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书升
针对于市场全球化的转变,各大上市公司为了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盈利空间,其业务范围更为多元化,同时通过并购等手段改善其经营环境,创造更大财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并购属于其投融资业务,对于公司长远健康发展有利亦有弊。纵观我国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和不足,使得企业发展和进步受到阻碍。本文针对企业并购的定义和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作为实战管理的参考依据。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更加注重企业并购,在企业并购的实际操作中,企业管理层应当更为注重企业并购的融资方式的选择,其方式选择的正确与否和企业并购融资的绩效以及远期发展均有着直接的联系。笔者结合相关经验和看法,对当前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展开探究和归纳,同时提出优化措施进而促进上市企业并购业务的长远健康发展。
一、并购与融资基本定义
并购从字面意思上可见为收购和兼并两大含义,对于收购主要指的是在当前资本市场的实际条件下的,上市企业通过运用股票、资金以及债券等多元化方式获取另一企业的管理、控制以及资产所有权,其中可通过收购另一公司的股份或者资产展开操作。而兼并主要指的是将两个或者多个公司合并为一家公司,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优势较大一方包含更多的公司,也就是被兼并公司所有权益均属于兼并公司。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将以上两种含义称之为并购。而并购融资主要是指当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的实际操作中在多方正规渠道、手段等作用下对两方的资本结构展开全面的规划,由此可见,规划的正确与否直接和企业并购结果有着正相关性。
二、并购融资工具
上市企业在企业并购中主要使用的投融资工具以以下四项为主:①债务型[主要通过举债获取资金:贷款、债券(信用债券、垃圾债券、抵押债券)]、股权质押借款以及票据;②权益型(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③混合型(可转换证券以及认股权证融资);④特殊型(卖方融资和杠杆收购融资)。
三、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投融资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
(一)投融资方式选择不科学不合理
上市公司在进行企业并购投融资的过程中,其规模相对较大,以上已阐述了企业并购融资中的工具类型,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投融资中选择的主要工具以银行贷款、自身经营资本以及股票融资三大类型为主,然而以上三种方式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在综合条件影响下无法满足实际情况,继而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概率。比方说,当上市公司在应用自身经营资本进行企业并购投融资的过程对其自身的发展规模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面对一般性的上市公司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在满足自身的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资金投入下往往无法满足并购投融资的需求,只能通过牺牲自身其他的经营项目的资金投入,在此过程中,企业无法确保在接受并购后其业务发展水平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快速发展期,可见其中的机会成本相对更高。并且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其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通过的银行贷款进行开展,然而银行的贷款渠道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浮动下的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并且银行自身对于投资项目的风险值有着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其需要对自身的坏账以及呆账率进行严格的控制,因此部分上市公司无法通过银行获取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融资,就算部分银行放贷给上市公司用以融资,但实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也就有着一定的限制和阻碍。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对平稳,采用股票融资的方式相较之其他两种方式更加受上市公司的欢迎,并将其作为投融资的首选方式,但股票融资也存在着一定潜在的风险,比如说,上市公司通过对股票的发行而获取的资金,虽然没有直观的成本,但在发行股票的操作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更有可能存在着恶意收购的情况出现,以导致管理层的动荡不安,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各项经营收益呈现下降趋势,对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具有极大的威胁和影响。
(二)缺乏完善的投融资监管制度
上市公司在针对投融资监督管理仍然只局限于起始资金数额和使用用途中,总的来说更多的关注与事后监督管理,而对并购前期投融资的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化、科学化以及后期的总体评价等欠缺有力的监督管理。对于投融资是否合理的监督管理也是对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中实际收益展开全面的监督管理。由此可见,当上市公司在进行企业并购中,其选择的投融资方式的差异使得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呈现出不同差异化,在前中后期的监督管理中的实际范畴和管理内容同样有差异。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在完成企业并购后应当做好融资的总体评价,深入的剖析并购投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但这恰恰被大部分上市公司所忽略,追根揭底都与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密切相关,致使上市公司在收集财务数据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误差,导致上市公司的各项决策受到重大影响。
(三)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上述中我们提到了上市公司在进行企业并购投融资中选择的方式,不同企业业务经营面对风险也存在差异性,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对其融资方式选择对经验风险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建发展。然而在实际管理中,部分上市公司对于风险管理的机制设立相对不完善,缺乏深度的投融资风险管理,最终导致上市公司在业务经营中出现重大的利益损失。在缺乏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下,也会使得上市公司的企业信誉受到极大的影响,并导致其在银行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业务方面受到阻碍,部分企业不计成本的展开快速扩张使得资金的需求供不应求,仅凭业务绩效为重,使得借入的资本过渡,最終造成企业的债务资本高于自身资产,其利息支出显而易见呈现递增,在业务绩效下降下企业陷入入不敷出的财务危机中。
(四)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且资金利用率低
上市公司在进行企业并购投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在预算管理的支持下明确本次投入的项目成本等,从而根据预算管理获取的各项指标对企业并购投融资过程进行规划。然而在实际的并购投融资中,极少数的上市公司纳入了预算管理制度,可见其中存在着大部分企业未在企业并购投融资过程中引进预算管理制度,虽然在进行并购投融资的过程中确切地掌握其常规经营模式和实际价值是否存在的投融资价值,但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上市公司对全部信息掌握不全面、不透彻、不准确,导致投入资金中过多融资,使得企业资金成本上升,也就使得资金的利用率严重下滑。
四、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投融资管理中现存问题的优化策略
(一)融资方式选择多元化
在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各类融资方式的选择也应当顺应其进行变化,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投融资中选择最佳融资方式不仅需要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变动,同时也应当考虑到的自身经营业务所处的势态和自身长短期的发展情况,将以上综合性进行思考。其融资的参考依据可将融资优序理论为基础,进而对当前可采用的融资方式对企业业务经营的远期收益的影响进行评估,同时通过预估成本投入的更精准预测以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
(二)完善并购投融资监督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在开展企业并购投融资前应当在满足当前自身发展方向和业务经营的情况下进行选择,从而避免在选择融资方式中因为主观性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大,因此在开展前应当做好相应监督管理。在此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联合选择出最佳的并购融资方式,不仅需要企业管理层和股东进行联合,还需要在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当前融资方式合理评估下对融资方式的选择标准量化,继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其主要的参考依据需要对企业的业务、税务和财务数据进行整合、识别,从而对企业并购投融资中面临的风险级别进行合理的评估,进而根据存在风险实施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同时做好潜在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在此阶段内,上市公司还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融资制度,其融资的正规渠道和手段不断的扩展,从而给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遇,也可通过多渠道开展融资,从而降低融资成本达到分散融资风险的目的。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可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选择互联网+的模式开展云服务,从而设立更为完善的生态体系。
(三)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投融资中采用与预算管理能对当前并购投资的与其投入资金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确定大致的融资需求和目标,避免了因盲目融资导致融资投入资金过多,造成融资成本上升,资金利用率下降的问题出现。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应当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①落实预算管理加强监管力度,主要通过规范内部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明确各自的职责所在,使得预算管理切实落实到实处,确保并购投资如期实施,避免了因人工误差造成的影响。②优化预算偏离调整制度,上市公司在开展企业并购投融资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多方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预算的计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善。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并购投融资中其顺利与否和参与其中的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均有着一定的联系,继而需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其中因个人误差导致实际和预算偏离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时调整自我工作态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在發展新的业务中需要巨大的人力、精力和资金投入 ,然而通过进行企业并购投融资能更为直接缩短业务发展进程,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继而引出需要企业从多角度完善和加强并购投融资的管理,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投融资方式。
(作者单位:科学城(广州)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