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颖,漆洪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重庆 400016)
肩难产是头位阴道分娩可能发生的产科急症之一。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嵌顿于耻骨联合后上方,用常规助产手法不能娩出胎肩,分娩进程停止[1]。文献报道,肩难产的发生率为0.2%~3%[2-3],是与巨大儿、母体糖尿病、既往肩难产史、产程异常、器械助产等危险因素相关的不可预测事件[4-6],由于其突发性和缺乏可靠的预测因素,肩难产成为产科工作者面临的挑战。通常,处理肩难产首选操作为McRoberts法(屈大腿法)+耻骨上加压[2]。2019年Sancetta等[7]介绍了一种解决肩难产的新方法—耸肩法,当发生肩难产,应用McRoberts法+耻骨上加压失败后,耸肩法可作为处理肩难产和分娩新生儿的替代方法。
耸肩法遵循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图1A-E):(1)当发生肩难产时,一只手将胎儿颈部向前肩屈曲,另一只手滑入后肩,胎背在产妇左侧用左手,胎背在右侧用右手(图1A)。(2)操作者的大拇指和食指环绕握住胎儿后肩,大拇指和食指在后肩腋窝处会合(大拇指、食指、剩余三指呈“OK”姿势)(图1B)。(3)将腋窝向新生儿头部方向牵拉,同时将后肩推向胸侧,对后肩施加向阴道口向胸部的力量,完成耸肩动作。将后肩牵拉至耸肩位置时,注意抬高后肩,减少骶岬阻碍(图1C)。(4)一只手保持对后肩的持续牵拉,另一只手将新生儿头部恢复至身体轴线方向,此时头部和后肩作为整体固定,形成头肩整体(图1D)。(5)将头肩整体沿胸部(面部)方向旋转180°,旋转后,前肩转到了后方,从嵌顿的位置移出,此时分娩只需最小的向外牵引力就能得以进行(图1E)。
2019~2020年我院产科运用耸肩法成功处理肩难产的2个案例,实践说明耸肩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案例1,经产妇38岁,4年前经阴道分娩一女婴,重4020g,产程顺利无特殊。本次入院诊断:G3P1,39+1孕周临产。入院时复测宫高37cm,腹围108cm,于孕38+6周超声检查提示胎儿腹围355mm,双顶径97mm,股骨长78mm,考虑巨大儿可能。本次分娩第一产程5h,第二产程1h,胎头以枕左前娩出后,常规轻柔向下牵引,前肩未能随之娩出,发生肩难产。助产士尝试McRoberts法+耻骨上加压,胎肩无松动迹象,因胎背在母亲左侧,助产士左手充分润滑后滑入后肩,拇指和食指在腋下以“OK手法”钳住后肩,将腋窝向外朝向胎头牵拉以完成耸肩;为避免强行牵拉后臂增加肱骨骨折的风险,助产士将胎儿头部和耸起的肩膀固定在一起,作为整体顺时针旋转180°。此时,后肩转至耻骨联合前下方,先前受嵌顿的前肩转到了后肩的位置,分娩得以进行。新生儿出生体重4250g,出生后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为9分、9分、10分,血气分析pH值7.30,常压给氧后,新生儿面色恢复红润,呼吸平稳,无产伤,产妇会阴Ⅱ度裂伤。
案例2,初产妇32岁,入院诊断G1P0,38+3孕周临产,产妇身高156cm,入院测宫高34cm,腹围99cm,阴道检查骨盆无明显异常,估计胎儿3300g。产妇因“规律宫缩,宫口开大2cm”入院,产程进展顺利,未行镇痛分娩。第一产程8h,第二产程2h 30min。胎头娩出后,左前肩嵌顿,助产士通过McRoberts法联合耻骨上加压不能解决,立刻行会阴侧切,进行耸肩操作,后肩被骶岬阻碍,行耸肩法失败。随即协助产妇从膀胱截石位翻转至手膝位,尝试娩出前肩和后肩都未能成功,产科医生左手进入阴道握住后肩,此时骶岬阻碍减少,耸肩操作得以进行,将头-肩整体顺时针旋转90°后,前肩松动,再进行90°的旋转胎儿娩出,分娩顺利完成。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410g,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为7分、9分、9分,出生后行正压通气,儿科医生检查无产伤,血气分析pH值7.15,后因呻吟转儿科,产妇为常规侧切伤口,会阴无撕裂。
图1 耸肩法
从历史进程看,1942年提出Woods法[8],该方法是旋肩法的一种,基于螺钉应用原理。 Woods将肩难产比喻为螺栓旋入螺母时发生“螺纹错扣”,此时直接的拉力难以将其拔出,而逆着螺纹旋转能轻松将其取出。Woods法利用耻骨、骶岬和尾骨形成的内部空间解剖结构,采用螺旋式旋转操作,同时配以向新生儿臀部施加向下的压力,以减轻分娩过程中对胎儿头部的过度牵引,试图减少臂丛神经麻痹的可能性并促进分娩。1945年,Barnum[9]首先报道并推广牵后臂法,操作者将手沿骶骨伸入阴道,胎背在产妇左侧用左手,胎背在产妇右侧用右手,沿胎儿后上肢到肘部,如肘关节屈曲,操作者抓住前臂经胸前娩出后臂,如肘关节伸直,在肘窝处加压用力使之弯曲再将手臂拉出阴道。1964年,Rubin法[10]作为减小双肩径的方法被用以解决肩难产。Rubin法的操作要领为手指的压力直接作用于前后肩的背部,然后向前旋转肩部(朝向胎儿面部),努力将肩膀向胸部内收,从而减少肩膀周长,以利于分娩。然而这些方法并非总是有效,大型队列研究显示Woods法与Rubin法与较高的产伤率相关[11-12]。1966年,“四肢着床”法由助产士Ina May Gaskin首次报道[13],该方法又称Gaskin法,要求产妇双手掌和双膝着床,置于手膝位。Gaskin 法增加了骶骨窝的空间,增加了产科真结合径和骨盆出口的后矢状径,可使部分胎肩从耻骨联合下滑出;当产妇改变体位后,向下的重力作用也有利于胎肩娩出。1983年提出的McRoberts法[14]是目前公认的处理肩难产的首选操作方法。该方法要求产妇的大腿极度屈曲紧贴腹部,此方法减小了骨盆倾斜度,拉直了腰椎与骶椎的突起,减小了骶岬的阻碍限制。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建议,当发生肩难产时,首选McRoberts法和耻骨上加压,成功率为24%~62%[15]。如果不成功,经验性选择娩后肩作为后续操作[16],成功率可达84%[11,17]。
文献数据显示,肩难产导致新生儿产伤的总发生率约为5.2%,其中大部分是肱骨、锁骨和臂丛的损伤[11,18]。对于采用McRoberts法加耻骨上加压未能解决的肩难产时,选择减少新生儿和产妇损伤的替代方案非常重要。后臂的分娩是一种可能,但要求新生儿的手能从胸部划过,这在巨大儿或狭窄的母体骨盆结构中可能非常困难[19];此外,娩后臂过程中的暴力性尝试可能导致肱骨或锁骨骨折。耸肩法的优势在于耸肩动作完成后,后肩被推向胸侧,双肩径减小;后肩和头部作为整体移动,旋转过程中肩部始终保持内收;头-肩整体完成180°旋转,无需将后臂完全娩出,分娩将迅速进行。该方法减小了双肩径,有利于分娩;不涉及对新生儿后臂的操作,肱骨或锁骨损伤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肩难产时胎头过度牵拉可引起臂丛神经损伤,是发生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的主要原因之一[20]。臂丛神经由颈C5~C8与T1神经根组成,主要功能为支配上肢、肩背和胸部的感觉和运动。耸肩法将新生儿后肩向头部下方耸肩,牵引的方向朝向新生儿头部,耸肩的肩膀没有任何拉伸,臂丛也不会被拉伸;耸肩法操作中头肩整体的旋转方向朝向新生儿面部,在旋转过程中,被嵌顿的前肩向新生儿胸部移动,同样不会对臂丛产生明显的牵引力,保护臂丛优势明显。
在某些情况下,后肩可能受阻于骶岬,不能进行耸肩操作,Sancetta等[7]最终回到McRoberts法娩出了前肩,其推测在此种情况下,选择娩前肩更为合适。案例2将Gaskin法和耸肩法相结合,最终成功解除了1例严重肩难产,推测如果遇到因骶岬限制不能完成耸肩操作的案例时,Gaskin法联合耸肩法会是值得优先考虑的方法。
耸肩法是旋肩法和牵后臂法的改良与结合。该方法在模拟训练中易于习得,只需借助操作者的双手,不需要其他工具设备,同时降低了新生儿产伤的发生,保护臂丛神经优势明显,可以作为产科医师和助产士临床处理肩难产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