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婷
今年3月,司法部、民政部命名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榜上有名。
吴房村位于奉贤区青村镇中部,古称吴南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奉贤“贤文化”的发祥地。如今的吴房村,既是一个宜居的村庄,村民在田园风光中悠然自得地生活,也是一个景区,村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风景如画,每年3月桃花盛开,更是美不胜收,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然而,当“网红”岂能成为吴房村振兴之路上的休止符,成为“经典”才是吴房村的抱负所在。今年3月,吴房村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真正向“经典”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让青村镇人大代表、吴房村党总支书记秦瑛很有成就感。
如果要问吴房村怎样从一个经济薄弱村“逆袭”走出乡村振兴之路,内外兼修成为一个有文化的“花瓶”,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三治融合”新路径。
发挥骨干作用,营造良好“自治”氛围
充分发挥党员乡贤智囊团等一批骨干力量及桥梁纽带作用。吴房村聚焦村民关注的热点,通过召开党员议事会、村民议事会、乡贤议事会等,发动村民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在吴房村集中居住项目实施中,组织班子成员包干,召开“青村镇进城镇集中居住试点工作”群众意见征求会,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充分答疑解惑,让“村民心中有杆秤,孰轻孰重分得清”。
引导党员干部充分發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组建“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护河、护渔等队伍,在垃圾分类、水环境治理、村容清洁、增绿护绿等工作中冲锋陷阵。打造吴房村“为村”微信公众平台,“为村”平台是党务、村务、事务的公开与咨询平台,村干部与村民开展实时网上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消除服务距离。
充分发挥“法治带头人” “法律明白人”影响力和号召力,及时启动“法治带头人”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通过选拔,吴房村党总支书记秦瑛成为“法治带头人”,费伯权、倪火良等6名党员和沈雪江、金士均等4名群众成为“法律明白人”。他们在依法治村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带头和骨干作用。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夯实“法治”基础
建立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法治保障乡村有效治理正成为夯实基层基础的固本良策,在镇、村、律师事务所三级联动下,由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司法所司法员、村调解主任及律师事务所律师组成了专业团队,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负责村级重大事项法律指导、法律咨询、信访、普法等各类法律服务,提升法律服务专业化水平,真正打通基层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建立吴房村“桃源里”公共法律特色服务点。在吴房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四间堂”通过设立法律服务室,购置办公台、电脑、文件柜等办公设备,并在墙面安装人民调解、律师服务、法律援助及公证服务等公示栏,设立法治图书角,零距离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设立道德法治讲堂。在村史馆“三治堂”等专门区域设立道德法治讲堂,明确人员职责,设置专人进行宣传介绍,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打造“法治教育+乡情教育”法治宣传新模式,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具有法治熏陶和家乡情怀教育的好去处。
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德治”活力
弘扬崇德至善的传统文化。吴房村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村规民约制定、星级户评选、齐贤修身等活动。深入挖掘“贤文化” “美文化” “青溪文化”和吴房“旌义文化”,梳理青溪故事、吴房掌故,编制《但说吴房》一书,展现吴房乡土文化韵味。围绕吴房村历史及自治、法治、德治,打造吴房百年老宅“三治堂”,弘扬优秀“家风、乡风、民风”。
以品牌带动文化服务。每月20日,青村镇的法治宣传品牌“阿傅讲故事”在“三治堂”进行,阿傅用身边故事并结合本地话给吴房村民宣传民法典;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策划“庆国庆·迎重阳·吴房喊你回家来团圆”主题活动,开展以户为单位的集体拍摄活动,让村民们亲眼见证、亲身感受家乡在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下的巨大变化。
积极引入文化资源。在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文娱联欢等活动,举办系列具备乡村特色的文化活动,包括美术摄影作品展、乡村振兴研讨会、乡村书籍编写、美人鱼钓鱼比赛、元旦迎新跑、乡村音乐会、黄桃文化节等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既滋养村民的精神世界,又推动治理工作的顺畅开展。
多年来,吴房村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条主线,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载体,坚持党建引领,抓实基层法治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各种荣誉面前,吴房人没有止步,他们的目标是,不断推进乡村治理新发展,努力树立乡村治理“新典范”,真正让“网红”成为“经典”。(吴丹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