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国家公路网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可达性最好、方便性最高、个性化最强的网络,是衔接其他各种运输方式和发挥综合立体交通网整体效率的主要支撑,在做好科学论证、稳步有序推进规划实施的同时,需要更加强化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建设实施,更加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加注重依靠科技、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培育新动能,更加注重绿色集约发展和治理能力提升,坚持走依靠创新驱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发展之路。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摄影:许特显)
立足公路技术经济特征和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推进国家公路网与其他运输方式网络的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提高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整体性、协同性。一是加强运输枢纽的一体化衔接。加强国家公路对铁路站、机场、港口等枢纽节点的衔接,扩大铁路、水运、民航运输服务范围,有效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建设。二是协同推进综合运输通道的一体化建设。节约集约利用通道线位资源,开展重要的江河、海湾跨越通道,以及特大城市、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区的公路与铁路、轨道交通共用通道的规划建设,探索综合运输通道线位、桥位资源集约利用、合理利用的模式和途径,促进综合交通线位、桥位资源共用共享。三是推动城市群道路网络的一体化构建。加强国家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高效对接,推动规划建设统筹和协同管理,城区路段灵活采用、合理选用技术标准,绕城路段和穿城路段系统优化布局,减少对城市的分隔和干扰。
一是在国家公路网布局规划及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做好国家公路线位与“三区三线”的协调衔接,实现线位资源的有效预留。二是强化国家公路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国家公路对重要旅游景点景区的服务能力,丰富拓展国家公路服务区、沿线配套设施服务功能,注重与公路沿线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等融合设计。
注重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科技在国家公路上的深度应用。一是按照“系统谋划、稳妥有序,试点先行、总结推广,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的方针,稳妥有序推进国家公路基础设施智慧升级,大力发展“新基建”,打造技术可靠、运行安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一流智慧公路设施。二是推动国家公路基础设施与信息网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国家公路网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加快布局建设全方位公路交通感知网络,构建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三是加强国家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数据、省际不停车收费系统数据、导航数据、手机信令等各类相关数据挖掘和融合应用,构建载运工具、基础设施、通行环境有效互联的交通控制平台,提升数字化管控和科学决策水平。
《规划纲要》强调进一步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构建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摄影:祝巍)
G7京新高速公路三标路面贯通
一是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挖掘存量资源潜力,提升设施使用效率,改扩建公路和升级改造工程要充分利用原有设施。推进科学选线选址,避让基本农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高用地用海效率。二是加强国家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路域环境改善,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到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养护和运营全过程,积极推行生态环保设计,推广使用低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切实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三是按照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提升中央对国家公路的宏观管理、专项规划、政策制定、监督评价、路网运行监测和协调的能力和效率,加快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信用信息共享为基础,以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引领,全面适应国家公路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