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玉
语言积累不是简单的记诵优美词句、名段名篇。它是一个从理解感悟、品味鉴赏到拓展运用的复杂过程。它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读,熟读,就是一个理解感悟、品味鉴赏的过程;“作诗”与“吟”就是一个运用表达的过程。因此,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就应该走出死记硬背、寻章摘句的误区,扎实引导学生对要积累的词语、句段进行充分的理解感悟、品味鉴赏直至迁移运用,达到语言积累的效果。
一、理解感悟,语言积累的基础环节
语言积累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所有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它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具有积累价值或学生自己喜欢的积累对象,进行有效的积累。理解感悟是语言积累的基础,是语言积累的起始环节。它通过对积累对象的理解感悟,弄明白积累对象蕴含着的意思,把握积累对象的内在联系,能较为准确地再现积累对象所描绘的画面。
例如,在《七月的天山》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时可以这样组织教学:“课文把我们带进了七月的天山。七月的天山有冬天的皑皑白雪,有春天的花团锦簇,有夏天的绿树成荫,有秋天的凉爽宜人。写得优美,读了使人身临其境。大家说说各自最喜欢哪个句段?”有的学生说描写天山野花的句子写出了天山的野花很多很多,漫山遍野,无边无际,是从“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中的“织不完”“绵延”这两个词中读出来的。“绵延”就是不断向前延伸,就是漫山遍野,无边无际。有的说读出天山的野花颜色非常非常多,是从“像彩虹那么绚烂”中读出来的。彩虹的颜色有七种,用彩虹来比喻野花,说明野花的颜色很多很美。从“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中读出了天山的野花非常艳丽,令人眼花缭乱。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品读句子,使学生明白课文描写野花的几个短句都是围绕着“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来写的,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利导,让学生联系这个短句,说说“五彩缤纷“具体是指什么。学生经过潜心读书,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这里作者用了短短的一句话就把天山漫山遍野的野花的特点写出来了,写得又具体又生动又优美,读了就仿佛置身于繁花似锦的海洋中。
对词句的理解不应该停留在简单的字面意思,也不应该把工具书中的資料和教师自己的阅读感受强加给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地诵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积累去理解感悟,从积累对象的内容信息引发自己的感想,读出自己的感受,悟出自己的收获,实现自读自悟。在对积累对象的理解感悟中感受语言、留下印象、自悟自得可以记得更牢,使之成为语言积累的基础。
二、品味鉴赏,语言积累的强力支撑
通过不断的诵读,学生弄明白了语句中蕴含的意思,并且能较为全面、较为准确地“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完成了语言积累的基本环节。接下来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达到积累的预设效果。
品味鉴赏是指导学生阅读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感受、品评、体味、揣摩表达的方法技巧,吸取艺术营养,实现由内容到形式的飞跃,把语言积累推向更高层次。延续上面的教学案例:
师:刚才我们反复诵读了这个句子。现在我们用默读的方法仔细品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七月天山的美丽野花的画面和意境呈现给我们的。
生: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式,把满山野花的艳丽画面展现出来。
师:具体说说。
生:分别用了“锦缎”“霞光”“彩虹”来比喻天山的野花。
生:作者用了排比的表现方法写了天山野花的特点: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生:作者在这个句子中先用一个总写的词语“五彩缤纷”来概括写野花的美,再用了排比句和三个比喻句来具体描写。
师:同学们品读得真不错!作者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运用了比喻、排比把天山野花的美都表现出来了,语句优美,画面艳丽,真值得我们好好诵读、记忆、积累。来,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个句子。
学生囿于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积累,他们的品味鉴赏并不一定是深入的,也并不一定是准确的。但即使是浅层次的赏读,也是学生自己的收获,它强力支撑了积累的兴趣和记忆,比不求甚解的机械记忆更有效。
三、拓展运用,语言积累的内化升华
语言积累是一个由众多的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行为。语言的积累是语文积累的一个部分。其内涵丰富,它涵盖了小学语文中的听说读写看和字词句段篇的所有教学内容和过程。它不限于通过理解感悟、品味鉴赏来记忆,其最终目的是运用,通过拓展运用来加深语言的积累,实现内化与升华。
课文描写天山的野花真美,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读后可以在脑子里留下鲜明的画面。课上到这里可以安排一个拓展环节:追问学生是不是觉得言犹未尽,也就是漫山遍野的野花中还有许多特点没有写出来?再组织分组讨论,结合生活经验想象野花的香味,教师根据课堂生成的资源,适时出示“野花…… ,像…… ”的句式,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回忆想象野花的香味,引导学生具体说说野花的香味,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野花之香。可以自己想象,或者把刚才同学说的揉合成一个句子,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物来写。有的学生写道:“野花香气袭人,像桂花那样十里飘香。”有的写道:“野花清香扑鼻,像水仙那样清纯淡雅。”还有的写道:“野花沁人心扉,像茉莉花那样清香淡雅。”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可以被唤醒,纷纷发言,各抒己见。
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母语课程,是在学前生活中已经获得的母语口语语感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生学习语言就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或语言实践中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学生通过记忆,将自己的收获加以整理归纳,存入自己的知识库,并与已有的知识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新的语言积累的内化,又通过运用实现积累的升华。
语言积累的过程就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只有领会得深刻,作者的语言才有可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才有可能在口语交际或习作中自如运用。语言积累的理解感悟、品味鉴赏、拓展运用是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理解感悟中往往有品味鉴赏,品味鉴赏中有理解感悟,又常常在理解感悟、品味鉴赏中内化与升华,在拓展运用中进一步理解感悟、记忆。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点点滴滴的语言积累,实现课程目标中语言积累的要求,正如古人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作者单位: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塘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