像、颜色、符号等生动形象的形式,发挥自己想象力,做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①从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胸痛开始,引出疼痛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及特点,重点导出腹痛的问诊要点和腹部体检的内容;②再从发热导出血常规分析和发热病因;③从奔马律、S1减弱的体征导出心脏视触叩听,心衰机制,肺瘀血,肺脏的视触叩听;④心肌酶谱的检查导出转氨酶、淀粉酶;⑤最后重点复习心电图的特征性动态改变;⑥以心梗处理原则与前面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诊断作用相呼应(见图1)。这样就把整本教材串起来,再结合典型的病例分析,临床思维能力就容易搭建了。最后插入各种图片、音频、视频、链接历年胸痛微视频大赛的网址,进一步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作用。

图1 基于心肌梗死的思维导图范例

1.3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1.3.1 客观评价 由两部分构成:理论考试成绩 (满分为100分) 、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满分为30分)。技能考核由包括问诊技巧 (病史采集、临床思维) 、体格检查技能(人文关怀)、化验单分析、心电图解读。

1.3.2 主观评价 采用不记名方式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组学生对基于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应用感受。告知学生问卷与学习成绩无关,要求接受调查的学生思考并选择最符合自己真实意愿的选项。共发放问卷59份,收回问卷59份,有效回收率59份,有效问卷为100%。

2 结果

2.1 客观评价 以两组学生的前一学年平均总成绩、学生男女构成比作为基线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实践技能考试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明研究组中将思维导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诊断学的学习效率,对诊断学知识点的掌握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表1 两组的理论、实验技能成绩比较

2.2 主观评价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积极性改善、学生主动参加讨论”等方面,认可度均在95%左右;在是否可以“有助于概念的记忆、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学生的认可度在90%左右,效果比较满意。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基于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问卷调查结果

3 讨论

当今社会对学习能力和素质的评判绝对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从“经典学院模式”转为“岗位胜任力”[9-10]的培养,国家教育部也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潜能[11],因此,在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时,我们更加关注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能锻炼其自学能力的新方法的实践。

我们在《诊断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方法这种可视化的组织性思维工具[12],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与学的互动性,客观与主观考核的结果都显示研究组的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组。以思维导图作为翻转课堂实施的架构基础,使大量碎片化、逻辑关系复杂的翻转课堂内容的学习过程变得有序,有助于开发学生大脑潜能[13],并有助于研究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的融会贯通联系绘图,逐步学会独立完成整体化的临床思维的建立,从而完成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建立、临床技能的培养、岗位胜任力的提高。与国内其它结果相同,都显示了在医学相关的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14-15]。基于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则可以巩固翻转课堂的成果,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形成主动参与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需要注意的是,有10%左右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或者不好,我们的分析认为这与他们没有掌握思维导图的自主绘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套用老师的思维导图,未主动绘图有关。

猜你喜欢
诊断学蚌埠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小院系列之二
近现代蚌埠民族传统体育的流变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