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采稠油转换开发方式,实施绿色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21-05-10 14:24王涛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3期
关键词:油溶性粘剂馆陶

背景

我厂稠油产量占采油厂年产量的38.3%,具有油藏类型多,产量占比大的特点,且以热采稠油为主。目前稠油面临:

(1)采油厂每年注蒸汽量149万吨,将产生年烟气量13.8亿标方,产生大量的以氮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为主的烟道气;

(2)注汽锅炉尾气端烟气排放存有大量的余热被排放到大气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不符合节能、低碳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按照全国低碳日 “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的活动主题要求,坚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抓好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坚定不移向“净零”目标迈进,因此提出“热采稠油转换开发方式,实施绿色低碳技术”的项目。

1研究内容

针对多轮次、低渗敏感等低效开发单元,实施节能提效重点工程,强化冷采降粘及微生物采油等绿色技术的研究应用,替代部分稠油热采技术,减少碳排放,实现开发方式新转变、绿色发展水平新提升。

1.1 微动力分散降粘,解除近井地带重质组分堵塞

微乳液降粘体系含油溶性降粘体系与水溶性降粘体系,兼具“溶解降粘”和“乳化降粘”降粘机理,特有的“增溶作用”可以实现微动力降粘。技术优势:(1)在微动力条件下高效降粘,处理半径大;(2)不动管柱施工,节约作业费用。微动力分散降粘剂施工液量大、波及范围广、可用于普通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解除近井地带重质组分堵塞,有效疏通地层,提高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能力。与热采相比:(1)不动管柱施工,费用大幅下降;(2)替代了稠油热采,减少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多轮次吞吐低效稠油 “三高”(高能量、高液量、高含水)的单2馆陶、单10馆陶、郑36、郑41等单元实施。

1.2油溶性降粘剂+CO2,降低对敏感儲层伤害。

针对低渗、敏感性储层不适用水溶性降粘剂问题,配套使用油溶性降粘剂减少对地层的伤害。采用“相似相溶”原理,以芳烃类溶剂为主要组分,增加稠油连续相比例,降低稠油胶束尺寸,从而降低体系粘度,同时注入CO2,通过两者的协同降粘、混合传质及增能助排作用,降低原油粘度,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原油采收率。适用于渗透率低、敏感性强、注汽效果差的郑34-01块。

1.3“微生物+”复合降粘,提升油藏适用范围。

针对不同油藏特点,配套“内源微生物+高效嗜烃菌”、“微生物+生物表活剂”以及“微生物+CO2”3套微生物复合降粘体系,改进的复合体系降粘率能够提高40%,对原油粘度适用范围由10000mPa·s提高到20000mPa·s,进一步提升油藏适用范围及应用效果。可在单2馆陶、单10馆陶等边底水热采稠油油藏开展微生物吞吐降粘。

2实施效果

2.1  措施效果

领导高度重视,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成立了以分管副所长为首的项目实施小组,于2021年开始在郑34-01块、郑36块单10、单2块等低效区块开展治理试验,共实施油井34口,累计增油1.43×104t,措施有效率91%。

以WZ36-1X4井为例:10P414

郑36-1X4井位于郑34-01块,区块地层渗透率低、有中-极强水敏。本井生产ES11,孔隙度32.9%,渗透率417*10-3um2,泥质含量7.4%,油层厚度18m/2层,蒸汽吞吐开发,周期注汽2500t,注汽压力17.7-19.2MPa,,周期产油300t,生产油汽比0.12,注汽开发效果差。针对上述存在问题,设计采取油溶性降粘剂复合CO2降粘冷采吞吐,通过不动管柱施工,套管注入油溶性降粘剂36t+液态二氧化碳110t。

通过该措施,郑36-1X4井生产情况明显好转,措施前日液16t/d,日油3t/d,含水81%,措施后日液25t/d,日油8.5t/d,含水66%,平均日增油5.5t/d,同时减少郑36-13X24井转周、注汽费用85万元,有效减少了烟道气的排放,措施后原油粘度下降明显,由33865.3mPa.s下降到2158mPa.s,目前阶段累产油1729t,累增油883t。

2.2  经济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实现了郑34-01块、郑36块、单2块和单10块等区块的低效稠油的有效动用,产能恢复较好。

平均单井措施费用18万元,减少热采注汽井34口,减少注汽量9.52×104t,减少注汽费用2550万元。

经济效益=∑增油量×吨油效益-∑项目当期措施投入+∑项目节省注汽费用

=14300×2272/10000-18×34+2550

=5186万元。

2.2  社会效益

(1)减少热采注汽井34口,平均单井注汽2800t,有效减少单井废烟气22.82万标方,合计减少废烟气776万标方,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2)通过郑34-01块、郑36块、单2块、单10块绿色技术的应用,为敏感稠油油藏、低效热采稠油油藏下步治理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谷俊标,申龙涉,黄东维,穆文俊.稠油降粘技术在采油工艺上的应用[J].辽宁化工,2003,32(10):430-432.

[2] 吴信朋,李燕,宋林花.稠油开采中降粘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6,43(4):50-53.

[3] 全红平,黄志宇,张太亮,鲁红升,段文猛,明显森.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1):69-71.

[4] 王霞辉,李季,张秀莲,肖细炼,元艳.塔河油田油溶性降粘剂的合成及室内评价[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3):65-67.

[5] 赵素惠,王永清,赵田红.稠油化学降粘法概述[J].化工时刊,2005,19(8):64-66.

[6] 张太亮,龚科,闵敏,李建波,钟水清.高效油溶性稠油降粘剂CYJJ的性能评价[J].钻采工艺,2007,30(2):115-116.

作者简介:

王涛(1986-),男,汉族,2016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助力工程师,现从事油气井开发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油溶性粘剂馆陶
篮球架用硅橡胶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油溶性暂堵剂YDJ-1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春天的省会是馆陶
馆陶四月
垦119沙三段深层稠油冷采技术研究
馆陶到底有多馆陶
原油油溶性降凝剂BS的合成及评价
聚氨酯型化合物用作稠油降粘剂的尝试
邯郸作家峰会在馆陶召开
10种抗氧化剂在生物柴油中的抗氧化和油溶性能研究