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峰
当前的作文教学课例多注重教会学生一种作文写作的固定模式,议论文教学尤为明显,比如采用分论点式或文章开头必须引用名言等。教给学生一种固定写作模式,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写作技巧,但模式化的作文格式往往束缚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致使写作没有个性。议论文写作要想更进一步,需要写出个性。议论文写作“个性化”来源于何处?在此我想结合多年议论文教学经验谈谈“个性化”的挖掘点。
一、联结生活经验生活感悟
契诃夫说:要把别人写成别人,不要写成自己。议论文要写出“个性”不是说一定要特异独行,而是要在作文的写作中体现出自己个性化的思考。“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一切写作的源泉,脱离生活知识、生活经验积累的写作如同“闭门造车”。对生活中的事物留意思考,然后艺术地描绘出自己的感悟,对生活感悟进行包装,这样生活就有了文学色彩,作文也就有了个人生活经验的体悟,才会写得真切厚实。
比如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车”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从古代“栈车”“辎车”“传车”“牛车”到现代的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都与当时生活发展需要紧密相连,因而车也就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折射出生活观念的变迁。
如当年考生的优秀作文《人生如路,快上车吧》,写童年踏板车是自己快乐的玩具,少年骑单车是学习记忆,中年开汽车,此时汽车成为拼搏的象征。写出“车”是自己人生成长的经历、成长的感悟。这是当下我们生活的真实记忆,写得真切可感,这就是一种独特体验。本文虽不是议论文,但不论何种文体,立意的触发点是一样的,都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思考,这样才能写出立意独特、见解深刻的文章。
江苏省《考试说明》中有关于“写作”四个发展等级的说明,第四点是写作要有创新,其解释是:“见解新颖构思新巧,推理想象独到,个性色彩鲜明。”“见解新颖”“个性色彩鲜明”,就应是你对生活有不同一般的个性化的感悟。同是校园生活,有人感受到书声琅琅、鸟语花香的青春气息,有人感受到“谁主沉浮”的使命感,这就是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也许有学生会说,我们没有坐过柴车,也没见过辎车,如何像你所说的那样去体验?如何才能挖掘出自己个性化的体验?
1.有联想意识
《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5 文学阅读与写作”这样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發现。这就要求写作联结生活,由现实生活体验去联想、想象、感悟过往的生活、未来的生活。
课文乃至文学名著是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很好素材,学生可以从中联想挖掘出自己的个性化体验。比如作文题:有人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也有人说,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抓住后一句话提炼出“拒绝孤立”这一主题,然后让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事物不能孤立存在,然后思考“孤立存在”的危害。接着给学生举了课文《像山那样思考》中的事例:枪杀了狼,鹿就增多了,于是草原植被遭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人类面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所以鹿不能孤立存在。然后让学生展开联想,再在课本中寻找事例。学生想到《六国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还想到鲁迅《拿来主义》中“闭关主义”导致落后屈辱。学生能把课文中的这些观点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2.有“融我”意识
学生写议论文,大多数都是在写别人,写过往,很少写到“我”。许多学生看到一个观点,总是先想拿什么论据来证明这个观点,因而首先想到的是他人他事,也就忽略了“自我”意识。在议论文写作中一定要有“融我”意识,以“我”的视角观事论事,体现自我的个性化见解。怎样体现“融我”意识,在议论文写作中要加入“我以为”“我想”“在我看来”“我明白”“由此观之”等标志性词语,紧接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学生这样写《地坛怀想》:
是的,在最狂妄的年纪突然被病魔掠去体格的健康,任谁都会陷入绝望的深渊。你曾经是那样的健壮高大,却毫无征兆地被命运摁到矮小萎缩,又怎能不深深的叹息?
所以,我能理解你起初的迷茫与挣扎,却没料到你那么快地挺过了生命的阵痛,以巨人的姿态继续生活。……
我突然明白,健康远不只是那体检单上由众多数据得出的结论,也不仅仅是一个称心如意的皮囊,而是一种更为伟大的生命状态,是健全的人格,是独立的思想,是顽强的内心……
我这才发觉,以前用怜悯的眼光看待你是多么幼稚可笑。你虽然没有普通意义上健康的身体,但谁能否认你的内心比任何人都强大健康……
在文章中学生用“我能理解”“我突然明白”“我这才发觉”等标志性语句,阐述见解,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客观冷静的思考。
二、联结个人阅读体验
多数学生和教师可能都认为只要多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议论文自然会写得好些。其实不然。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阅读倾向进行个性化表达,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个性化”的议论文。
比如我所执教的班级有一位女生喜欢看散文,文字功底比较好,我就让她学写散文化议论文,使用鲜明准确的形容词润色自己的语句,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她在《套路》一文中这样写:“屈原一死,诗人有节。然而屈原的伟大不只在独标高格,更在跳出当时的文学套路,为文学创新而作的贡献。从黄河到长江,从《诗经》到《楚辞》,平原小合唱变为悬崖独吟曲。屈子吟罢,四言纪实之套路破了,自此浪漫主义之河方开,诗魂在南方。”在这里运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独标高格”“平原小合唱”“悬崖独吟曲”“吟罢”“四言纪实之套路”等准确生动的词语,使文章形象化。
再如另一名学生写“坚硬与柔软”:“当心中的 ‘坚硬与‘柔软开始碰撞,生活燃起了火花,催促我们迈步向前,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和谐共生的灶火。《舌尖上的中国》这样说道:‘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却不忘看一看天。我想,那‘天或许就是他们心中最坚硬的——坚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自然为人们带来了食物与赏心悦目的风景,丰盈了百姓内心的柔软,百姓亦将这柔软献给了自然,为她涵养水源,培植林木,呵护生态。如此,人们改造了自我,不再贪婪,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位学生平时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我就让她模仿“舌尖体”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议论文写作联结个人阅读体验,在阅读中有倾向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然后仿写也能创作出个性化的文章。
当然,议论文写作“个性化”的挖掘点还有很多,但只要用心思考,哪怕只有一个“个性化”挖掘点,练到纯熟,也足以让学生受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