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年底,我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世界语班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杂志社工作,从此开始了我的世界语职业生涯,并从一而终地干到2003年退休。退休后,我被中国报道杂志社返聘了11年,工作到2014年年底。其间,我专职从事了《中国报道》世界语版的翻译编辑、世界语图书的出版工作,还当了10年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中国报道杂志社和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尽管在组织领导关系上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但也常常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对我来说,可谓是择一业、终一生。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于1951年3月11日。在70年的历史中,她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做出可贵的贡献。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會和2004年在北京举办的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可以说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这7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一页。我是大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协会成立70周年之际,我想谈谈我对两次世界语大会的印象。
国际世界语大会每年轮流在各国举行。它被看成是全球世界语者的大聚会,各国世界语运动的大展示,是各国人民用中立的语言——世界语进行平等交流、相互了解的大舞台,是国际世界语协会重要的工作之一。
1986年,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共有五大洲54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名世界语者报名参加。这是当时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会议,也是国际世协在欧洲之外举行的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大会。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召开,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担任大会最高监护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华担任国家委员会(大会荣誉委员会)主席。本届大会荣誉委员会是有史以来规格最高、人数最多的委员会,由包括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楚图南,中央、国家有关部委部级、副部级的领导和各界名流共43人组成,他们的支持是大会成功的重要保证。
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第71届世界语大会,是当时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会议,有五大洲 54个国家和地区的 2400多名世界语者参会。
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议题是“相互了解、和平、发展”。各国世界语者正是怀着了解中国的迫切愿望云集北京。他们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的生气,中国的古老文明和中国世界语者以及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在大会期间,除了传统节目,我们组织了很多有中国特色的活动。例如,极具民族特色的两场晚会,一场是舞剧“丝路花雨”,一场是由京剧折子戏、民族歌舞、杂技、魔术等节目组成的晚会,使与会者得到艺术享受。
国际大会大学是国际世界语大会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本届大会大学由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常务理事叶君健主持。10个报告人中有3个来自中国。他们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会长、著名的语言学家陈原,他的报告是《人民、语言和文化》;著名的翻译家、世界语学院的院士李士俊,他的报告是《中国民歌初探》;和中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西北农大教授周尧,他的报告是《蝴蝶回来了》。可以说,这是中国世界语者在大会大学上作报告的最强阵容。此外,在大会上还举办了汉语速成班、太极拳学习班、针灸治疗等有中国特点的活动和旅游。大会期间我们组织了长城、十三陵一日游,几乎所有的外国与会者都报名参加了。
开会、旅游不仅让各国与会者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看到了我们古老的文明,各地的风景名胜,接触了我们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树立了中国的良好形象,而且为我们国家带来了一笔可观的外汇收入。可以说,大会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国际世界语界也对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当选的国际世协主席汤金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大会,是发展的大会,是和平的大会。大会是一座桥梁,是不同文化的桥梁,不同生活方式的桥梁,是南方和北方、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桥梁。国际世协机关刊《Esperanto》也发表评论说:“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是世界语史上最成功的大会之一,在世界语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第89届大会上,左起依次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谭秀珠、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科尔塞蒂。
2004年,在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的18年之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又第二次承办了国际世界语大会——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此时的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给我们办会创造了与18年前完全不能相比的良好条件。
像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一样,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从筹备到召开都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大会的议题是“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是大会的最高监护人,大会荣誉委员会(我们称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筹备委员会)的名誉主席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主席是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成员包括时任国新办副主任蔡名照和各部委的部级、司局级40多人,共有51个国家2031名代表参加。
本届大会的内容,除了国际世界语大会的传统节目和保留了第71届大会体现中国特色的活动外,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中国元素,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大会开幕式之前,在国际会议中心一层大厅举办了“感受中国,魅力北京”的大型文化展。展览向与会的各国朋友全面地展示了中国的古老文明和现代发展及我们首都的独特魅力。展览非常隆重,国际世协的所有领导都出席了展览的开幕式,整个会议期间参观的各国朋友络绎不绝。
在隆重的大会开幕式上,在众多的国内外领导人的祝贺和讲话中,人们想不到最感人的一幕发生在一个91岁的老人身上,他就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名誉会长张企程老。张老从事世界语运动已经有70多年了。他作为中华全国世协秘书长时,曾参与了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申办、筹备和组织领导工作。听说要在北京召开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他很兴奋。虽然年事已高,且重听并不良于行,但他主动要求参会并讲几句话。组委会同意后,他精心准备讲话稿。张老对世界语和世界语者满含真情和希望的讲话,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长时间的鼓掌,大家起立向他表示敬意。这一场景让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年年底,大会过去不到5个月,张老永远地走了。他的参会无疑是他在向我们告别,向他从事热爱的世界語事业告别,他的讲话成了他留在世间的最后绝响。
为了支持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市政府特在朝阳公园批地修建世界语林和纪念碑。这世界语林和纪念碑是中国世界语者献给大会的一份厚礼,它记载了2004年7月全世界的世界语者为了美好的愿望云集北京的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也是大会留在北京的永久纪念物。
本届大会大学的校长仍是我们中国人——著名的翻译家李士俊。在8名报告者中有5名中国人,参加人数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出席大会的中国世界语者有1100人之多。由于我们经济的发展,接待能力的提高,所有想参会的中国世界语者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这与1986年只有300名中国世界语者能参会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国际世界语大会的各项活动中,广交朋友,实践语言。
这次大会无疑也是非常成功的。国际世协主席科尔塞蒂称它是神奇的大会。各国代表对中国政府对世界语和世界语工作的重视、对“感受中国,魅力北京”的文化展、对登上长城听到高音喇叭传来世界语的“希望”歌、对中国世界语者的友好、对大会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组织和服务及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谈谈当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的一点感想。
1995年在第三届全国世界语大会上,我当选为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2005年在第六届全国世界语大会上按协会章程卸任,前后整整10年,时间不短。回顾我这10年的历程,我的心情很复杂,有幸福,有不安,更有感激。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作为一个民间团体组织,利用出版书刊、召开各种国际国内会议,为开展民间外交、向世界介绍中国,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推动国内乃至国际世界语运动的发展做贡献。我为能在她的一个阶段参与其中的工作,付出一份努力而高兴和欣慰。但会长这个职务对我来说太沉重了。在我之前,先后担任会长的是胡愈之、叶籁士和陈原,他们都是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德高望重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和中国文化出版界的领导。我,何德何能!我感到压力巨大。但不管怎样,我坚持下来了,我感恩感谢。
我首先要感谢党和政府对世界语和世界语工作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出版世界语书刊,国际台开播世界语广播,在中国两次举办国际世界语大会都是不可能的,我也就没有这样好的工作场所和环境。
我感激中国老一代的世界语者。他们用自己辛苦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为中国的世界语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他们亲手创立并领导了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又把他们对世界语的深情和经验传递给了下一代。我不会忘记,胡愈老在他去世前20天还约协会和中国报道社的一些负责人到他家中,听取他们对第71届大会筹备工作的汇报。我不会忘记,叶籁士老晚年生病,行动不便,却细心阅读每期的《中国报道》,并记下自己的意见传达给我们。我不会忘记,每当协会遇到困难向陈原老请教时,他总能给我们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我不会忘记张企程老,他晚年写给我的信和便条最多,都是关于协会和报道社工作的,他对我的约稿有求必应。我不会忘记李奈西老,他是协会很多重大决策的具体实施者,为培养世界语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直到90多岁,重听的他还常给我打电话,谈他对协会工作的建议。我把这些老同志看成是我可以依靠的大山,可以遮雨乘凉的大树,有他们在,我心里就踏实。
我感谢与我共事的中国报道杂志社和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领导班子的同事们。他们知道我的缺点和弱点,在很多方面我的能力都不如他们,但他们始终待我诚恳,顾全大局,给了我很大帮助和支持,弥补了我的不足。如果工作有一点的成绩,那一定是大家的,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我感谢全国的世界语者,感谢他们多年来对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工作的支持及对我个人的信任、包容、宽厚和友谊。做了协会的领导以后,我才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到地方的世界语运动和世界语者。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听到他们对协会的期望,他们对协会的意见和批评,有的批评甚至很严厉,但我从中更感受到他们对改进协会工作的诚意,他们的爱之深、责之切。我为他们对世界语运动的坚守、热情所感动。
现在,无论全国世协还是地方世界语运动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希望全国世协能加强与地方世界语组织的沟通和协作,也希望地方的世界语组织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全国世协的工作,这两方面都是中国世界语运动发展不可缺少的!祝福,我的世界语同志们!
谭秀珠系中国报道杂志社原副总编辑、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原会长,本文摘编自作者为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70周年所撰写文章。
简称全国世协,成立于1951年3月11日,是国内唯一的全国性世界语学术团体,也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全国性的社团组织,首任会长是著名社会活动家、出版家、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全国世协由中国外文局主管、中国报道杂志社代管,对全国世界语工作负有规划、协调、联络、服务和指导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