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桥,王俊利,李妹燕,林敏,石凤,庞晓霞,仇雯丽,陈发钦
(1.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广西 百色 533000;2. 右江民族医学院检验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3. 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院,广西 百色 533000;4.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 百色 533000)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人体催化磷酸戊糖途径的一种限速酶。G6PD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Xq28),长 23182bp,含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G6PD缺乏症是由于G6PD基因单碱基置换错义突变,导致酶活性下降,降低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出现红细胞通透性增加甚至细胞体被破坏,进而发生溶血性贫血。G6PD缺乏症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也是人类最常见的红细胞酶缺乏症[1]。大多数G6PD缺乏症患者没有症状,在某些化学药物、感染等诱导下可能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甚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死亡等。全球约有4亿人受累,是导致溶血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平均每年约有4100人死于该病[2]。世界范围内看,在非洲、亚洲、地中海和中东等地区,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最高,达15%~26%之间[3]。在我国,该病主要分布呈“南高北低”,以广西、广东、海南等发生率高,北方地区较为少见[4]。目前未见报道G6PD缺乏症在广西百色地区筛查人群中的分布状况,故需进一步研究。
1.1 一般资料 样本来源于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包括门诊和住院因病情需要或要求筛查的所有人群共4429例样本中,男性2248例,女性2181例。纳入标准:所有受试者均通过身份证信息、调查问卷(父母民族身份一致则将此样本判别为该民族)多渠道证实民族信息,同时收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样本采集均得到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后。排除标准:父母民族身份不一致者,铁缺乏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增生性贫血,肿瘤病史及其他遗传性疾病病史的患者。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日立7600-serie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执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G6PD酶测定试剂盒。
1.3 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者当日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3 ml,EDTA-K2 抗凝,2°~8°冰箱保存。在3000 r/min 条件下,离心5 min。去掉上清液,吸取压积红细胞20 μl加入1 ml去离子水(稀释51倍),充分混匀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15~30 min)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速率法测定。
1.4 判定标准 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正常成年人G6PD 活性的参考范围(>18岁):>1300 U/L,青少年组(<18岁):>1500 U/L。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广西百色地区人群G6PD缺乏症发生率不同性别间的比较 在4429例受检者中,检出G6PD缺乏的共431例,总发生率9.73%。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56,P<0.001),见表1。
表1 G6PD 缺乏症检出率与性别的关系
2.2 广西百色地区人群G6PD缺乏症不同民族间的比较 百色地区人群G6PD缺乏症不同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457,P=0.178),见表2。
表2 各民族G6PD酶筛查结果
2.3 G6PD缺乏症在不同G6PD酶活性水平的比较 将431例G6PD缺乏症患者按照G6PD活性水平分成三组,0~200 U/L和201~900 U/L的男性均明显多于女性,901~1300 U/L的女性多于男性,G6PD显著缺乏患者明显多于轻度缺乏,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G6PD缺乏症患者在不同G6PD活性水平的比较
2.4 G6PD缺乏症在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比例 G6PD缺乏症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成两组,<18岁为青少年组,>18岁为成人组,两组男性均多于女性,且青少年组更为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52,P<0.001),见表4。
表4 G6PD缺乏症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比例
G6PD缺乏症在我国具有典型的地域差异和种族差异,各地发生率报道不一,其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份[5]。据研究数据报告显示广西为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且分布致病性说明中国存在地区和民族差异[6]。本研究显示广西百色地区人群G6PD缺乏症总发生率为9.73%,高于广西新生儿筛查中心检出阳性率7.4%[7];且高于广东人群的发生率7.32%[8],及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群的发生率8.79%[9],低于海南黎族人群发生率12.05%[10]。
G6PD缺乏症属于X染色体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的红细胞酶病,当染色体发生G6PD基因突变,男性常表现为酶活性显著缺乏,而女性杂合子酶活性则范围较大,大部分活性趋于正常范围。因此,男性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在本次筛查人群中男性阳性发生率为11.97%,女性为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比例为1.61∶1,男性高于女性,高于海南人群的比率1.48∶1[11],略低于广州人群的比率2.06∶1[12],明显低于广西南宁人群的比率5.78∶1[13]。在431例G6PD缺乏症患者中,G6PD酶活性在0~200 U/L和201~900 U/L间的男性均明显多于女性,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缺乏患者多于轻度缺乏患者,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12]。在不同年龄段分组的比较中,青少年组和成人组的男性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另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4]。充分证实了G6PD符合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规律男性多于女性的特点。
已有研究发现,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中G6PD缺乏症阳性发生率存在差异[9,13]。而通过本次筛查我们发现,G6PD缺乏症在百色地区壮族人群的发生率为10.09%,汉族9.33%,其他民族6.76%,各民族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处于广西西部地区的百色是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为滇黔桂三省交接,西南部又与越南接壤[15],人口来源、遗传背景复杂,不同民族间通婚较为普遍,贸易、人口流动和迁移频繁活动等使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形成杂合群,从而改变原有的遗传平衡,结果与人群种族、环境因素等导致该病发生率在本地区与民族的关系较小有关[16]。
百色地区为G6PD缺乏症高发区[17],在本地区内应积极开展筛查,尤其婚前、产前检查等,可早期诊断和预防因G6PD缺乏而诱发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可减少G6PD缺乏症遗传发生率。同时也为深入明确本地区人群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的诊断,对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提高人口素质等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