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秦俑的人

2021-05-10 02:35林松果
润·文摘 2021年4期
关键词:陶俑博物院兰德

林松果

秦兵马俑被世界遗产组织评价为“世界最大的考古学储备之一”,一共经历过三次考古发掘。有发掘,便有修复。兰德省是秦陵博物院的研究员,修复秦俑24年,修复了150多件。他说,修复秦俑和其他文物一样,需要耐心和热情,也有不同,还需要体力——每一块陶片可能都有几十斤。与它打交道这些年,每个修复师身上都有病痛。

凑近观察那些陶片,就算不是专业人士,也会被里面留存的痕迹击中——上面有工匠们清晰的指纹,他们大力拍打陶体时留下的完整的掌印,甚至掉落的头发丝。这些痕迹附着在陶俑上,经过火烤,又被土埋,隔着两千年,撞到现代人眼前。“就好像和两千多年前的工匠,有了超越时空的对话”。

修复师的培训很严格。前两年他不能摸文物,就跟着师傅们看、记、念,在堆成山的残片里找到陶俑缺失的部分。他性子急,那时候师傅们跟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不要急,要细心。”一天一天过去,生活里他性子还是急,50多岁了,走路速度快,年轻人都赶不上。有时他甚至站着工作赶进度。但只要在修复区的板凳上坐下,他一下子就静下来。

秦俑的美,要离得近才看得真切。兰德省办公室贴着一张照片,是一个兵马俑头,面部彩绘完好,五官精致,异常耀目。实际上,兵马俑有许多美丽的颜色,石绿、汉紫、朱砂、石青。但两千年里,俑坑曾遭受火灾、塌陷与洪水浸泡,再加上出土前后环境剧烈变化,普通人难得见到它们原本的样子,这是最难的功课,但他们已经逐渐探索出方法,把剥落在土里的彩绘分离出来,回贴到兵马俑身上。他们的工作区贴着四个字:“留住色彩”。

在陜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号坑,栏杆外是游客与人声鼎沸,栏杆内是发掘与修复现场。铺上一块布,81号先生就躺在中央。

第81号秦俑先生碎成了一百多块,躺在地上,破碎的身子拢一拢,还能看出人形。蹲下来仔细看,他有一张刚毅的脸,眉毛有力,下颌线优美,胡须、头发根根分明。还有些信息,普通人很难发现。81号先生左胸口和手腕处有两个清晰的字:“三辛”。小小的字,刻得很工整。

在当时,工匠们要在生产的器物上留下名字。秦时法令严苛,工匠名字只能刻在不起眼的角落,而81号秦俑的精致与用心程度,超过大多数秦俑,辛把名字刻在如此显眼之处,说明他珍视这个陶俑,把它视作自己的作品,甘愿冒生命的风险,刻下自己的名字。

还有一些其他的遗憾,比如总有一些秦俑无法修复完整。兰德省说,有很多都是拼了一两年,剩下的部分找不到,只能暂时停下来。

现在他也是老师傅了,手底下有许多年轻的修复师。他总跟他们说,这个工作要“用心”:“你真的打开了你的心,慢慢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原来他没想这么清楚,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感觉一年比一年深。

兰德省修复好了两件新的陶俑,呼啦啦一群年轻人把它们装上车,从修复实验室送回发掘它们的二号坑。它们经历了掩埋、断裂、破损、雕落,又复原成两千年前的样子,站在了两千年前站的地方。又一次修复完成了。            (小恍摘自《今日文摘》)

猜你喜欢
陶俑博物院兰德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春意
视觉
陶俑
一类广义平均曲率Liénard方程周期解存在性与唯一性(英文)
“小鲜肉”蜘蛛侠
来自远古的使者—陶俑
哭泣的汉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