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晶,李思维,姚安阳,顾 颖,于 荣,张正勇
(南京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绿色食品指的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1990 年中国农业部提出发展绿色食品事业,在全国开始了旨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积极探索,近年来,中国绿色食品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加大力度开展绿色食品相关的研究。然而,现阶段有关绿色食品领域的报道相对较少,尤其是尚缺乏系统性地分析绿色食品的文献研究,从而在宏观上较全面客观地揭示绿色食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研究现状。鉴于此,本文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绿色食品”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挖掘、绘制知识图谱等来揭示研究的现状和前沿,进而客观地展现绿色食品研究的总体情况,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借鉴,为未来绿色食品的发展方向提供启发。
本文选用CiteSpace 作为研究分析的工具。CiteSpace 是一款对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的计量工具[1],可以进行学术出版物的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以及时间和结构分析,挖掘其隐含信息并借助可视化知识图谱直观呈现相关信息及相互关联,了解和预测研究热点、前沿,从而全面揭示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2]。关于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的使用,国内外已经有诸多学者进行了探索研究[3],其中包括关于区域创新的可视化分析[4]、图书情报的文献综述[5]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为尽可能收集到更为完整、全面的论文资料,本研究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文献[6]。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以“绿色食品”为主题检索词并使用CNKI 高级检索,期刊类别选择“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和“CSSCI”,检索时间设为1990—2020 年,剔除不相关的文章,并删除重复文献,最终筛选到1 974 篇符合条件的国内绿色食品研究文献。在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中,将主题词设定为“green food”或“organic food”(国外将绿色食品称为有机食品),语种为英文,自定义年份范围为:1990—2020 年,最终检索到1 815篇国外绿色食品研究文献。
2.1.1 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是组织研究者进行领域研究的重要依托。研究机构分析可以识别出某一领域的核心机构及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CiteSpace,选择机构为网络节点类型、时间跨度为1990—2020 年、时间切片为1,生成的中国绿色食品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图1)。网络密度仅为0.000 8,网络密度值为0—1,值越接近1 则彼此间关系越紧密。结果显示出,中国绿色食品研究机构之间在该领域的合作交流相对较少,尚有待加强,以促进国内绿色食品研究的深入融通。由图1 可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合作较为密切,哈尔滨商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的合作较为密切。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该领域的国内论文发文量排名靠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研究单位在该领域的人才集聚、研发投入、学术产出的规模效应。
2.1.2 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是特定学术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该领域在某一时期主要探讨问题的体现[6]。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练着论文的精髓,经常被用来研究探讨某领域的热点问题[7]。基于此,采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关键词的相关分析,以直观反映中国绿色食品的研究热点,其呈现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2 所示。
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心性是判断该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学者们关注焦点的重要依据[8]。如图2 所示,根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除了本文研究的“绿色食品”最高之外,“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标志”“对策”“绿色食品生产”“有机食品”“农产品”“绿色营销”“绿色农业”“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开发”“重金属”“土壤”“消费者”“产业化”的贡献程度较强。按照关键词中心性大小,国内绿色食品领域的主要研究节点有“绿色食品(0.31)”“绿色食品产业(0.2)”“农产品(0.18)”“几个问题(0.18)”“现状(0.17)”“绿色食品工程(0.16)”“发展对策(0.16)”“有机食品(0.14)”“绿色营销(0.13)”“重金属(0.13)”“土壤环境质量(0.13)”“绿色食品生产(0.12)”等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心性都较高,如“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产业”“绿色营销”“重金属”“土壤”。表明绿色食品的营销策略及土壤环境对绿色食品的影响是中国绿色食品研究的热点。
2.1.3 研究前沿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探测出某个时期出现的突现词。突现词是一定时期内出现频次较高的词,突现词的变化及突现强度、持续时间是该领域演化发展趋势的判断依据[8]。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绿色食品的演化发展趋势,本文整理Top23 个关键词突现时间的排序表,如表1 所示。从突现强度可以看出,“绿色食品工程”“绿色食品生产”“农产品加工”“重金属”“无公害食品”“无污染”“绿色食品标志”和“土壤”的强度较高,分别是11.066 7、10.362 9、8.117 4、8.040 7、7.932 8、7.878 8、7.085 5和6.917 9。从突现持续时间可以看出,“土壤”持续时间最长,从2009 年开始并延续到2020 年,其次是“重金属”,从2007 年开始突现,持续到2016 年。综合看来,土壤环境(主要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绿色食品的影响是中国绿色食品研究的热点和前沿[9-11]。
2.2.1 研究发文机构分布
利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国外绿色食品研究发文机构网络图谱。图谱中共有547 个节点,30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2 1。国外绿色食品研究的机构整体联系较为松散(图3),不同国家学术团体间的合作较少,但地理上邻近的机构合作相对密切。按照发文频次进行排序(表2),国外绿色食品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高校。发文较多的高校均为各国在食品科学较有代表性的高校,如奥胡斯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的食品科学研究在世界上均处于领先地位。发文频次前10 位的机构中,丹麦所占份额最大,有2 家,表明丹麦在绿色食品研究方面科研实力强劲,且丹麦是世界上最早对有机使用国家认证标志的国家,也可以看出丹麦对绿色食品研究的重视。其次是法国,有3 家;德国、波兰、西班牙、意大利、芬兰各有1 家,这些国家大多都是发达国家,也体现出发达国家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对绿色食品研究开发的重视。
表1 基于CNKI 绿色食品研究突现关键词时间排序
表2 国外绿色食品研究发文频次前10 位的机构
2.2.2 研究热点分析
与中国数据分析类似,对国外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如图4 所示。通过CiteSpace 列出频次超过100 次的关键词及其中心性,见表3,并结合图4 做具体分析。频次超过100 次的关键词有19 个,分别是“有机食品”“态度”“消费”“感知”“愿意支付”“行为”“消费者”“决定因素”“质量”“产品”“健康”“食物”“选择”“意图”“偏好”“计划的行为”“信息”“农业”“购买意愿”。其中“农业”“行为”“信息”等关键词的中心性不小于0.1。有些关键词的频次不高,但是中心性在0.1 及以上,如“食品安全(0.21)”“营养品质(0.1)”。表明面对绿色食品时消费者的行为选择以及绿色食品的安全和营养品质是国外绿色食品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2.2.3 研究前沿分析
表3 频次超过100 次的关键词及中心性
表4 基于WoS 绿色食品研究突现关键词时间排序
为了解国外绿色食品的演化发展趋势,本文整理Top25 个关键词突现时间的排序表,如表4 所示。从突现强度可以看出,“蔬菜”“营养品质”“食品”“有机”“消费者行为”的强度较高,分别是14.55、12.11、10.29、9.26、8.22。表明绿色食品中的蔬菜是研究重点,受到广泛关注。从突现持续时间可以看出,“营养品质”持续时间最长,从2003 年开始持续到2014 年。表明研究绿色食品的营养品质是国外的持续型研究热点。“购买意愿”“企业社会责任”“年轻消费者”成为2019 年出现的突现词并持续到2020 年,表明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品牌承诺对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的影响[12-13],以及年轻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意愿[14-15]成为近年来国外绿色食品的研究热点。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CNKI 和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关于绿色食品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30 年里,国内外关于绿色食品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不尽相同。通过CiteSpace 软件绘制的国内外绿色食品领域的知识图谱,直观地展示了国内外绿色食品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综述全文,得出如下结论:① 在研究机构方面,国内外的绿色食品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中国机构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为主,国外机构以丹麦的奥胡斯大学、哥本哈根大学以及德国的卡塞尔大学为主。② 在研究热点方面,中国研究集中在绿色食品的营销方式以及土壤对绿色食品的影响上,而国外的热点集中在绿色食品的食品安全、营养品质及消费者行为研究上。③ 在研究前沿方面,通过关键词突现发现,中国是研究土壤环境(主要是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对绿色食品的影响,国外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品牌承诺对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的影响,以及年轻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意愿的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