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价值分析

2021-05-13 11:24潘志高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7期
关键词:瑞芬太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丙泊酚

潘志高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价值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7-0058-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外科手术术式的一种,微创特征明显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快速恢复,优势突出[1]。虽临床中对此术式的应用相对广泛,但患者机体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对疗效产生一定影响。要想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术中患者体征稳定并减少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就应对麻醉药物进行科学选择。其中,瑞芬太尼属于阿片类药物,用药后起效速度快,可达到镇痛目的,且不良反应少。丙泊酚属于静脉麻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与维持中,可使血药浓度稳定性增强,且不会残留在体内,半衰期短且起效速度快[2]。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十分有必要。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课题中,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进行统计学比对,按照入院序号划分两组,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2~58岁,中位年龄(36.37±1.73)岁,实验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0~61岁,中位年龄(36.33±1.71)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视为可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需尽快为其创建静脉通道,经3min面罩吸氧后,完成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监护设备的连接[3]。在手术之前,患者需以肌肉注射形式给药,即0.5mg阿托品。与此同时,还应进行诱导插管,麻醉药物主要包括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顺阿曲库铵,剂量标准分别为每千克体重2mg、4µg、0.1mg、0.15mg。经气管插管后与麻醉机连接,机械控制患者呼吸,并将潮气量控制在每千克体重8~12mg范围,而呼吸频率则控制在12~14次/min[4]。

对照组应用芬太尼维持麻醉,剂量标准为1~2µg/(kg·h),在手术结束后要立即停止用药,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且睁眼后将导管拔除。

实验组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剂量标准分别为每千克体重0.2µg、2mg。在手术结束后要立即停止用药,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且睁眼后将导管拔除[5]。

1.3评价指标 ①对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时间点包括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手术后,主要血流动力学指標包括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②比较分析两组麻醉效果(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镇痛效果(术后10min、20min、30minVAS评分);③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状况,即恶心呕吐、躁动、尿潴留。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示为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 组间麻醉诱导前HR、SBP、DBP指标差异性不形成(P>0.05);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手术后两组HR、SBP、DBP指标对照(P<0.05)。详见表1。

2.2对比患者麻醉效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P<0.05),详见表2。

2.3研究两组不良反应 实验组发生率较之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2.4比较患者镇痛效果 实验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P<0.05),详见表4。

3讨论

目前,腹腔镜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可在短时间内恢复[6]。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要求麻醉,主要是将特制导管置入腹腔内部,将二氧化碳注入其中形成气腹,在压力充足后,于腹部做出4个切口,且直径不超过1.5cm。在腹腔镜视野中对胆囊三角区结构进行解剖,对胆囊动脉与胆囊管进行缓慢夹闭与离断处理,将结石在内整个胆囊切除。然而,麻醉效果会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在创建二氧化碳气腹后会出现二氧化碳弥散吸收的情况,直接提高了腹内压,同时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度会明显增加,降低了机体内合成激素含量,增加分解激素[7]。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心跳速度明显加快、血压提升,术中其血流动力学也会随之变化。而确保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是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能够使手术治疗期间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得到缓解,因而需科学选用麻醉药物[8]。但仍需注意的是,研究中所选用的两种麻醉方案虽应用普遍,但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始终有待验证。

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各项指标较之于对照组(P<0.05)。数据分析中,实验组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手术后HR、SBP、DBP指标比对照组低,术后10min、20min、30min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表明,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程度较小,镇痛与麻醉效果突出。原因分析如下:芬太尼的麻醉维持时间短,容易使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与低血压等症状,对其循环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带来影响。瑞芬太尼属于新型的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在用药后,可在短时间内起效,而且镇痛效果凸显,以免呼吸系统受抑制。药物在抑制中枢神经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同时还可使其应激反应强度减轻,使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并实现动脉血管扩张的目的,与此同时还会对应激反应引起的心率加快情况加以抑制。与芬太尼麻醉药物相比,瑞芬太尼镇痛效果更强,可通过非特异性酯酶进行分解、代谢。丙泊酚是常用麻醉药物,起效速度快,两种药物联用则是镇静、镇痛与麻醉效果显著增强[9]。在此基础上,研究中也证实,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也就是说,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维持麻醉的安全性更高,究其原因,联合应用可使瑞芬太尼的用药量减少,因而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总体来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联合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安全性较高且镇痛、麻醉效果理想,可作为优选麻醉方法。

猜你喜欢
瑞芬太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丙泊酚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