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主题作文素材积累

2021-05-12 01:54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4期
关键词:范仲淹曾国藩浪费

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先贤对我们的教导,也是先贤对我们的告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今天,我国餐饮的浪费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程度。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更关系到国家战略。民以食为天,这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改变的事实。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尤其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我们拥有了现代科技,但是粮食的生产仍然受到天灾、人祸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一旦陷入粮食危机,那将是无法挽救的灾难。

因为粮食得来不易,所以我们需要倍加珍惜;因为粮食得来不易,所以我们没有权利浪费毫厘。只要我们能够从内心深处认同“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理念,那么浪费现象很快就会消失。

名言警句

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

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4.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魏书》

5.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史记》

6.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唐·白居易《草茫茫》

7.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8.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宋·苏轼

9.制俗以俭,其弊为奢。

——宋·王安石

10.惟俭养德,惟侈荡心。

——《明·通鉴》

1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

12.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中国谚语

典型素材

1.范仲淹: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他在应天书院读书时,一位同窗好友见他的伙食太差,便让家人送饭时多带一份,准备赠与范仲淹。范仲淹再三婉拒:“我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骤然吃上你送来的美味佳肴,以后就再也吃不下粥了,那怎么能行呢?”

范仲淹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他儿子范纯仁结婚时,范仲淹已经身居高位,经济相当宽裕了,但是听说儿子想用锦罗绸缎作为婚房的装饰,立即把他喊来训话:“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帷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其节俭的家风可见一斑。

范仲淹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经留下一句话:“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仔细品味。

2.“一品宰相”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一度功高震主,权倾天下,但他的起居生活却非常俭朴。外国人戈登描述他与曾国藩会面的情景:“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油渍斑斑。”

吃饭上,曾国藩亦不讲究,简单至极。通常他每顿饭只有一个菜,“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而自奉之啬,无殊寒素。”因为每餐只享用饭一碗、菜一品,当时人们戏称他为“一品宰相”。

为提倡节俭,教育家人,曾国藩于大堂上亲书一联:“惜食惜衣,不惟惜时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

3.清贫度日的“百校之父”

田家炳,香港著名企业家,他因资助教育而为国人所熟知。

在中国大陆,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动辄捐款几百万、几千万的田家炳,在香港却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他没有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出门住酒店,他都要自带肥皂,因为他觉得“用了酒店的肥皂,用不完很浪费。”

外出吃饭,他只要一杯清水,不喝饮料。一位香港记者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全港700万人,若每人少开一罐饮料,就能省下700万个罐。”

4.捐款1000多万的清华教授

2012年2月,处于癌症晚期的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捐出毕生积蓄1400余万元,设立基金,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赵教授没有创办过企业,也没有转让过专利,他的钱都是一分一分省出来的。1998年,退休后的赵家和应邀去美国讲学,收入不菲,但赵教授却规定全家每月只能用100美元的生活费。

家人去超市采购食物时,只敢挑最便宜的鸡腿和法棍面包;买衣服时,甚至会拣一美元的化纤毛衣,吃一顿中式自助餐,就是全家人最奢侈的享受。

就这样,三年以后,赵家和带着省吃俭用积攒下的20万美元回到国内。他把这“第一桶金”交给搞金融的学生打理,把后来的讲学所得也陆续补充进去,这笔钱越积越多。资金积累到500万时,他开始有计划地资助贫困学生,临终前,他把钱一分不剩地捐了出去。

时评素材

1.绷紧粮食安全之弦

新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渐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转变,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片土地上每天有14亿人吃饭,这是我国需要直面的基本国情。守住耕地红线、利用科技促进粮食增产之外,每个人也都要养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居安思危,细水长流。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人只有时刻对粮食安全保持一种危机意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个体力量方能汇聚成流,进而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底座,增强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定力。而这最终,惠及的是国民长远福祉。

(摘自“新京报评论”)

2.未雨绸缪,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比起过去,我们现在确实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端牢“中国饭碗”有底气,但不能忘记,每一粒粮食都来自辛勤的劳动,仓廪充实不是挥霍浪费的理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精神,必须传承发扬下去。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摘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3.从短缺到温饱再到小康,我们不能未富先奢

75岁的赵大爷祖籍河北,现在跟随儿女在北京定居。他告诉记者,平时生活中会看到一些铺张浪费的行为,感到很痛心。“我们这代人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吃不上饭、饿到全身浮肿的感受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熬过苦日子,才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现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各种农副产品花样繁多,超市里、菜场里,想买什么都能买得到,这是过去几十年“票证时代”想都不敢想的生活。赵大爷向记者介绍,计划经济时期,商品供应相当匮乏,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吃饭要粮票,买糖得有糖票,就连买火柴,也得用火柴票。还有粮本、副食本、煤本,每家每户冬天能买多少煤,也是定量供给的。”

(摘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4.美食不可辜负,更不可浪费

近日,吃播浪费严重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多家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相继作出回应,将加强对美食类直播内容审核,杜绝餐饮浪费行为。享受美食是件快乐的事情,“吃播”的本义应是推荐美食、分享快乐。但一些平台和主播过分追求流量和利益,使“吃播文化”走向极端,变得越来越畸形。

一些大胃王吃播日复一日挑战食量“上限”,有些主播在镜头前看似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喝,镜头后却是各种剪辑来掩盖假吃、催吐、倒入垃圾桶等,这些极端现象不仅铺张浪费、危害自身健康,更误导了消费习惯,对饮食文化造成不良影响。分享健康、节俭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文化,回归生活、回归健康,这样的“吃播”才能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摘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范仲淹曾国藩浪费
不浪费
跟曾国藩学修身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曾国藩吃牢饭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官场圣人范仲淹
范仲淹苦读轶事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范仲淹教子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