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视角下的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优化研究

2021-05-12 09:22汪笑梅种培芳
园林 2021年5期
关键词:驳岸滨水兰州

汪笑梅 种培芳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边缘地带,是城市自然资源和生物类别最为丰富的区域,对于城市风貌的打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采取生态保护措施能够更好地促进景观环境和谐发展。以兰州黄河风情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探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剖析滨水景观类型,探讨现存问题,从滨水景观生态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景观优化措施和生态修复策略。旨在解决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为城市滨水景观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保护支撑,探寻现代滨水生态景观和谐之路。

生态保护;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优化建议

城市滨水区是指现代化城市水域与陆地范围内所接壤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地带,是结合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景观的水体与陆地的总和[1-2]。城市滨水区域提供了城市公共开放绿色空间,满足了市民日常活动的场地需求和观景愉悦心灵的审美需求。滨水区生态保护是指运用生态优先原则,通过绿化起到一定的涵养水源、丰富树种、调节气候作用,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原有林地、草地、湿地、农田,保护原有生物的多样性[3],使其城市滨水空间恢复再造,水体质量得到改善,自然生态的驳岸得以营建,努力打造绿色的高品质环境空间[4]。

20世纪60年代初期,滨河区景观规划设计就已在北美和西欧等地展开,在营造滨河景观带公园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使人文与自然结合,将景观与生活有机串联一起[5]。80年代后,由日本土木学会编著的《滨河景观设计》一书全面阐述了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的方法和相关理念[6]。2006年,Rauno Sairinen对赫尔辛基滨水区进行改造再生,认为建设集生态、经济、社会为一体的城市滨水区具有重大的意义[7]。随着美国巴尔的摩内港的成功改造,滨水区研究趋向功能化。现代滨水景观建设不仅重视人为景观设计,更加关注生态保护的作用。目前,国内关于滨水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风貌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建设。有研究认为每条河流至少有4个重要的功能价值:生态价值、遗产文化价值、城市功能价值、城市景观价值[8];王新军认为维持滨河地带绿色生态可通过河道综合整治实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9];邝敏毅认为水域与陆地接壤带,应设置滩涂、水潭创造不同生物的生活场所,并提出多种生态化的河涌改造方案[10];刘滨谊、周江结合生态学、河流动力学、景观游憩等诸多角度对河道驳岸建设的安全性、生态性、景观性和亲水性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规划设计对策[11]。

我国滨水景观研究大多是基于对国外优秀滨水景观案例分析之上提出的笼统建议。从近年发展状况来看,很多城市对滨水地区景观生态开发相当重视,如上海苏州河治理、河北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等。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沿海发达城市滨水景观,缺乏对中西部的相关研究,对于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研究的文章虽有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本文通过对兰州滨水景观的深入剖析,在生态保护基础上提出景观优化建议和生态修复措施,不仅可以丰富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建设基本数据,还能为今后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兰州黄河风情线景观研究能够对相似地理特征的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保护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兰州是黄河流经省份中唯一一座穿城而过的城市[12]。兰州风情线景观沿黄河两岸东起桑园峡,西至西沙大桥,全长42 km,面积22.87 km2(图1),是兰州市的核心景区,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开放式市内滨河公园。滨河路沿黄河南北两岸,分别为南滨河路与北滨河路,是联系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的重要干道[13]。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融入西北和甘肃地域文化精华,以中山桥为中轴,以黄河两岸风光为依托,将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汇集其中,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生态长廊,有着“兰州外滩”的美称。

1. 黄河风情线片区规划图(规划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实地调查

在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黄河风情线城区段(西沙大桥—雁滩黄河大桥)全长约30 km的南北两岸滨水景观进行实地调查。南侧以南滨河路为界,包含小西湖公园和白云观,北侧以北滨河路为界,包含白塔山和兰州碑林,对其文化景观、湿地景观、绿地植物和市政景观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对植物配置进行样地调查;对东起桑园峡包兰铁路桥,西至河口新城大桥,全长约54 km的南北滨水湿地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1.2.2 样方调查

选取七里河黄河大桥西侧至银滩黄河大桥东侧段南滨河景观带作为调查样地(图2),采用样带和典型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植物景观配置模式。在不同地段选择不同配置模式的区域,每隔20 m作为一条样带,在样带内设置5 m ×5 m、3 m ×3 m、1 m ×1 m的小样方对乔木、灌木及草本进行调查,共调查6个典型样方。

2. 调查样地区位图

2 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现状

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规划建设综合了兰州的地理、人文、历史、文化等要素,众多景观节点见证兰州历史沧桑巨变,为城市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参考近年研究,滨水景观构成可分为文化景观、湿地景观、绿化景观、市政景观和背景景观5大类,由于背景景观包含建筑物、山体以及天际线,超出滨河路道路边界线,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兰州黄河风情线的文化景观、湿地景观、绿化景观以及市政景观的铺装景观进行调查和分类汇总。

2.1 文化景观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中文化景观节点主要包括历史遗迹类景观、滨水公园、湿地公园、雕塑小品景观和建筑景观5种类型(表1)。由于沿岸滨水绿地为公园提供了大量建设基地,因此在文化景观中滨水公园建设最多(图3),包含2座体育运动型公园。

3. 风情线文化景观节点类型统计图

表1 风情线文化景观节点统计表

2.2 湿地景观

2.2.1 湿地、滩涂地景观概况

黄河兰州段湿地总面积1 729.68 hm2,主要由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组成(表2),天然湿地包括面积大于5 000 m2的河心岛、滩涂地、季节性河滩、沿岸河滩、湿地公园在内的47块河岸湿地,共计517.17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95.3%。

表2 黄河风情线湿地、滩涂地现状表

2.2.2 堤岸、驳岸景观概况

堤岸类型分为人工式堤岸和自然生态式堤岸。滩地狭窄或没有滩地的地段,堤岸采用人工垂直堤岸(图4),但部分河床较大的黄河沿岸茶摊也采用垂直堤岸。空间大、景点密集、游憩数量多的地段多采用人工阶梯式堤岸(图5),如体育公园、近水广场、龙源、音乐喷泉、亲水平台等,此形式有较强的亲水性并且能丰富河道景观。除此外,在景点少、休憩地多、绿地景观多的地段多采用自然生态斜坡式堤岸(图6),能够较好涵养水源、保护生态[14],如滩尖子湿地公园、银滩湿地公园。

4. 垂直堤岸剖面图

6. 生态护坡堤岸剖面图

5. 阶梯型堤岸剖面图

2.3 绿化景观

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已建绿地172.8万 km2、种植草坪16.5万 km2,分车绿化带12.5万 km2、行道树16 411株。金叶女贞、紫叶矮樱等小灌木25.3万株,丰花月季、海棠、丁香等花卉27.2万株。植物配置体现出植物多样性和空间层次性,做到乔灌草结合,以乔木为主。对样地的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统计显示样地内共有植物90种,其中乔木44种、灌木19种、草本22种、藤本5种(图7)。

7. 样地植物种类统计图

2.4 铺装景观

铺装类型有透水砖、卵石、道板砖、六角砖、花岗岩等7种类型(表3),现有铺装中,大部分路段存在破损严重、塌陷、积水等问题,影响整体美观和行人满意度。

表3 铺装类型统计表

2.5 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现存问题

(1)整体效果方面。部分建筑已紧邻或延伸至河岸,破旧房屋散落于河滩之上,此现象在南滨河路马滩段表现较为明显,对滨水空间造成了浪费,使南北两岸景观视觉上产生不达性,不能更好地为游人创造出景观通透的视觉廊道。

(2)景观节点方面。景观节点作为观赏景观区的精华所在,是游人必经和汇聚之地,现有景观节点不能很好地传递兰州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缺少城市地域特色。景观节点之间缺乏联系性和整体感,造成局部景观节点人流量冷淡。

(3)植物绿化方面。虽风情线两岸已经形成绿色廊道,但绿化总体较为凌乱、养护欠缺、绿地形式单一、整体绿化略显单调,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配置较为单一;缺少观花植物,冬季景观不明显,不能满足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观营造理念。

(4)湿地景观方面。废弃污水排放破坏水体生态平衡,造成水生植物生长受到限制。行人“抄近路”的步行轨迹和滩地大量占用、开垦对湿地景观造成明显的破坏,黄河经枯水期后,大片的河滩裸露,河岸线植物干枯、水土流失对景观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5)驳岸景观方面。垂直堤岸偏多,与河流水位线高差大。堤岸的形式、材质单一,导致亲水环境单一,功能不够丰富。驳岸的垂直陡峭缺失了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同时也降低了景观的观赏效果,生态景观的参与严重匮乏。

3 滨水景观生态优化建议

3.1 开放视觉廊道

建筑物与水岸线的距离严重影响了游人景观视野的丰富度,在滨水区景观的建设中应严格把控建筑物的位置及距离,减少建筑对滨水区绿地空间的侵占,建立连续贯通的绿色景观廊道,确保视觉景观的开阔度,利用其自身地形打造景观节点。如兰铁泵站观景台(图8)改变以往旧貌,利用自身地理及环境优势,开辟了观赏滨水区景观的有利视觉廊道。在样带地马滩段利用荒废的河滩创造出滨水绿色廊道[15],沿岸设立亲水浮船,增加景观效果。在百合公园及马滩湿地公园搭建公园连道(图9),利用公园景观节点之间的联系,串联散乱且孤立的滨水绿地,使河滩、公园、滩地形成完整连续的景观生态廊道。

8. 兰铁泵站观景台

9. 公园连道效果图

3.2 优化植物景观配置

3.2.1 遵循生态和谐原则

在原有景观效果良好的湿地、滨水绿地及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改善,使其功能性和景观性达到高度的统一协调。以追求春景艳、夏景阴、秋景韵、冬景静的植物景观为目标,选择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园景树,结合花灌木、藤本、木本以及地被植物等多种植物,运用阔叶与落叶、速生与慢生搭配的原理营造出多变的景观,达到最大观赏效果。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平衡,保持黄河水土,结合兰州的人文风貌和地域特色,可在植物配置中加入百合和玫瑰来营造特别的城市形象景观。不同滨水区域植物所发挥的生态效益不同,为创建滨水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可利用点线面的原理,选用乡土树种、水生、湿生、林地植物群落(表4),通过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图10),营造多层次、更接近自然的丰富生态景观。

表4 不同区域植物配置表

10. 滨水区植物配置图

3.2.2 打造四季景观

因滨水景观建设时忽略了对景观季相色彩的营造,导致观赏景观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季节的景观需求,达不到景观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针对季相景观要求,春季种植樱花、连翘、迎春、玉兰、榆叶梅、紫丁香等,增加春色叶树种,如栾树、鸡爪槭、七叶树、臭椿等营造春日特色;夏季种植月季、荷花、木槿等植物;秋季种植菊花、大丽花、银杏、五角枫、元宝枫、爬山虎、火炬树等观花或者观叶树种,体现秋日韵味;冬季种植观景的紫叶小檗、大叶黄杨、红瑞木等具有色彩的树种,增强冬季景观视觉感。借用植物的色彩美打造四季景观,体现独特的兰州滨水景观,突出滨水景观迎山纳水的特色。

3.2.3 选择抗污染树种

植物有着“环境吸尘器”的美称,在滨水景观的建设中,加强抗污染树种的应用不仅对景观建设起到有力作用,而且对于局部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种植旱柳、榆树、圆柏、紫薇、刺槐、广玉兰、连翘、栾树、银杏、紫穗槐、紫藤、爬山虎、侧柏、五叶地锦等,可对黄河沿岸空气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减少灰尘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城市滨水绿地生态效益,创造适宜小气候,为城市发展带来新活力。

3.3 生态修复措施

3.3.1 改善亲水驳岸

采用斜坡式亲水平台,即生态驳岸[16](图11)和人工驳岸(图12),增加驳岸景观亲水性。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如柳枝垫层护岸、抛石、石笼以及植草缓坡等,兼顾生态修复与雨洪防护功能。生态驳岸以还原自然生态原貌为主,同时做好驳岸的防护加固措施,避免驳岸水土流失。人工驳岸则是以改造为主,增加生态功能和亲水性,设计多级台阶适应不同水位的需求。在低水位时,水体有连续的水面,在水涨或有洪水时,部分台阶或滩地被淹没,从而满足了防洪的要求。平时,此区域适合休闲游憩,成为理想的开敞活动空间,提供了黄河水面景观的观赏视线。

11. 生态驳岸剖面图

12. 人工驳岸剖面图

3.3.2 应用雨水净化技术

道路硬质铺装采用透水砖,增强道路排水通透性,减少雨水对于道路的损害和对景观效果的影响。解决水源污染问题,恢复流域的水流下渗能力和净化功能,治理并改造沿河的鱼塘、水池、低洼地等,并将其纳入城市雨洪调节净化系统当中,能够对缓解城市内涝,补充景观用水提供重要支撑。在滨河公园河岸沿线大面积、高密度种植芦苇、水芹菜、香蒲等水生经济作物,通过植物自身吸收氮、磷等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依靠水车的输水作用,将净化后的水体用以灌溉园中植物,实现资源再利用。配合利用多种湿地植物营建生物的多样性食物链,创造城市边缘生态系统的和谐多样[17]。

3.3.3 修复建设河滩排洪沟

在调查中发现,多个排水管道接入黄河沿岸,废弃污水影响了河滩景观舒适度,因此排洪沟的修复和建设可改善城市滨河面貌。在解决水污染、淤泥阻塞等问题上,应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对河道进行自然化的绿色河滩设计改造,以协助自然恢复、营建多样生境为目标,适当保留原有植被,提高乡土植物利用率,恢复自然驳岸,以重塑河流生命力。净化排水管道的水源,对管道进行及时疏通,及时协调改善沟渠护坡及沿沟建筑的垂直绿化。在景观匮乏地适当对排水沟进行改造,对沟渠进行硬化处理,存在高差处可创建跌水景观小品,增加滨水活力空间。借助湿地公园的自然修复功能,将其作为滨水景观与黄河之间的自然缓冲带,将城市污水进行过滤净化后流入黄河。

4 结论

兰州市黄河风情线作为城市的景观主轴,提升兰州城市形象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兰州滨水景观的建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以满足游人与本地市民的需求。针对黄河风情线生态保护发展的需要,应着力建设景观视线廊道,同时优化植物配置,应用生态修复措施。绿色河滩设计为治理河滩和充分利用排水沟提出了有益建议,旨在将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带建设成为一个更具有城市特色的绿色活力空间。

猜你喜欢
驳岸滨水兰州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兰州琐记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探究园林驳岸的构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