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笙:导演的职责就是要制造意境

2021-05-10 02:35唐宇佳
润·文摘 2021年4期
关键词:山海大江大河

唐宇佳

孔笙,著名导演,曾先后执导《闯关东》《父母爱情》《琅琊榜》《战长沙》《伪装者》《大江大河》等多部热播剧,以他和制片人侯鸿亮为代表的正午阳光团队出产的作品几乎撑起了国产剧的半壁江山。在20多年的导演生涯里,他始终秉持温暖的人文关怀,用影像追忆逝去的时光,带领观众重回纯真年代。近日,由其执导的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在全国热播,再次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半路出家的著名导演

孔笙1960年生于山东,他的经历与《大江大河》里的宋运辉有几分相似。1977年,和宋运辉一样,孔笙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统考,不同的是,宋运辉考上了,孔笙却遗憾落榜。

高考落榜后,孔笙进了一家工厂做工人,工作之余他在夜大学习中文,并凭此谋得一份报社编辑的工作,后因兴趣转入影视圈,从场务干起,边干边学,一步一个脚印,1991年开始做摄影,又经过5年历练,1996年终于走上了导演之路。他将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融入到自己的作品里,从《闯关东》到《父母爱情》,从《北平无战事》到《琅琊榜》,从《伪装者》到《大江大河》,无论是时代剧还是古装片,战争戏还是情感剧,无一不打上了真实的烙印。生动的烟火气、强烈的代入感,让观众深深着迷。

最近热播的《山海情》也是如此:耳畔方言土语,眼前漫天黄沙……这部扶贫题材的电视剧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看惯了偶像剧、奢华风的观众,一下子被这股乡音、乡味惊艳了。《山海情》像是一道返璞归真的清泉,洗去了喧嚣浮躁,让人想起了内心深处眷恋的乡情,开始思考生活的真谛。

“做什么都得像那么回事儿”

观众称,孔笙“拍遍了中国最近的一百年”;业界称,“孔笙出品,必属精品”。这一切源于孔笙对生活的深入体会,对每个细节的精雕细琢。

《琅琊榜》里,梅长苏取暖的那个手炉,打开炉盖,就能看到炉膛烧炭留下的斑痕。《山海情》里面有一段回忆,小马德福总共就出现了20秒。但为了寻找跟马德福神似的小马德福,孔笙费尽心力,寻找了很多很多地方,才终于找到剧中那位小演员,“从脸型、发型到笑容,两人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还有水花的女儿,不知道观众是否留意到,孔笙竟然先后找了五位演员,来分别扮演其4岁、6岁、9岁、11岁和成年五个不同时期。

“做什么都得像那么回事兒”,这是孔笙挂在嘴边的话,以至于他的团队都以此为标杆,追求细节和审美几乎到了“强迫症”的程度。就像《琅琊榜》里“对称式的画面让强迫症都能心服口服——前景主角是对称的,背景人物也是对称的”;就像有观众看《战长沙》里吃一碗小馄饨,都能看出《舌尖上的中国》和《深夜食堂》的味道。

“什么工种都想去尝试”

即便如今,在孔笙的片场,你也见不到一个颐指气使的“知名导演”。用《大江大河》里雷东宝扮演者杨烁的话说,“他要是不坐在监视器那儿,根本看不出他是导演。”

的确,他工作的时候,时而担任手替,时而化身道具组组长、美术组组长、化妆组组长,还为剧组搬砖……演员童瑶说:“他什么工种都想去尝试。”

在拍《大江大河》时,童瑶有一个从坡上滚下来的桥段,孔笙亲自试戏,确认没有危险后,才让童瑶去演。王劲松回忆拍摄《北平无战事》时,有场雨戏,他要演到孔笙喊“停”,最后他没有等到“停”,而是等来了孔笙为他撑起的伞。

有时候兴致来了,或者群演缺人了,孔笙还会换好衣服,亲自上场客串。《琅琊榜》里的砍柴大爷、《大江大河》里的卖报赵老头、《战长沙》里的村民、《父母爱情》里的照相馆工作人员,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曾留下他的身影,以至于不少观众把在剧情里找出导演孔笙,当成一种观剧的乐趣。

在片场,孔笙各个岗位都尽量参与,理解其中甘苦,他觉得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每个角色。

“三拍”和“三不拍”

熟悉孔笙的人都知道,他拍戏有“三拍”和“三不拍”:拍能传递人性温暖、正向价值的;拍有一定文化感和情怀的;拍有真情实感的。不拍价值观不正的作品;不拍格调低下的作品;不拍雷剧、脑残剧、玛丽苏剧。

有人问,为什么要坚持“三拍三不拍”?孔笙回答:“对一部作品来说,审美太重要了。如果一部作品连基本的审美都没有,那拍它还有什么意义?”

在演员选择上,孔笙也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一是只挑最合适的演员,不看长相也不看名气。二是只选态度认真的演员,如果演戏的态度不好,不管演员的流量多大,也绝对不会用。三是演员总片酬不能超过总投资的50%。他说,钱都给演员了,制作必然就会粗糙。

不要觉得孔笙抠门,该用钱的地方,他一点都不含糊。为了还原真实场景,拍《大江大河》,他造了一个小雷村;拍《父母爱情》,他花了几个月时间造了一个海岛小渔村;拍《山海情》时,那里极度荒凉,不仅没水没电,连一棵树都没有,剧中呈现出来的环境,从地窝子到土坯房、砖房,都是后来一点一点造出来的。

未来,孔笙一定还会继续“造”下去,营造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一航整理)

·孔笙访谈录·

问:《山海情》是一部扶贫题材的电视剧,创作这部剧的初衷是什么?

孔笙:创作初衷是为了留住人类反贫困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片段,让人们记住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们用了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原型,搭建了真实的场景,使用了真实的方言,演员也投入了真实的情感和表演。这部剧就有了根,有了魂。

问:为什么连场景、道具、服饰都要做到如此真实?

孔笙:为的就是让观众感受到,自己是和剧中角色站在一起的。你把一个东西做好了,做真实了,做到演员和观众心里去了,他们就会很感动,可能并没有道理,但他们就是很感动。他们感动了,才会相信发生的故事。

问:是不是因为摄影出身,所以您对画面的细节特别在意?

孔笙:是有点,但其实我是特别在意后期制作的。我不是一味地追求漂亮,只是想要细节上的真实感。你看好莱坞的故事有很多是编造的,但我们看着还觉得很好看,其实它就是做到了细节上的真实。

问:除了情感和细节上的真实,观众对您作品的赞美,大多集中在“意境”二字,您怎么理解?

孔笙:导演就是一个气氛的营造者。我们的镜头就像是文学作品的语言,你的表达是否准确、是否具有感染力,都是你要去思考的东西。

猜你喜欢
山海大江大河
《山海涧》
观山海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吃货女友的套路
大江和堤岸
大河中的摇篮(下)
大河中的摇篮(上)
团年饭
我必须得发言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